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200篇 |
免费 | 247篇 |
国内免费 | 16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3篇 |
儿科学 | 158篇 |
妇产科学 | 46篇 |
基础医学 | 236篇 |
口腔科学 | 7篇 |
临床医学 | 806篇 |
内科学 | 627篇 |
皮肤病学 | 97篇 |
神经病学 | 90篇 |
特种医学 | 63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5篇 |
外科学 | 161篇 |
综合类 | 1374篇 |
预防医学 | 266篇 |
眼科学 | 36篇 |
药学 | 610篇 |
15篇 | |
中国医学 | 925篇 |
肿瘤学 | 5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7篇 |
2023年 | 151篇 |
2022年 | 186篇 |
2021年 | 249篇 |
2020年 | 160篇 |
2019年 | 163篇 |
2018年 | 68篇 |
2017年 | 122篇 |
2016年 | 142篇 |
2015年 | 142篇 |
2014年 | 246篇 |
2013年 | 217篇 |
2012年 | 294篇 |
2011年 | 289篇 |
2010年 | 257篇 |
2009年 | 256篇 |
2008年 | 337篇 |
2007年 | 290篇 |
2006年 | 256篇 |
2005年 | 284篇 |
2004年 | 220篇 |
2003年 | 212篇 |
2002年 | 145篇 |
2001年 | 101篇 |
2000年 | 108篇 |
1999年 | 100篇 |
1998年 | 93篇 |
1997年 | 91篇 |
1996年 | 87篇 |
1995年 | 64篇 |
1994年 | 47篇 |
1993年 | 43篇 |
1992年 | 27篇 |
1991年 | 33篇 |
1990年 | 28篇 |
1989年 | 32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3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6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了解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LR)、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率(PLR)、 系统性免疫性炎症指数(SII)、 衍生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dNLR)、 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乘积与淋巴细胞比率(NMLR)等外周血衍生指标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的水平,并探讨其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疾病活动度评分的相关性.方法... 相似文献
32.
33.
目的:通过对临床使用左氧氟沙星药物治疗发生免疫性溶血和输血治疗无效时,检测其药物抗体及测定抗体效价,为临床输血治疗无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临床发生免疫溶血、输血治疗无效的病例,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标本,用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方法,检测患者血清(浆)及放散液中免疫性药物抗体,并测定抗体效价。结果:实验组血清(浆)中免疫性药物抗体阳性率和抗体放散液阳性率分别为58.33%和53.33%,对照组血清(浆)中免疫性药物抗体阳性率为15.00%,放散液未检测阳性结果,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抗体倍比稀释效价最高滴度为4,实验组抗体倍比稀释效价最高滴度为128,实验组免疫性药物抗体效价高于对照组。结论:患者长期使用左氧氟沙星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体内产生免疫性药物抗体,并对其抗体效价测定发现患者发生溶血、输血治疗无效与其抗体及效价有关联。建议临床发生不明原因贫血时,关注患者的用药史,并检测该类药物免疫性抗体及效价测定对临床输血治疗无效,查明患者贫血原因,更换药物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4.
消抗汤治疗免疫性反复自然流产抗心磷脂抗体阳性46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消抗汤治疗免疫性反复自然流产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免疫性反复自然流产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的患者,根据随机法按2:1分为试验组(46例,采用消抗汤加减治疗)和对照组(19例,采用阿斯匹林治疗),治疗8周后观察2组患者症状调查问卷评分和抗心磷脂抗体检验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46例,抗体转阴29例,有效率63.04%;对照组19例,抗体转阴6例,有效率31.58%;试验组治疗后的症状调查问卷平均积分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下降,对照组治疗后的症状调查问卷平均积分与治疗前相比无显著差异。试验组总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临床试验观察表明,中药消抗汤对免疫性反复自然流产患者抗心磷脂抗体的转阴以及症状的改善具有显著的疗效,明显优于阿斯匹林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5.
36.
目的 探讨芪黄益气摄血方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及抗炎机制。方法 5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芪黄益气摄血方高、低剂量组和强的松组,每组10只。采用豚鼠抗小鼠血小板血清(APS)腹腔注射方法,建立ITP模型;注射APS后的第8天开始给药,连续灌胃14 d。观察小鼠一般情况;检测外周血血小板计数(PLT)和血红蛋白(Hb)浓度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血小板生成素(TPO)、促炎因子白介素-2(IL-2)、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及抑炎因子IL-4、IL-10、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分离脾脏、胸腺,称重,计算脏器指数;取胸骨做骨髓涂片,显微镜下进行骨髓巨核细胞分类。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PLT、Hb、TPO、IL-4、IL-10、TGF-β1显著降低(P<0.05或P<0.01),骨髓产板巨核细胞数明显减少(P<0.01),血清IL-2、IL-6、TNF-α、IFN-γ以及脾脏和胸腺指数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P...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比较筛选不同工艺提取制备的芪黄益气摄血方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全方水提、水提醇沉、水提+醇提3种不同工艺提取芪黄益气摄血方,分别得工艺1组、2组、3组制备的试验样品;7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7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芪黄益气摄血方工艺1组、2组、3组,维血宁颗粒组和醋酸泼尼松组,每组10只。采用豚鼠抗小鼠血小板血清(APS)腹腔注射方法,建立ITP小鼠模型;注射APS后的第8天,各组分别灌胃给药,连续灌胃14 d。观察比较各药物组对ITP模型小鼠一般情况、外周血血小板计数(PLT)、脾脏和胸腺指数、骨髓巨核细胞数的影响。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外周血PLT计数、Hb浓度显著下降(P <0.05或P <0.01),脾脏和胸腺指数显著升高(P <0.01),骨髓产板巨核细胞数明显减少(P <0.01);与模型组比较,3种工艺提取制备的芪黄益气摄血方均可明显提高ITP模型小鼠的PLT计数(P <0.01),以工艺1组、3组PLT升高明显,其中工艺3组接近正常组;在改善Hb水平方面,工艺1组、2组、3组均出... 相似文献
38.
目的从miR326调控Th17细胞分化角度, 探讨逍遥散加味颗粒干预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EAT)肝郁脾虚模型大鼠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2只)和造模组(36只)。采用高碘水喂养联合皮下注射甲状腺球蛋白对大鼠进行免疫干预, 每周2次, 并于第5~8周进行加强免疫, 每周1次。从第5周开始采用慢性束缚应激+过度疲劳+饮食失节法复制大鼠肝郁脾虚证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逍遥散组、金水宝组, 逍遥散组灌胃逍遥散加味颗粒混悬液13.63 g/(kg·d), 金水宝组灌胃金水宝片混悬液477 mg/(kg·d), 连续给药8周。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FT3)、游离甲状腺素(FT4)、超敏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过氧化酶抗体(TPOAb)水平;PCR法检测甲状腺组织miR326、IL-17 mRNA、IL-4 mRNA、γ-干扰素(IFN-γ)mRNA水平, Wes全自动蛋白质印迹定量分析系统检测甲状腺组织E26转化-特异性1(Ets-1)蛋白表达, 流式细胞术检测CD4+IFN-γ+ ... 相似文献
39.
40.
目的 探讨小剂量利妥昔单抗二线治疗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有效性、安全性及疗效预判因素,为开展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单中心、前瞻性地收集2018年1月—2021年3月应用小剂量利妥昔单抗单剂或四剂二线治疗的90例ITP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疗效、安全性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90例患儿中,中位用药年龄6.9(1.1~15.9)岁,中位病程9(2~98)个月;其中63例使用四剂方案,27例使用单剂方案,两种方案患者基线齐同。总有效(OR)率为35.6%,完全有效(CR)率为21.1%,部分有效(PR)率为14.4%;中位起效时间为2(1~12)周;持续有效(SR)率为31.1%,中位持续时间为49(15~51)周。用药1年后OR率为25.6%:CR率为15.6%,PR率为10%。半年后复发率为12.5%,1年时复发率为28.1%,中位复发时间为35(16~52)周。无长期不良反应发生及感染风险增加。比较OR、无效(NR)两组病例,仅抗甲状腺抗体阳性患者NR率较高(P=0.027);比较SR、非SR两组病例,仅抗甲状腺抗体阳性患者SR率较低(P=0.002)。结论 小剂量利妥昔单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