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10篇
  免费   539篇
  国内免费   234篇
耳鼻咽喉   19篇
儿科学   384篇
妇产科学   46篇
基础医学   399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3420篇
内科学   737篇
皮肤病学   19篇
神经病学   165篇
特种医学   880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5140篇
综合类   7605篇
预防医学   1104篇
眼科学   21篇
药学   2912篇
  46篇
中国医学   1482篇
肿瘤学   88篇
  2024年   80篇
  2023年   409篇
  2022年   580篇
  2021年   452篇
  2020年   496篇
  2019年   606篇
  2018年   323篇
  2017年   351篇
  2016年   502篇
  2015年   659篇
  2014年   1217篇
  2013年   1067篇
  2012年   1491篇
  2011年   1657篇
  2010年   1620篇
  2009年   1511篇
  2008年   1479篇
  2007年   1287篇
  2006年   1102篇
  2005年   1213篇
  2004年   989篇
  2003年   962篇
  2002年   870篇
  2001年   717篇
  2000年   452篇
  1999年   379篇
  1998年   351篇
  1997年   320篇
  1996年   254篇
  1995年   256篇
  1994年   193篇
  1993年   142篇
  1992年   115篇
  1991年   105篇
  1990年   97篇
  1989年   84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护理模式。方法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65例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围手术期采用循证护理、Orem自我护理及延续性护理的多元护理模式进行临床护理实践的临床资料。结果多元护理模式提高了对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围手术期护理的认识,增强了对临床问题的处理能力,减少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结论以循证护理、Orem自我护理及延续性护理为指导的围手术期多元护理模式,有利于加强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减少了并发症和安全隐患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82.
目的:探讨腹股沟疝日间手术后早期切口疼痛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至2013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就诊并接受疝日间手术患者1221例临床资料。依据术后24 h切口疼痛的VAS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度疼痛组(VAS≤3分)及中、重度疼痛组(VAS>3分)。术后早期切口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年龄≥40岁中、重疼痛发生率为8.1%,年龄<40岁为38.8%,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9.3,P=0.000)。BMI指数≥22中、重疼痛发生率为9.9%,BMI指数<22为18.4%,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1,P=0.000)。吸烟患者较未吸烟者中、重疼痛发生率高,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 P=0.044)。局部麻醉药(0.5%利多卡因)用量≥50 ml 较用量<50 ml 中、重疼痛发生率高(χ2=14.2,P=0.000)。未采取术后镇痛较采取术后镇痛中、重疼痛发生率高(χ2=177.2,P=0.000)。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患者年龄≥40岁[OR(95%CI)=0.2(0.1~0.3),P=0.000]、BMI指数≥22[OR(95%CI)=0.6(0.4~0.7),P=0.001]、术中麻醉药用量≥50 ml[OR(95%CI)=1.6(1.2~2.0),P=0.011]及未采取术后镇痛[OR(95%CI)=0.1(0.0~0.2),P=0.000]是发生术后早期切口中、重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疝日间手术后早期切口疼痛,患者年龄、BMI指数、术中麻醉药用量及是否采用术后镇痛与中、重度切口疼痛的发生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83.
目的:观察快速康复临床路径治疗儿童腹股沟疝的安全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海医院入院的腹股沟疝患儿170例,按照是否进入快速康复临床路径分为快速康复路径组(观察组)和普通临床路径组(对照组)。观察组患儿(86例)采用快速康复临床路径,对照组患儿(84例)采用普通腹股沟疝临床路径。比较二组患儿的复苏时间、术后不良反应、并发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二组患儿均无并发症出现。观察组复苏时间为(9±4)min,对照组复苏时间(18±9)min,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686,P=0.00);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对照组为23.8%,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01,P=0.11);观察组住院时间(1.2±0.2)d,对照组住院时间(2.9±0.7)d,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646,P=0.00);观察组住院费用(4864±360)元,对照组住院费用(5311±463)元,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40,P=0.00)。结论快速康复临床路径应用于儿童腹股沟疝治疗是安全可行的,利于患儿的快速康复并减少住院时间,减轻患者家属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984.
目的:探讨用针刀治疗疝修补术后切口疼痛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3年5月,山西省一○九医院对193例疝手术后切口疼痛的患者分别应用药物治疗、局部阻滞及针刀治疗,观察其疼痛治疗结果。结果三组患者比较,针刀治疗慢性疼痛效果明显优于药物治疗及局部阻滞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65、6.081,P=0.016、0.014)。结论应用针刀治疗疝修补术后切口疼痛明显有效,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985.
目的探讨日间手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2012年3月至2013年9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例腹股沟疝患者327,行日问手术治疗并给予精心的围术期护理。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出院,术后随访7d至16个月,复发3例,手术部位感染2例,其他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良好的围术期护理可提高日间手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986.
目的:研究术前评估及准备分析对腹壁巨大切口疝患者术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36例腹壁巨大切口疝患者。对患者进行疝囊评估、腹腔扩容、呼吸功能准备和预防性抗生素等一系列巨大切口疝的术前评估及准备后实施手术。术后根据患者是否复发分为成功组与复发组。结果成功组患者在治疗后二氧化碳分压、氧气压和内源性呼吸末正压与复发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44、10.868、2.715,P=0.000、0.000、0.010)。二组手术前成功组的电解质紊乱较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6,P=0.036)。手术后呼吸机相关肺炎,多器官衰竭较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3、6.17,P=0.001、0.012)。结论手术是治疗腹壁切口的唯一方法,完善的手术检查和准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8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在儿童腹股沟斜疝中的临床疗效,评价该术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集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96例腹股沟斜疝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儿均采用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对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复发率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患儿平均手术时间(17±5)min,平均住院时间4-6 d,平均住院费用(4125±25)元。术后随访1-18个月,术后复发2例,复发率为1.0%,无其他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用于儿童腹股沟斜疝的治疗,具有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创伤小、疗效可靠等优点,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988.
目的:探讨局部神经阻滞麻醉下的腹膜前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高龄腹股沟疝患者110例,行局部神阻滞麻醉下的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观察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35-60 min,平均(45±5)min;住院时间2-3 d。术后出现尿潴留3例,阴囊浆液肿8例,慢性疼痛5例,无切口感染发生,随访4-12个月,无复发,无死亡患者。结论局部神经阻滞麻醉下的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是治疗高龄腹股沟疝患者较为理想的术式,临床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89.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对腹股沟疝日间手术后早期切口疼痛的影响,寻找影响早期切口疼痛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3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接受腹股沟疝日间手术,且在术毕接受罗哌卡因浸润麻醉患者的临床资料。于术后4、8、12、24、48 h记录患者的疼痛评分。多元Logistic 回归分析寻找术后早期切口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721例患者进入研究,患者术后4、8、12、24、48 h VAS评分分别为(2.52±1.47)分、(2.80±1.54)分、(1.72±0.89)分、(1.33±1.01)分、(0.46±0.25)分。WHO疼痛分级>Ⅰ级患者比例分别为11.8%(85/721)、15.9%(115/721)、8.5%(61/721)、5.1%(36/721)、1.2%(9/721)。116例(16.1%)患者需要额外口服NSAIDs类止疼药,9例(1.2%)需要弱阿片类药物。回归分析表明患者年龄及BMI是术后早期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罗哌卡因能使疝日间手术患者术后切口疼痛感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患者年龄及BMI指数与术后早期疼痛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990.
目的:探讨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与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5月,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216例,均行TAPP或TEP。比较二组患者的手术后疼痛持续时间、并发症及复发情况、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 TAPP和TEP组术后疼痛持续时间(|Z|=0.563,P=0.574)、术后住院时间(|Z|=0.497,P=0.619)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TAPP组复发(对侧复发)1例,TEP组无复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18,P=0.397);TEP组并发皮下气肿1例,占全部TEP患者总数的1.11%,TAPP组无气肿发生;TAPP组住院费用(8908±611元)低于 TEP组(9123±580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266,P=0.003)。结论 TAPP与TEP在临床疗效上无差别,但在住院费用上,TAPP相较比TEP稍少,可依据患者经济水平、意愿以及术者水平等综合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