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83篇
  免费   2522篇
  国内免费   844篇
耳鼻咽喉   204篇
儿科学   632篇
妇产科学   416篇
基础医学   3823篇
口腔科学   581篇
临床医学   1862篇
内科学   5751篇
皮肤病学   461篇
神经病学   1816篇
特种医学   454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2689篇
综合类   3304篇
现状与发展   5篇
一般理论   2篇
预防医学   1483篇
眼科学   315篇
药学   3129篇
  2篇
中国医学   772篇
肿瘤学   2144篇
  2024年   52篇
  2023年   601篇
  2022年   1316篇
  2021年   1234篇
  2020年   1033篇
  2019年   1332篇
  2018年   1245篇
  2017年   1135篇
  2016年   1016篇
  2015年   1168篇
  2014年   1744篇
  2013年   1669篇
  2012年   1601篇
  2011年   1841篇
  2010年   1617篇
  2009年   1374篇
  2008年   1382篇
  2007年   1226篇
  2006年   982篇
  2005年   926篇
  2004年   812篇
  2003年   600篇
  2002年   432篇
  2001年   341篇
  2000年   382篇
  1999年   307篇
  1998年   223篇
  1997年   177篇
  1996年   176篇
  1995年   136篇
  1994年   109篇
  1993年   104篇
  1992年   88篇
  1991年   81篇
  1990年   68篇
  1989年   58篇
  1988年   51篇
  1987年   50篇
  1985年   128篇
  1984年   132篇
  1983年   115篇
  1982年   123篇
  1981年   110篇
  1980年   93篇
  1979年   112篇
  1978年   68篇
  1977年   57篇
  1976年   44篇
  1975年   40篇
  1973年   3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 :制备 5_氨基水杨酸缓释骨架片。方法 :采用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作为骨架材料 ,湿法制粒压片制备 ,并考察体外释药情况。结果 :5_氨基水杨酸缓释骨架片体外释药符合Higuchi方程。结论 :5_氨基水杨酸缓释骨架片具有显著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改良关节镜下弹性固定 Latarjet 手术治疗伴有明显肩胛盂前缘骨缺损的肩关节复发性前脱位时,移植骨块偏外放置在术后中期对肩关节退变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 2015 年 1 月—2016 年 11 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 18 例肩关节复发性前脱位伴肩胛盂前缘骨缺损患者临床资料,均接受改良关节镜下弹性固定 Latarjet 手术。男 12 例,女 6 例;年龄 19~37 岁,平均 26.2 岁。肩关节脱位 4~30 次,平均 8.8 次。病程 8~49 个月,平均 23.8 个月。肩胛盂前缘骨缺损为 20%~29%,平均 25.2%。肩关节不稳定严重指数评分(ISIS)为 7~10 分,平均 7.6 分。肩关节退变 Samilson-Prieto 分级:0 级 13 例,Ⅰ级 3 例,Ⅱ级 2 例。手术前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ASES)、Walch-Duplay 评分、Rowe 评分和肩关节活动度评价临床疗效。影像学观察肩关节退变情况以及移植骨块位置、肩胛盂塑形情况。结果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 55~62 个月,平均 59.6 个月。无血管神经损伤、感染、固定物和移植骨块相关并发症发生,随访期间无肩关节脱位复发和翻修患者。患者均恢复正常生活,17 例重返运动。末次随访时,VAS 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ASES 评分、Walch-Duplay 评分、Rowe 评分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肩关节前屈、外展、外展 90° 外旋、0° 外旋和外展 90° 内旋活动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三维 CT 显示所有移植骨块中心在肩胛盂 En-face 面上位于 3∶30~4∶30(右肩)或 7∶40~8∶20(左肩)位置,无移植骨块过高或过低;在 CT 横断面上相对于肩胛盂偏外 2.3~4.6 mm,平均 3.5 mm。患者术后 36、48 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肩关节退变 Samilson-Prieto 分级与术前一致,均未进展。所有移植骨块在术后 24 个月内塑形达稳定,在三维 CT 肩胛盂 En-face 面显示塑形后的肩胛盂外形为与正常肩胛盂相近的正梨形,在 CT 横断面上为与肩胛盂齐平并形成与肱骨头圆形近似的弧形。末次随访时肩胛盂外形与术后 24 个月比较无明显变化。 结论改良关节镜下弹性固定 Latarjet 手术中移植骨块偏外放置,术后中期未出现肩关节退变进展的影像学改变。  相似文献   
83.
目的对肩关节上关节囊重建治疗肩袖损伤适应证和移植物处理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方法广泛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肩关节上关节囊重建治疗肩袖损伤的文献,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肩关节上关节囊重建可以有效恢复肩关节上方稳定性,其手术适应证包括不可修复巨大肩袖撕裂、巨大肩袖撕裂合并肩关节假性麻痹、肩袖分层撕裂以及中或大的肩袖撕裂合并肩袖严重退变。为了获得较好的腱骨愈合以及降低移植物远期再撕裂率,必须选择合适厚度的移植物,并以适当的强度固定移植物并恢复其连续性。结论肩关节上关节囊重建的手术应用已发展至上关节囊加强重建,手术适应证从肩袖实质性巨大缺损扩展至肩袖严重退变。移植物处理是上关节囊重建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双束重建联合前外侧韧带(anterolateral ligament,ALL)重建的翻修术式治疗 ACL 重建失败的效果。方法2018 年 1 月—2019 年 6 月,采用 ACL 双束重建联合 ALL 重建对 15 例初次 ACL 重建失败患者行翻修术。男 12 例,女 3 例;年龄 17~49 岁,平均 30.1 岁。初次 ACL 重建术式:单束重建 13 例,双束重建 2 例;自体肌腱重建 14 例,同种异体肌腱重建 1 例。ACL 重建失败原因:9 例创伤再断裂;6 例非创伤因素失败,其中 2 例移植物吸收、3 例移植物松弛。初次 ACL 重建至该次翻修时间为 8~60 个月,平均 28.5 个月。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功能主、客观评价指标以评定疗效。其中,主观评价指标包括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Lysholm 评分以及 Tegner 评分;客观评价指标包括胫骨前向松弛度的静态、动态移位距离及双侧松弛度差值(side-to-side difference,SSD)、轴移试验、Lachman 试验、患侧伸膝肌力丢失比、单足跳跃试验差值。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未出现切口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 12~30 个月,平均 19.1 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均恢复至伤前运动水平,IKDC 评分、Lysholm 评分、Tegner 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胫骨前向松弛度的静态、动态移位距离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且恢复至正常生理范围;SSD、Lachman 试验、轴移试验、单足跳跃试验差值、患侧伸膝肌力丢失比也明显优于术前(P<0.05)。随访期间均未发生移植物再断裂,无膝关节僵硬及活动度受限;1 例出现股骨端挤压螺钉突出,局麻下经原切口取出。 结论采用 ACL 双束重建联合 ALL 重建术式对初次 ACL 重建失败患者进行翻修,能明显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减少胫骨前向松弛度,有效防止膝关节旋转不稳定。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femoral neck system,FNS)治疗股骨颈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 2019 年 1 月—2020 年 4 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 34 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 A 组(19 例,采用传统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和 B 组(15 例,采用 FNS 内固定治疗)。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患侧侧别、致伤原因、骨折分型及受伤至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骨折愈合时间等;术后常规行 X 线片、CT 检查评估骨折复位及内固定情况,并测量患侧较健侧股骨颈短缩情况;采用 Harris 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 结果术后 A、B 组分别有 1 例患者骨折复位不满意,其余患者均获满意复位,两组骨折复位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95,P=0.854)。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49,P=0.064);A 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 B 组,透视次数显著多于 B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 A 组 1 例术后 3 个月退钉,骨折无明显骨痂形成外,两组其余患者骨折均达临床愈合,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27,P=0.899);两组均无股骨头坏死发生。末次随访时,X 线片检测示 A、B 组分别有 4 例和 2 例发生股骨颈短缩。两组髋关节功能均恢复良好,末次随访时 Harri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56,P=0.346)。 结论FNS 治疗股骨颈骨折创伤小,与空心螺钉内固定相比可减少术中透视次数,可获得满意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改性壳聚糖基导电复合材料神经导管的体内降解及组织相容性,以期为组织工程神经构建提供新的支架材料。方法采用微乳液聚合法合成纳米聚吡咯(polypyrrole,PPy),与壳聚糖共混后注入定制的成管模型,冷冻干燥及脱酸后,制成改性纳米 PPy/壳聚糖复合材料导管(记作 CP 导管);再经不同程度乙酰化(乙酰化反应时间分别为 30、60、90 min)改性,制备不同乙酰度的 CP 导管(记作 CAP1、CAP2、CAP3 导管)。各导管予红外光谱、扫描电镜进行表征,使用四探针电导仪测定电导率。取 30 只雌性 SD 大鼠,于背部左、右侧各制备 4 个皮下筋膜隧道,分别植入上述导管。术后 2、4、6、8、10、12 周取材,大体观察导管形态及完整性、扫描电镜观察导管微观结构、测量导管降解率,以观察导管体内降解性能;行 HE 染色及抗巨噬细胞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导管体内组织相容性。结果经表征证实乙酰化改性后的各导管 1 562 cm–1左右的酰胺Ⅱ谱带增强,表示壳聚糖乙酰化改性成功。各导管均具备导电性能,组间电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电镜观察示各导管表面相对光滑、结构致密,无明显差异。导管植入体内后,随时间延长均出现一定程度塌陷,其中 CAP3 导管尤为明显;亦出现不同程度质量丢失,且乙酰化度越高,质量变化越大(P<0.05)。扫描电镜观察示植入 12 周后材料出现较多孔隙,且随着乙酰化度增加,孔隙呈增大趋势。组织学观察显示术后早期各导管均有较多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浸润,随着植入时间延长,淋巴细胞有所减少、成纤维细胞增多、胶原纤维增生明显。 结论不同乙酰度的改性壳聚糖基导电复合材料神经导管均有较好的体内生物相容性、可导电、可降解,且降解性与乙酰度相关,有望为组织工程神经构建提供一种新的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87.
88.
BackgroundIncisional hernias (IH) following a laparotomy, on average, occur in 10–20% of patients, however, little is known about its molecular basis. Thus,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could lead to the identification of key target(s) to intervene pre-and post-operatively.MethodsWe examined the current literature describing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IH and overlap these factors with smoking,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obesity, diabetes mellitus, and diverticulitis.Results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collagen I and III,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and tissue inhibitors of metalloproteases are abnormal in the extracellular matrix (ECM) of IH patients and ECM disorganization has an overlap with these comorbid conditions.ConclusionUnderstanding the pathophysiology of IH development and associated risk factors will allow physicians to identify patients that may be at increased risk for IH and to possibly act preemptively to decrease the incidence of IH.  相似文献   
89.
90.
目的 研究卡氏乳香Boswellia carterii中的化学成分及其抗骨质疏松活性。方法 运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和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化学成分分离,通过波谱数据及文献对比对其进行结构解析。结果 卡氏乳香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 (1R,2E,8S,9R)-1,9-环氧-8-乙酰氧基-4,5-二氧代降西松烷型-2-烯(1)、rel(1S,3R,7E,11S,12R)-1,12-epoxy-4-methylenecembr-7-ene-3,11-diol(2)、boscartin F(3)、boscartene K(4)、fidmansumbin-13(17)-en-3,16-diene(5)、3α-acetoxyl-7-oxo-tirucalla-8,24-dien-21-oic acid(6)、boscartene N(7)、3β-hydroxy-tirucallic acid(8)、α-boswellic acid(9)、boscarterol O(10)、boscarterol F(11)。结论 化合物1是新化合物,命名为卡氏乳香素,化合物5为首次从乳香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10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对11个化合物进行抗骨质疏松活性筛选,发现化合物13610具有良好的抑制破骨细胞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