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6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72篇
预防医学   18篇
药学   30篇
  1篇
中国医学   1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漫谈“蚕豆病”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杜传书 《新医学》2001,32(11):696-697
1引言人们常说,某人患了或曾患过“蚕豆病”,将“蚕豆病”当成“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G6PD)”的代名词。这反映了人们对这两个概念还没有完全理解,同时也反映此病的中文全称太长、英文名不好读的缺点。因而通称为“蚕豆病”也情有可原。其实,两者正确的相互关系是G6PD缺乏症是“蚕豆病”发生的遗传基础(或遗传背景);有这种遗传背景的人,不仅可以患上“蚕豆病”,而且还可以患其他溶血疾病,如多种药物引起的溶血、新生儿黄疸、某些感染性疾病引起的溶血(如肝炎、肺炎、伤寒、流感、腮腺炎)等。其中,新生儿黄疸…  相似文献   
92.
何礼红 《贵州医药》1996,20(5):313-313
蚕豆病在我县为常见、多发病,每年于蚕豆成熟季节均有发病,现将我科1993年4月至1995年5月间收治的40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35例,占87.5%,女5例,占12.5%。年龄10月~1岁2例,l~3岁34例,3岁以下占90%,3~8岁4例,占10%。有明确家族史者26例,占65%。市依族3O例,苗族8例,汉族2例。农村患儿36例,4例来自县城内。4O例中用例为进食蚕豆后发病,其中食生蚕豆18例,食熟蚕豆20例,进食量为5粒至一小碗,另2例为乳儿,其母进食蚕豆后患’L吸乳而发病。进食蚕豆距发病的时间:<id5例,I~2d31例,3~4d4例。l,2症…  相似文献   
93.
探讨重症蚕豆病患儿的病情观察及护理方法.对科室收治的1例重症蚕豆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本例患儿短期内出现溶血,表现为贫血并伴有黄疸及血红蛋白尿,通过密切观察病情,采取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促进了患儿的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94.
蚕豆病是我市每年蚕豆成熟季节多发的一个儿科危急重症,其起病急,进展快,如未及时救治可危及生命。现将临沧市人民医院2000—12/2005—12收治的32例蚕豆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5.
目的检测蚕豆粗提物对人和小鼠的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功能的影响,探究蚕豆病的发病机制。方法选取30份临床血样标本及30份小鼠正常血样为研究对象,检测人及小鼠在蚕豆粗提物诱导下中性粒细胞内的H2O2的水平变化。结果蚕豆粗提物可以诱导人及小鼠的中性粒细胞内的H2O2水平增加1倍。结论进食蚕豆易引起体内氧化应激状态发生改变,体内活性氧增高,可能是诱发溶血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6.
徐洪建 《现代保健》2012,(1):163-163
1病例介绍 患者,男,47岁,因全身皮肤、巩膜黄染5天入院。患者于入院前5天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皮肤及巩膜黄染,伴有全身不适、疲乏无力、畏寒、头痛,无明显厌油、发热、腹痛、腹泻。于当地医院检查肝炎标志物提示,乙型病毒性肝炎,腹部B超等未发现明显的异常,给予保肝等治疗3d后,黄疸进行性加重,患者发病以来小便色偏黄,大便基本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97.
儿童G6PD缺乏症35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G6PD缺乏症的发病因素、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措施,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总结355例儿童G6PD缺乏症的临床资料,对其诱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G6PD缺乏症发病高峰年龄为1~3岁,男:女=17.7:1,春季多发;蚕豆、药物、感染等因素均为发病诱因,其中蚕豆所致的发病率最高,占78.3%;贫血、黄疸、尿色改变、肝肿大为主要临床表现;多伴有血常规、尿常规、胆红素、CK-MB、G6PD酶活性、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血清结合珠蛋白等结果的异常;本病有3种最常见致病性基因突变,基因型及携带者比例分别为G1388A 38.6%、G1376T 31.2%、A95G 10.8%;全部患儿经去除诱因、输血、碱化尿液等对症支持治疗后可治愈出院,该病预后可,具一定的自限性。结论蚕豆病是G6PD缺乏症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形式;G1388A、C1376T、A95G是我国G6PD缺乏症最常见的三种致病性基因突变类型,各致病性基因突变之间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差异。  相似文献   
98.
<正>1病例资料患儿,男,3岁,于2011年4月30日入我院。既往无输血史,无其他病史,父母体健。2d前进食蚕豆后出现面色蜡黄,尿略黄,体温38℃。就诊于当地医院,检查胸片无异常,给予"头孢(具体不详),清开灵"治疗。次日患儿皮肤黄染程度明显加重,出现鲜红色血尿,反复发热,来我院治疗,入院后实验室检查:血常规RBC 1.86×1012/L、Hb 56  相似文献   
99.
吴志丹  张廷 《铁道医学》2014,(5):565-566
基层医院受实验室条件限制,对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的实验室筛查主要依靠化学方法,容易引起假阴性。作者报道我院1例疑似G6PD缺乏症患者应用生化方法检测未见G6PD活性明显下降,临床未能诊断为G6PD缺乏症,经对症治疗病情缓解后赴上级医院作基因检测确诊为蚕豆病。  相似文献   
100.
蚕豆病3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琼芬 《临床医学》1998,18(4):17-18
我院自1990年3月至1997年4月共收治蚕豆病34例,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全部病例均来自附近农村。男∶女为32∶2;发病年龄11月至17岁,其中~3岁23例(68%),~7岁8例(23%),~17岁3例(9%);初发年龄:~2岁26例,~4岁7例,12岁1例;家族史:14例患儿有阳性家族史,13例为患儿舅父有蚕豆病,1例其哥哥有蚕豆病;发病季节及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