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5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25篇
口腔科学   17篇
临床医学   43篇
内科学   60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32篇
综合类   80篇
预防医学   62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23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Purpose: To present principles for accurately representing research for evidence-based practice and health care policies, and to evaluate how original research results indicated adherence to those principles in literature reviews of therapeutic touch.
Organizing constructs: Critical thinking and scientific integrity.
Sources: Reviews of therapeutic touch literature published in nursing journals between 1994 and 1998 and the research studies cited in those reviews.
Methods: Statements made in reviews about the efficacy of therapeutic touch were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and conclusions of the research cited. General conclusions reported in reviews were evaluated against a broad range of therapeutic touch (TT) research studies, including many not cited in reviews. How accurately reviewers represented the research studies was evaluated by comparing reviewers' conclusions with those of the researchers.
Findings were organized into principles to guide evidence-based reviews.
Findings: Literature reviews about therapeutic touch often cited only research with favorable findings. When citing studies with contradictory findings, only the favorable findings were usually mentioned. In many reviews, research cited as indicating the efficacy of therapeutic touch indicated it was ineffective. Every review examined had at least one significant mistake concerning how research studies were represented.
Conclusions: Accurate presentation of original research results is needed to make evidence-based decisions and to ensure that limited healthcare resources are used effectively and safely. Evidence-based principles should be followed in reviewing therapies and practices, including alternative therapies.  相似文献   
52.
利用万方数据资源合作中心提供的“《中医教育》学术分析报告”,分别对《中医教育》2003-2013年的载文量、被引频次、单篇被引频次、下载量等数据进行分析,并研究了它们之间的关系,联系刊物目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提出改进措施,为刊物的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3.
54.
55.
56.
SCI分析工具在抑郁症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栋  孙艳  孙金立 《医学争鸣》2009,30(22):2690-2692
以Web of Science网络数据库为数据来源,对1999/2008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SCI-E)收录的抑郁症研究论文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抑郁症研究的研究进展以及抑郁症研究的核心著者、核心期刊.  相似文献   
57.
[目的] 对《温病指南》《医学真传》作者误为高秉钧的流传脉络进行梳理和正讹。[方法] 通过人物考证方法,对高秉钧、娄杰、高世栻其人其事进行文献考证梳理;通过文献检索方法,检索中国知网、读秀数据库中《温病指南》《医学真传》存在讹误的学术论文及专著图书;通过文献计量方法,运用中国知网文献互引网络分析工具,分析《医学真传》讹文转引脉络。[结果] 由高秉钧、娄杰、高世栻的生平事迹可知,他们所精专科不同,而且生卒年月无重合。根据学术论文和专著图书讹误脉络,《温病指南》《医学真传》讹误上游应为2002版电子图书《中华医典》。互引网络分析结果认为,2011年发表的《艾灸温通作用的理论探讨》一文对《医学真传》作者讹误的传播起到了广泛推动作用。[结论] 《 温病指南》《医学真传》的作者分别是娄杰和高世栻,此二书误为高秉钧所作,与学者和编辑在转引时未能详查原始文献和权威文献有关,此则提示学人在转引时务必谨慎考证,避免以讹传讹。  相似文献   
58.
目的:描述中医药治疗精神分裂症文献的引文情况,反映该领域的学术水平及研究者对文献信息吸收利用能力。方法:以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 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网络版(CBM)和中国中医药期刊文献数据库为查询对象,查询从建库到2013年1月1日前所有中医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文献,共487篇,采用引文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中医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文献平均引文量为5.39条,并有逐年上升趋势;引文类型中期刊引文率为68.79%,是第一文献来源,其次是图书、古籍、会议论文、学位论文和网络文献等;引文语种以中文为主,占90.14%,其次是英文,占9.74%,再次是日文等其他语种,占0.11%;学位论文的平均普赖斯指数为30.72%;学位论文中有31.37%引文著录不规范,但有逐年下降趋势。结论:中医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文献学术水平欠佳,研究者对文献信息的吸收和利用能力较弱,但这一状况已逐年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59.
【目的】根据论文被引频次百分位创建不同学科论文被引频次基准线,探讨基于被引频次基准线遴选论文代表作的方法。【方法】以河南省科学技术领域学者为研究对象,以WoS数据库的学科分类为依据,建立不同学科论文被引频次基准线。依据该基准线对河南省各学科学者2009—2018年发表的每篇研究论文确定PR8分值,PR8分值≥3为论文代表作遴选的最低标准,其中PR8分值≥6者为第Ⅰ层次代表作,PR8分值≥5者为第Ⅱ层次代表作,PR8分值≥3者为第Ⅲ层次代表作。对不同层次代表作遴选的优秀学者进行比较。【结果】创建了177个学科论文被引频次基准线,根据代表作遴选标准确定了河南省学者7707篇代表作。采用代表作论文和全部论文以及采用不同层次代表作论文遴选优秀学者的结果明显不同。【结论】论文被引频次基准线在跨学科学术评价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简单、明确地界定不同学科论文代表作;代表作评价制度的推行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0.
科技期刊欺诈引用案例分析及编辑工作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欺诈引用案例,帮助编辑部判断欺诈引用这一不当引用行为,并给出有针对性的编辑工作建议。【方法】 以国内两种SCI英文期刊遭遇的欺诈引用为例,详细分析案例,评论编辑部采取的措施,从责任伦理的角度探讨欺诈引用这一学术不端行为涉及的利益相关方的责任,最后针对编辑部和编辑个人分别给出工作建议。【结果】 欺诈引用的实施较为隐蔽,编辑部一般难以发现,相关案例因而也较难收集;出现欺诈引用案例后,编辑部会根据欺诈引用给科技期刊带来的损害程度进行相应的处理,通常保持谨慎态度,并尽量内部消化处理。【结论】 参考文献引用本属作者“自留地”,引文动机本就有一定复杂性,激励措施和评奖评优等利益因素导致学术不端问题频繁发生,防范、治理欺诈引用问题需要作者、期刊和编辑共同努力,履行好各自的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