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篇
  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6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72篇
预防医学   18篇
药学   30篇
  1篇
中国医学   1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61.
胡佩文  盛瑛 《嘉兴医学》2000,16(4):235-236
目的:总结蚕豆病的观察和护理。方法:通过8例蚕豆病患儿的护理,提出对蚕豆病的观察要点及护理措施。结果:经治疗与护理,痊愈7例,死亡1例。结论:良好的护理能减少蚕豆病的并发症和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62.
281例蚕豆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蚕豆病的发病因素及诊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总结281例蚕豆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病机制、治疗措施及预后。结果 蚕豆病6岁以下患者占70.5%,病死率为0.7%。全部病例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活性降低。结论 蚕豆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主要是由于G-6-PD缺陷者进食蚕豆而引起的急性溶血性贫血,为非自限性,及时输注新鲜血液、激素及碱化尿液等综合措施,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3.
蚕豆病是由于进食蚕豆或蚕豆制品(豆腐、酱油)之后引起的急性溶血性贫血,主要表现为急性血管内溶血,并出现头晕、发热、恶心、呕吐、腹痛、腰痛等症状,尿呈酱油色、浓茶色或血色,伴有黄疸和血红蛋白尿,病情严重者可出现休克和急性肾功能衰竭,发病的基本病因是G-6-PD缺陷。  相似文献   
64.
蚕豆病患者行双瓣膜置换术的体外循环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临床资料患者 ,男 ,5 0岁 ,身高 16 3cm ,体重 5 0kg。反复胸闷、心慌 30年 ,加重 1个月入院。有肝炎病史及蚕豆病。查体全身皮肤巩膜轻度黄染。实验室检查 :血红蛋白 14 5 g/L ,红细胞压积 (Hct) 0 .4 30L/L ,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 35 % ,网织红细胞升高 ,红细胞渗透脆性增高 ;电解质结果在正常范围 ;总胆红素明显升高 80 .0umol/L ,直接胆红素 15 .0umol/L ;葡萄糖六磷酸脱氢酶 (G6PD)严重缺乏且活性明显降低。术前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 ,联合瓣膜病 ,房颤 ,心功能Ⅲ级 ,蚕豆病。2 方法与结果采用Jastra心肺机 ,Medtronic肝素化膜…  相似文献   
65.
孙校华 《医学综述》1995,1(6):282-283
蚕豆病又称为蚕豆黄、胡豆黄,是某些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遗传性缺陷者进食蚕豆以后所引起的急性溶血性贫血,该病在我国以长江流域以及南方各省区比较多见。现将我县第一、二人民医院1980~1985年收治的23例蚕豆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3例患者均系住院病人,(1)性别:男性21例,女性2列,男∶女为11.5∶1。(2)年龄:7个月~16岁,平均4.93±4.24岁(详见表1)。(3)病史:全部病例均有进食蚕豆的病史,进食蚕豆到发病的时间1小时~7天,平均2.7±1.6天。既往曾有相似发作史者4例,占17.4%。有家族发病史者5例,占21.8%,其…  相似文献   
66.
67.
了解蚕豆病患儿急性溶血期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活性变化及父、母、子同时检测G-6-PD活性对该病诊断及家系调查的意义;方法对急性溶血期蚕豆病患儿及其父母用酶学动力法测定红细胞G-6-PD活性。结果157例急性溶血期患儿G-6-PD活性低于正常143例,占91.08%(男135,女8),其中轻度减低42例、中度降低96例,重度降低5例,14例患儿急性溶血期G-6-PD活性检测结果正常,占8.92%,他们父母酶活性检测,12例母(12/14)、5例父(5/14)、3例父母(3/14)酶活性下降;157例母亲中129例G-6-PD活性下降(82.16%),其中143例男性患儿母亲中118例活性下降(82.52%);157例父亲中53例活性下降(27.38%);G-6-PD活性子、父、母均降低32例(20.38%),子、母降低父正常85例(54.14%)、子、父降低母正常10例(6.37%),子降低父、母正常16例(10.19%)。14例女性患儿中,父母酶活性均降低2例,为纯合子发病,2例父酶降低母酶正常,为父源性杂合子,其余10例为母源性杂合子起病。结论父母子同时检测红细胞G-6-PD活性有助于蚕豆病患儿特别对急性溶血期红细胞G-6-PD活性正常患儿的明确诊断,家系调查有助于推测患儿G-6-PD缺陷基因的遗传方式。  相似文献   
68.
目的了解蚕豆病的临床表现和发病机理,提高其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对我院32例蚕豆病病例进行回顾性的临床分析。结果32例蚕豆病患儿均起病急,迅速发生溶血性贫血,经积极的治疗除2例因经济原因好转出院外,其余30例患儿均治愈。结论蚕豆病虽然起病急,溶血严重,但经过早期的诊断和积极的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69.
何子祥 《临床荟萃》1989,4(9):411-413
本文简述几种以溶血为突出表现的综合征,为溶血性疾病的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参考。 一、明—肖二氏综合征 (Minkowski-Chauffard synolrome) 又名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先天性(家族性)溶血性黄疸、先天性溶血性贫血、慢性家族性黄疸等。 系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常有明显的家族病史,病者的红细胞膜有先天性异常,表现为红细胞表面区与容积之比值减低和胞膜内在性硬度增加,致红细胞的硬度增加而易在脾内滞留遭受破坏;另一方面的缺陷表现在红细胞膜对钠盐进入细胞的通透性增加,而导致ATP的耗损,也可能为溶血的原因之—。发病年龄多为8个月至23岁,偶有  相似文献   
70.
在某些疾病过程中,出现ABO血型系统中的A或B抗原暂时丢失的现象,国内外时有报道,Rh系统抗原暂时丢失甚少见.笔者遇见1例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患儿因食蚕豆导致急性溶血(俗称蚕豆黄),其RhD抗原发生一过性丢失,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