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08篇
  免费   1693篇
  国内免费   1297篇
耳鼻咽喉   366篇
儿科学   518篇
妇产科学   477篇
基础医学   4523篇
口腔科学   394篇
临床医学   2125篇
内科学   4460篇
皮肤病学   303篇
神经病学   1350篇
特种医学   516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2990篇
综合类   4673篇
预防医学   1548篇
眼科学   297篇
药学   1931篇
  2篇
中国医学   355篇
肿瘤学   3165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145篇
  2022年   407篇
  2021年   458篇
  2020年   417篇
  2019年   313篇
  2018年   422篇
  2017年   494篇
  2016年   577篇
  2015年   646篇
  2014年   1198篇
  2013年   1375篇
  2012年   1540篇
  2011年   1927篇
  2010年   1652篇
  2009年   1807篇
  2008年   1993篇
  2007年   2160篇
  2006年   2157篇
  2005年   2000篇
  2004年   1530篇
  2003年   1406篇
  2002年   1074篇
  2001年   930篇
  2000年   793篇
  1999年   648篇
  1998年   455篇
  1997年   417篇
  1996年   223篇
  1995年   231篇
  1994年   152篇
  1993年   108篇
  1992年   60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39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3年   2篇
  197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 (BTCC)染色体微卫星不稳定性的表现及与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方法检测 4 0例 BTCC患者 5个微卫星位点的改变 ,同时用同样的方法检测癌组织中BAX基因和转化生长因子 (TGF) - β 型受体基因移码突变的情况。结果 至少发生一个微卫星位点改变的阳性率为 82 % (33/ 4 0 ) ,D9S16 2、D16 S4 76、D9S5 4、FGA和干扰素 (IFN) - A1位点改变各自的阳性率分别为 5 8%(2 3/ 4 0 )、 4 2 % (17/ 4 0 )、 38% (15 / 4 0 )、 4 8% (19/ 4 0 )和 5 5 % (2 2 / 4 0 ) ,阳性检出率与良性病变差异有显著性 ,与肿瘤的分期分级无显著相关性。发生微卫星改变的 33例中 ,33% (11/ 33)和 4 2 % (14 / 33)分别可见 TGF- β 型受体基因和 BAX基因的移码突变。结论 检测染色体微卫星的改变是 BTCC早期诊断、监测复发的有效手段 ,染色体微卫星改变可能是 BTCC发生过程中多基因突变的一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42.
HSP27在大肠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热休克蛋白 2 7(HSP2 7)在大肠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72例大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HSP2 7表达情况。结果 :HSP2 7在癌组织与癌旁组织的表达率分别是 4 0 2 8%和 18 75 % ,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HSP2 7在高、中、低分化腺癌组织中表达分别是 6 3 6 4 %、31 5 8%和 10 0 0 % ,统计学分析三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1)。在大肠癌组织、癌旁组织中HSP2 7表达率与年龄、性别、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无相关性 ,但在 >5 0岁组中有 9例呈过表达 (9/ 2 3) ,而≤ 5 0岁组中则无过表达者 ;在伴有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HSP2 7表达率为4 3 4 8%。无淋巴结转移者为 38 78% ,统计学分析虽然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但无淋巴结转移组中HSP2 7有 9例过表达 ,有淋巴结转移组则无 1例过表达。结论 :HSP2 7表达在大肠癌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并可能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的恶性转型及防止其侵袭发展作用。  相似文献   
43.
大肠癌患者骨髓微转移的基因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Li S  Luo C  Yu B  Yuan S  Liang Z 《中华外科杂志》2000,38(3):196-197
目的 探讨大肠癌患者骨髓中微转移基因检测的意义。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银染技术,检测51例大肠癌患者手术前、后不同时间骨髓中p53和K-ras基因的突变状况。结果 51例患者术前骨髓中基因突变阳性者19例,阳性率37.25%。阳性检出与Duke’s分期、淋巴转移显著相关。术后经2~3个疗程的化疗后,19例基因突变阳性的患者中11例转阴。结论 大肠癌患者骨  相似文献   
44.
为研究中国北方汉族人中组织相容性复合物DQ(HLA-DQ)基因与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遗传易感性相关的剂量效应规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杂交技术,对54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儿和40例正常成年供血员HLA-DQ基因进行了研究。结果:携带4个易感性基因的个体只见于患者,携带3个易感性基因的个体在患者中为33.3%,正常对照中为10%;携带2个或1个易感性或保护性基因的个体在正常对照中频率较患者为高,但差异无显著意义;携带3个保护性基因的个体只见于正常对照。提示:IDDM易感性基因具有部分隐性遗传的特点且具有累加效应。个体中1个或2个易感性基因的存在不能对IDDM构成显著的易感性,3个或3个以上易感性基因的存在方可对IDDM构成显著易感性。DQ保护性基因具有部分显性遗传的特点并且也具有累加效应。携带1个或2个保护性基因的个体患IDDM的机会将大大减少,而携带3个保护性基因的个体则可以不发生IDDM。  相似文献   
45.
46.
THEHUMORALANTITUMORRESPONSESINDUCEDBYIL4GENEMODIFIEDTUMORVACCINE1YuYizhi于益芝CaoXuetao2曹雪涛ZhangMinghui张明徽LeiHong雷虹TaoQun陶群Dep...  相似文献   
47.
目的 复制实验性偏头痛动物模型并探讨其c -fos、c -jun基因表达。方法 采用CristinaTassorelli硝酸甘油法复制大鼠实验性偏头痛模型。免疫组化ABC法研究偏头痛大鼠脑组织即刻早期基因c -fos、c -jun的表达。结果 硝酸甘油型实验性偏头痛大鼠出现双耳发红、甩头、前肢频繁搔头 ,活动增加等外在表现 ,脑组织c -fos、c -jun基因表达阳性细胞数增加 ,基因表达阳性细胞的面积扩大、灰度降低或变化不大。结论 硝酸甘油型实验偏头痛大鼠模型复制方法简单、重复性较好、脑组织c -fos和c -jun基因异常表达明显 ,可以作为偏头痛治疗药物筛选、药效评价和发病机理研究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bcl-2反义寡聚脱氧核苷酸在喉癌基因治疗中的可能作用及机理。方法采用人工合成与bcl-2mRNA起始码及其后4个密码子互补的寡聚脱氧核苷酸(简称反义核酸)片段,处理培养的人喉癌细胞系Hep-2细胞,观察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同时采用原位分子杂交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细胞内bcl-2mRNA及Bcl-2蛋白水平,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bcl-2反义核酸片段对细胞内bcl-2mRNA无明显影响,但可以显著抑制Bcl-2蛋白合成,抑制率与反义核酸浓度及作用时间呈正相关。20.0μmol/Lbcl-2反义核酸可以有效地抑制细胞增殖。结论提示bcl-2反义核酸可以在翻译水平特异性地抑制Hep-2细胞中Bcl-2蛋白的合成与细胞增殖。进一步证明bcl-2基因在喉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9.
Some recent publications indicate that inherited disorders can ameliorate or possibly disappear if mutations responsible for the disease revert to normal. This review tries to summarize our current knowledge about reverse mutations as this information may be of special interest for attempts at somatic gene therapy. Received: 14 July 1997 / Accepted: 2 March 1998  相似文献   
50.
Considerable interest has focused on the possibility of using gene transfer techniques to introduce protective genes into neurons around the time of necrotic insults. We have previously used herpes simplex virus amplicon vectors to overexpress the rat brain glucose transporter, Glut-1 (GT), and have shown it to protect against a variety of necrotic insults both in vitro and in vivo, as well as to buffer neurons from the steps thought to mediate necrotic injury. It is critical to show the specificity of the effects of any such transgene overexpression, in order to show that protection arises from the transgene delivered, rather than from the vector delivery system itself. As such, we tested the protective potential of GT overexpression driven, in this case, by an adenoviral vector, against a novel insult, namely exposure of primary striatal cultures to the metabolic poison, 3-nitropropionic acid (3NP). We observed that GT overexpression buffered neurons from neurotoxicity induced by 3N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