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8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54篇
耳鼻咽喉   391篇
儿科学   32篇
妇产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35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178篇
内科学   26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1篇
特种医学   22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264篇
预防医学   272篇
眼科学   17篇
药学   126篇
  2篇
中国医学   34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100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61.
程燕  李开明  宁刚  赵福敏  曲海波  鲍莉 《放射学实践》2007,22(10):1051-1051
成骨不全(osteogenesis imperfecta,OI)是一种由于骨胶原纤维成熟不足导致骨骼脆性增加为特征的骨发育障碍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多发骨折、蓝色巩膜和听力障碍[1-3].该病发病率低,易以单纯的骨折作为主要诊断而发生漏诊.  相似文献   
62.
研究了γ射线(20Gy)与噪声(105dBA,30min)一次联合作用及6次重复联合作用(每次γ射线0.67Gy,噪声100dBA,30min),对豚鼠听觉损伤的复合效应。结果表明,先γ射线20Gy照射后噪声暴露对听觉损伤的复合效应是协同的。6次重复联合作用时,先噪声暴露后照射组的听阈偏移小于先照射后噪声暴露组;前者的复合效应为拮抗,后者为相加。本文对γ射线与噪声对听觉损伤联合作用的机理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3.
王春雷 《临床医学》2006,26(10):54-55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应用丁新生儿听力筛选的可行性与新生儿听力损失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进行新生儿听力筛选,于出生后3~7d进行初筛,初筛未通过者于生后42d复筛,复筛未通过者于生后3个月再复查,仍未通过者确诊为听力损失。结果4696例新生儿进行筛查,初筛率95.7%。经初筛通过了4268例(90.9%),初筛未通过428例(包括双侧或单侧朱通过)。其中394例进行了复筛,复筛率92.6%,复筛通过了326例(82.7%),复筛未通过68例(17、3%)。其中66例于出生满3个门后再进行了复查,复查率97.1%,经复查54例通过了再复查,16例仍朱通过哲确诊为听力损失,占正常新生儿的0.34%。其中双侧均未通过5例,单侧未通过11例。结论新生儿听力筛查十分必要。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是一种快速、准确而行之有效的新生儿听力筛查疗法,可及早发现听力损失,以便进行早期干预;研究发现,听力障碍的发生,与听力障碍家旅史、耳毒性药物应用史、母孕病毒感染史、宫内窒息史、早产、婴儿患病史等有关,值得临床上重视。  相似文献   
64.
目的:分析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的危险因素,了解新生儿听力障碍的发病情况,以便早诊断、早干预,降低听力残疾发生率.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2862例于本院分娩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全自动耳声发射听力筛查仪对出生后3~5天新生儿进行初筛,单耳不通过即为不通过,不通过者均经两次以上重复测试,在筛查的同时,自制问卷调查表,对新生儿的性别、母亲妊娠史、产式、胎龄、新生儿体重、母亲年龄及产妇民族等因素进行调查,以了解影响新生儿听力筛查通过率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组2862例新生儿出生后均于3~5天内完成TEOAE筛查,其中首次筛查通过2408例,占比84.14%,未通过454例,占比15.86%;头胎、小于37周不足月新生儿、体重低于2500克新生儿及产妇大于35周岁均是导致婴幼儿未通过听力筛查的高危因素.结论:高危新生儿是听力障碍的高发人群,因此,应加强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尽早发现听力障碍,尽早进行医学干预,并做好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注射穴位封闭治疗婴幼儿听力障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121例婴幼儿听力障碍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将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通过肌肉注入治疗,研究组将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注射穴位封闭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通过治疗,总有效率为90.1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00%,两组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注射穴位封闭进行治疗,能够刺激穴位,发挥其作用,还能够将药物注射至耳周,使其药物性能得到充分发挥,确保患者能够及早恢复听力。以中医学结合方法将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注射穴位封闭治疗婴幼儿听力障碍,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6.
目的了解听力障碍儿童照顾者照顾过程中的真实感受,为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方法基于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设置提纲,对15名听力障碍儿童照顾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Colaizzi现象学研究方法分析资料。结果析出3个主题:微观系统为照顾者身心疲惫;中观系统为生活环境改变;宏观系统为支持系统薄弱。结论听力障碍儿童照顾者的社会生态系统不容乐观,康复人员应关注影响照顾者身心健康的各系统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供个性化服务,有利于其更好地照护患儿和提高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67.
目的:通过对新生儿的听力筛查,了解新生儿听力障碍的发病状况,探讨新生儿听力筛查运作模式.方法:采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技术(DPOAE),对2005年射阳县各医院分娩的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对复筛未通过者,于出生后3个月前采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技术(ABR)诊断.结果:实际筛查5 009例,筛查率为55.00%,初筛通过率为84.97%,需复筛753例,实际复筛538例,复筛率为71.45%,复筛通过率为95.17%.对复筛未通过的26例进行ABR检查,5例被诊断为不同程度的双耳听力障碍,新生儿听力障碍检出率为1.00‰,初筛假阳性率为10.22%,复筛假阳性率为0.42%.结论:DPOAE是目前新生儿听力筛查比较理想的检测方法.DPOAE结合ABR检查可以及早发现听力障碍,尽早进行科学干预.  相似文献   
68.
听觉诱发电位监测在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探讨减少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面肌痉挛术后听力障碍的有效方法。方法对440例面肌痉挛病人在MVD中采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监测,根据监测结果的实时提示,找出影响听力的因素并加以解除。结果采用BAEP监测后术后听力障碍的发生率由以往手术的7.1%下降到目前的2.5%。结论术中BAEP监测对减少治疗面肌痉挛时所造成的听力障碍具有显著的意义。  相似文献   
69.
法国研究人员日前发现,一种内耳蛋白质能帮助人们分辨声音,理解谈话内容。这项研究成果有助于解决听觉障碍问题。法国研究人员保罗.阿旺说,这一发现不能用来治疗耳聋,但有助于解释为何一些人会出现听力障碍,尤其是在  相似文献   
70.
Pendred综合征又称耳聋-甲状腺肿综合征,是一种以家族性甲状腺肿,先天性耳聋、碘有机化障碍为特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Pendred综合征为一种甲状腺激素有机合成障碍疾病,最早为英国全科医生Pendred于1896年首次报道。有报道称本病发病率为1∶153 000至7.5~10∶100 000不等[1,2],大约占先天性聋的7.5%[3],是引起耳聋综合征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该疾病的发病率并不低,但临床上对此病认识不足,容易漏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