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047篇 |
免费 | 310篇 |
国内免费 | 10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44篇 |
儿科学 | 375篇 |
妇产科学 | 35篇 |
基础医学 | 174篇 |
口腔科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1544篇 |
内科学 | 711篇 |
皮肤病学 | 41篇 |
神经病学 | 693篇 |
特种医学 | 156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4篇 |
外科学 | 97篇 |
综合类 | 2853篇 |
预防医学 | 1118篇 |
眼科学 | 20篇 |
药学 | 1305篇 |
18篇 | |
中国医学 | 257篇 |
肿瘤学 | 1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4篇 |
2023年 | 135篇 |
2022年 | 145篇 |
2021年 | 246篇 |
2020年 | 174篇 |
2019年 | 198篇 |
2018年 | 110篇 |
2017年 | 165篇 |
2016年 | 171篇 |
2015年 | 233篇 |
2014年 | 350篇 |
2013年 | 388篇 |
2012年 | 451篇 |
2011年 | 495篇 |
2010年 | 460篇 |
2009年 | 488篇 |
2008年 | 509篇 |
2007年 | 502篇 |
2006年 | 488篇 |
2005年 | 483篇 |
2004年 | 378篇 |
2003年 | 368篇 |
2002年 | 341篇 |
2001年 | 318篇 |
2000年 | 226篇 |
1999年 | 205篇 |
1998年 | 213篇 |
1997年 | 205篇 |
1996年 | 180篇 |
1995年 | 138篇 |
1994年 | 132篇 |
1993年 | 116篇 |
1992年 | 89篇 |
1991年 | 95篇 |
1990年 | 89篇 |
1989年 | 108篇 |
1988年 | 12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4篇 |
1983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4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本文收集近几年来我院住院确诊结脑而在外院或本院门诊误诊的13例,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13例中,男8例,女5例。年龄1岁~3岁7例,~5岁3例,~7岁2例,~12岁1例。病例来自农村9例,城镇及近郊4例,误诊时间最短10天,最长22天。误诊为病毒性脑炎、脑膜炎6例,化脓性脑膜炎3例,脑脓肿1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1例,大叶性 相似文献
52.
53.
30例结核性脑膜炎临床分析讨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近年来,结核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有回升趋势,尤其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meningitisTBM)是肺外结核中最具威协性的疾病。现将我科1993~1997年所收治的30例TBM病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0例TBM患者年龄14~55岁,平均34.5岁。男性22例,女性8例。从发病到就诊时间2d~1年,平均34d。临床治6愈例,好转21例,死亡3例。1.2临床症状以头痛为首发症状27例,头痛部位以颞枕部及全头部为主,性质以胀跳痛、刺痛和爆裂样痛多见,多为持续性疼痛陈发性加剧… 相似文献
54.
白介素 - 6 (IL - 6 )是机体感染时发生急性期反应的重要因子。自 1998年 5月~ 2 0 0 2年 8月 ,我们对 5 8例化脓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IL - 6进行检测 ,并结合临床 ,分析与其病情发展及预后的关系。1 资料与方法1 1 资料 5 8例化脓性脑膜炎患者中男 32例 ,女 2 6例 ;年龄 6~ 17岁 ,平均 12 2岁 ;临床症状 :高热、呕吐、剧烈头痛 ,颈强直、伴典型的脑膜刺激症 ;脑脊液检查 :浑浊 ,pH值降低 ,潘氏蛋白实验强阳性 ,WBC >10 0 0× 10 6/L且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氯化物、糖降低 ,细菌培养有细菌生长。急性期CT检查 :17例有脑室扩大或移… 相似文献
55.
56.
结核性脑膜炎以肾上腺皮质激素(简称激素)治疗过程中均会出现程度不等的食欲亢进和库欣综合征外观,我们收住1例抗痨治疗同时激素治疗并发高血压脑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7.
患者,女,49岁。因反复头痛、呕吐2月入院。既往于1998年患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长期口服泼尼松15mg/d治疗。入院后查体:颈稍有抵抗,血常规正常,尿蛋白2 。脑脊液查到隐球菌,涂片计数54个/mm3,隐球菌乳胶凝集抗原滴度1∶640。真菌培养鉴定为新生隐球菌。测脑压>400mmH2O。诊断: 相似文献
58.
59.
颅内压监测与脑血管疾病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颅内压是神经科的一个重要问题,颅内压的变动涉及多项生理指标,如血压、灌注压的变化等.对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膜炎等疾病的颅内压转归尚不十分清楚,因此就不可能对降颅压治疗的有效性进行评价,这导致治疗手段单一,过分依赖甘露醇等药物,不能根据病情发展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我们没有一项简单、易行的颅内压监测手段.因此,对神经内科而言,无创性颅内压监测是发展的必然方向. 相似文献
60.
本组26例均作脑室一腹腔分流水。分流术前腿脊液正常用树,2例术后出现分流管周边感染;脑脊液不正常5例,2例术后出现分流管梗阻。认为:术前彻底控制颅内感染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分流术前脑脊液不正常病例是治疗难点,应先例脑室穿刺贮液囊皮下包埋,穿刺贮液囊抽吸脑脊液降颅压,待脑脊液正常后再作分流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