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03篇
  免费   1237篇
  国内免费   530篇
耳鼻咽喉   25篇
儿科学   407篇
妇产科学   217篇
基础医学   479篇
口腔科学   31篇
临床医学   1808篇
内科学   2559篇
皮肤病学   37篇
神经病学   109篇
特种医学   380篇
外国民族医学   68篇
外科学   763篇
综合类   5222篇
预防医学   5296篇
眼科学   14篇
药学   1932篇
  32篇
中国医学   2078篇
肿瘤学   113篇
  2024年   240篇
  2023年   760篇
  2022年   725篇
  2021年   721篇
  2020年   621篇
  2019年   618篇
  2018年   322篇
  2017年   506篇
  2016年   567篇
  2015年   654篇
  2014年   1044篇
  2013年   1133篇
  2012年   1290篇
  2011年   1383篇
  2010年   1265篇
  2009年   1083篇
  2008年   1389篇
  2007年   1139篇
  2006年   969篇
  2005年   930篇
  2004年   991篇
  2003年   869篇
  2002年   573篇
  2001年   467篇
  2000年   301篇
  1999年   213篇
  1998年   203篇
  1997年   153篇
  1996年   108篇
  1995年   75篇
  1994年   66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91.
利莫那班减肥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麻素受体1(CB1)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组织器官,激活后具有促进食欲作用。利莫那班是高效的选择性CB1受体拮抗剂,不仅能明显减低食欲、减轻体重,而且能有效改善肥胖症伴发的高血糖、胰岛素抵抗和脂代谢紊乱。利莫那班发挥作用的机制,一是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CB1受体抑制食欲、减少摄食,二是作用于外周组织的CB1受体调节体内能量代谢,从而减轻体重。  相似文献   
992.
回眸探索中前行的药房托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托幼机构3~6岁儿童肥胖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随机抽查徐州市区2所幼儿园3~6岁的儿童527名,其中男童270名,女童257名,进行体格测量,采用WHO身高标准体重值为肥胖判断标准.同时对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在调查的527名儿童中,肥胖儿童48人,肥胖率为9.11%,其中男童肥胖检出率13.33%,明显高于女童的肥胖检出率4.67%,P《0.01.5岁以上儿童肥胖检出率最高.结论 不良饮食习惯与遗传是影响儿童肥胖的主要因素.预防儿童肥胖应从健康教育人手,树立家长的正确健康观念,培养儿童健康的饮食运动习惯.  相似文献   
993.
目的通过研究肥胖与Ⅱ型糖尿病的相关性,旨在引起目前越来越多的肥胖人群的重视,改变目前的生活方式减轻体质量。方法对保定市随机抽取5个街道社区(居委会)1000户,每户抽取年龄在35~74岁的居民1人,共1000人。分别检测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餐后12h空腹血糖(FPG);按DM诊断标准分别计算各组的患病率并对照比较。结果DM患病率以65~74岁组最高,达14.62%;BMI肥胖组DM患病率比正常体质量组高,高出11.12%。结论保定市城市居民DM的患病情况与年龄呈正比关系,提示超重和肥胖是DM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94.
单纯性肥胖儿童血清瘦素水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单纯性肥胖儿童血清瘦素水平,探讨儿童肥胖发病机制。方法单纯性肥胖儿童33例,正常对照组43例,两组儿童均测标准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瘦索(leptin)水平。结果肥胖组儿童血清瘦素水平及BMI均值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单纯性肥胖儿童存在高瘦素血症,亦存在瘦素抵抗现象。  相似文献   
995.
腹部电针治疗单纯性肥胖症13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症效果。方法主穴取中脘、梁门(双)、滑肉门(双)、天枢(双)、大横(双)、腹结(双)、石门。辅以辨证取穴,毫针常规快速进针,得气后接电针治疗仪,留针40min,隔日1次,15次为1疗程。并辅以饮食指导。结果三组有效率分别为:轻度73.68%;中度89.29%,重度100%;合计88.24%。结论针灸可从减少摄食和增加消耗两个方面进行综合调整,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减肥方法。  相似文献   
996.
张芬芳  王月华  魏晓娜 《河北医药》2007,29(11):1291-1291
自1974年Weisinger等[1]首次报告严重肥胖患者出现大量蛋白尿以来,不断有报道证实肥胖可以引起肾损害,并将其命名为肥胖相关性肾病(obesity related glomerulonephropathy,ORG).  相似文献   
997.
《保健医苑》2008,(5):54-54
<正>据美国一份研究报告指出,美国近年来食管癌患者明显增加,肥胖是主要原因之一。尽管确切原因尚有待进一步研究,但研究显示,高脂肪、高糖、高热量膳食所致肥胖是食管癌的重要诱因。食管癌是恶性程度很  相似文献   
998.
目的:了解3~6岁肥胖儿童与正常体重儿童在血压、体围和皮褶厚度等生理指标的差异,旨在了解肥胖对学龄前儿童健康的损害。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方法对全国11个城市的6051名3~6岁儿童进行研究。对研究对象进行体重、身高、血压、腰围、臀围和皮褶厚度测量,使用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颁布的身高标准体重值标准作为肥胖筛查标准。结果:肥胖组儿童体重、身长、血压、腰围、臀围和皮褶厚度均明显高于正常体重组儿童,肥胖儿童中收缩压偏高、舒张压偏高和腰臀比大于1的比例分别为28·3%、23·2%和17·1%,而正常体重儿童中该比例分别为6·0%、4·7%和7·0%。结论:在3~6岁这一年龄段,肥胖已表现出对儿童心血管健康的损害。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探讨早期母乳喂养与成年后肥胖和超重的关系.为有效预防成人肥胖和超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黑龙江省哈尔滨市35-45岁居民800人,采用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方法搜集资料.以体质指数(BMI)作为肥胖和超重的判定标准.结果 非母乳、混合母乳和母乳喂养人群肥胖发生率分别为21.21%,12.08%,11.31%,各组肥胖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5.287,P=0.071);各组超重发生率分别为45.45%.37.68%.2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482,P=0.005);非母乳组超重率高于纯母乳喂养组(X2=7.493,P<0.05).非母乳喂养和母乳喂养人群(混合和纯母乳)肥胖和超重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肥胖和超重发生率未随纯母乳喂养时间延长而减少.在影响成人肥胖的各种因素中.母乳喂养为保护因素,可使肥胖的危险性减少到0.816倍,出生体重、母亲BMI和能量摄入为危险因素,可使肥胖的危险性分别增加1.516,1.922和1.738倍.结论 母乳喂养对于成人肥胖和超重的发生具有一定预防作用,应大力提倡合理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1000.
2型糖尿病患者人体成分测定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了解糖尿病患者与正常人群人体成分的差异,探讨中心性肥胖与糖尿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完全随机选取糖尿病患者67名作为病例组,65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利用人体成分分析仪分别测量病例组和对照组的蛋白质含量、矿物质含量、脂肪含量、瘦体重、腰围、臀围等指标.同时测定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碱性磷酸酶.结果 糖尿病患者的腰围和腰臀比分别为(91.768±5.200),(0.948±0.045)cm,均明显高于对照组(87.597±9.630),(0.931±0.053)cm(P<0.05);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除体重、瘦体重、体质指数、体脂百分数外,性别对其他检测结果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且糖尿病患者腰臀比、腰围均与高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P<0.05).腰围与血糖,腰臀比与甘油三酯、碱性磷酸酶均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的人体成分除体脂分布异常外,其他指标均与健康人无明显差异.提示中心性肥胖与糖尿病发生可能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