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333篇 |
免费 | 645篇 |
国内免费 | 45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78篇 |
儿科学 | 153篇 |
妇产科学 | 132篇 |
基础医学 | 2265篇 |
口腔科学 | 111篇 |
临床医学 | 656篇 |
内科学 | 1903篇 |
皮肤病学 | 108篇 |
神经病学 | 808篇 |
特种医学 | 109篇 |
外科学 | 764篇 |
综合类 | 1166篇 |
预防医学 | 817篇 |
眼科学 | 63篇 |
药学 | 1483篇 |
中国医学 | 227篇 |
肿瘤学 | 585篇 |
出版年
2023年 | 84篇 |
2022年 | 192篇 |
2021年 | 267篇 |
2020年 | 189篇 |
2019年 | 153篇 |
2018年 | 175篇 |
2017年 | 207篇 |
2016年 | 251篇 |
2015年 | 294篇 |
2014年 | 531篇 |
2013年 | 636篇 |
2012年 | 511篇 |
2011年 | 604篇 |
2010年 | 546篇 |
2009年 | 604篇 |
2008年 | 664篇 |
2007年 | 580篇 |
2006年 | 576篇 |
2005年 | 522篇 |
2004年 | 447篇 |
2003年 | 336篇 |
2002年 | 302篇 |
2001年 | 259篇 |
2000年 | 199篇 |
1999年 | 216篇 |
1998年 | 183篇 |
1997年 | 190篇 |
1996年 | 142篇 |
1995年 | 164篇 |
1994年 | 142篇 |
1993年 | 138篇 |
1992年 | 90篇 |
1991年 | 96篇 |
1990年 | 98篇 |
1989年 | 87篇 |
1988年 | 80篇 |
1987年 | 66篇 |
1986年 | 49篇 |
1985年 | 88篇 |
1984年 | 70篇 |
1983年 | 43篇 |
1982年 | 37篇 |
1981年 | 46篇 |
1980年 | 32篇 |
1979年 | 41篇 |
1978年 | 30篇 |
1977年 | 39篇 |
1976年 | 18篇 |
1974年 | 18篇 |
1973年 | 2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栾正刚|郭仁宣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3,22(3):265-269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与claudin-1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肠黏膜屏障损伤时的表达改变及意义。方法:将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SAP模型组(模型组),SAP模型+HMGB1 抑制剂丙酮酸乙酯(EP)处理组(EP处理组)。SAP模型采用5%牛磺胆胆酸钠逆行胰管注射法,EP处理组于造模后2 h尾静脉注射EP溶液。各组大鼠于术后24 h处死,测定血浆淀粉酶(AMY),内毒素(LPS),血浆二胺氧化酶(DAO)水平;观察肠黏膜的病理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肠黏膜claudin-1蛋白的表达;RT-PCR法检测肠组织HMGB1和claudin-1 mRNA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浆AMY,LPS和DAO水平均明显升高(均P<0.05);小肠黏膜屏障受损,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破坏;肠黏膜claudin-1蛋白表达降低,肠组织HMGB1 mRNA表达升高,claudin-1 mRNA的表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EP处理组肠组织HMGB1 mRNA表达降低,claudin-1蛋白与mRNA表达升高,各损伤指标均明显改善。结论:SAP肠黏膜屏障损伤可能与肠组织HMGB1表达升高,从而下调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的表达有关;HMGB1抑制剂EP对SAP肠黏膜屏障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92.
升主动脉缩窄心衰大鼠心肌PKC活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升主动脉缩窄慢性压力后负荷心肌肥厚转变为心力衰竭过程中心肌蛋白激酶C(PKC)比活性的变化及意义。方法:用泰夫隆管环扎幼鼠升主动脉,制作慢性压力后负荷心肌肥厚-心力衰竭模型。据改良Takai放射性核素酶解测定法,应用γ-^32P-ATP测定不同病理时期心肌组织中PKC比活性。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肥厚组心肌胞膜、胞浆PKC比活性明显增高(P<0.01)、PKC膜/浆比值明显增加(P<0.01);心力衰竭组心肌胞膜、胞浆PKC比活性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但PKC膜/浆比值明显增加(P<0.01)。结论:PKC亚细胞水平的活性变化在慢性压力后负荷心肌肥厚-心力衰竭的转变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93.
大肠癌手术治疗前后血清蛋白质谱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大肠癌手术前后血清蛋白质谱的变化,从而筛选特异性蛋白标志物。方法选用IMAC#3蛋白质芯片和SELDITOF蛋白质芯片技术,对64例大肠癌患者和40名正常人的血清蛋白质谱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大肠癌术前血清与正常人血清蛋白质谱分析发现共有19个蛋白质表达量有明显差异。并获得分子量为5908.55Da等5个蛋白质组成的模板,可将大肠癌与正常人正确分组,其正确分组率分别为97.5%(56/64)和80.0%(32/40)。术后血清蛋白质谱中,原高表达的蛋白质明显下调。利用该模板诊断大肠癌的灵敏度达96.8%,特异性达92.5%。结论血清中可以筛选到诊断大肠癌的特异性蛋白标志物并用以预后的判断。SELDITOF蛋白质芯片技术为建立蛋白质模板用以早期诊断大肠癌提供了可靠的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94.
目的 通过研究三氧化二砷(As2O3)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中蛋白激酶C(PKC)活性和白细胞介素(IL)-15表达和分泌的影响,探讨内皮细胞在As2O3抑制白血病或肿瘤中的作用。方法用不同浓度的As2O3作用于培养的HUVEC细胞,测定其生长情况、胞膜和胞浆PKC活性以及对IL-15基因表达和分泌的影响。结果0.25 μmol/L~50 μmol/L的.As2O3均抑制HUVEC细胞的增殖(P<0.01),随着药物浓度或作用时间的增加,细胞逐渐死亡。在As2O3作用细胞4 h测定胞浆和胞膜的PKC活性,两者在不同浓度作用下活性水平均得到提升(P<0.01),但胞膜的活性上升幅度更大。在As2O3的测定浓度范围内,PKC的活性水平与As2O3的浓度呈正相关。1、5、16 μmol/L的As2O3导致IL-15基因表达和分泌水平的增加(P<0.01),并呈浓度依赖性关系。结论As2O3可能是通过激活内皮细胞的PKC活性,促进IL-15或其他细胞因子的分泌,来抑制白血病或肿瘤发展的。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阻塞性黄疸肝损害的调控机制。方法采用胶原酶原位肝灌注法获取大鼠肝细胞,行原代培养,用蛋白激酶(PK)C激动剂帕斯酶埃(PMA)、拮抗剂切勒斯埃作用于肝细胞,再用50μmol/L甘氨鹅脱氧胆酸钠(GCDC)作用后行流式细胞术(FCM)及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介导的脱氧核苷酸(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检测肝细胞凋亡情况。结扎大鼠胆总管后3、7、14、21d处死大鼠,用TUNEL技术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阻塞性黄疸大鼠肝脏组织细胞凋亡状态及PKC蛋白的表达。结果随PMA浓度的增加,肝细胞的凋亡明显增加。随Chelerythrine的增加,肝细胞的凋亡明显减少。大鼠胆总管结扎后随结扎时间的延长细胞凋亡指数(AI)增加,结扎14d后AI达高峰。PKC表达越强,AI就越高。结论PKC信号通道参与了阻塞性黄疸肝细胞凋亡的调节,并在阻塞性黄疸肝损害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全硫代修饰整合素连接激酶(integrin-linkedkinase,ILK)反义寡核苷酸(antisenseoligonucletide,ASODN)导入胃癌细胞株SGC-7901后对胃癌细胞的作用。方法(1)应用脂质体将ILK的ASODN导入胃癌细胞系SGC-7901,以RT-PCR及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作用后胃癌细胞ILK的mRNA和蛋白水平的变化;(2)应用MTS法及流式细胞术评价ILK的ASODN导入细胞后对其体外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结果(1)转染后胃癌细胞ILK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但mRNA水平无明显变化;(2)胃癌细胞生长受到明显抑制,抑制效应具有浓度依赖性,并可明显诱导细胞产生凋亡。结论ILK反义寡核苷酸导入胃癌细胞株SGC-7901后可以降低细胞内ILK的蛋白表达水平,并可体外抑制胃癌细胞增殖,诱导胃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7.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的肺表面活性物质(PS)相关蛋白C(SP-C)与合成脂质构成的重组PS活性的变化。方法 从新鲜猪肺的灌洗液中提取PS,从PS中分离出SP-C。将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二油酰磷脂酰胆碱和棕榈酰油酰磷脂酰甘油按60:20:20的重量比混合,即为合成脂质(SL),将SP-C按1%、2%、3%(与脂质的重量比)加入SL中,制成三种重组PS:RS-1、RS-2和RS-3。将上述物质溶于生理盐水中即为实验液体。用气泡型表面张力计测定各实验液体的表面张力。将PS缺如的未成熟胎兔随机分为4组:PS、SL、RS-3和对照组。分别向PS、SL和RS-3组气道内注入PS、SL、RS-3液;对照组未注入任何物质。然后进行人工通气,通气后5、10、15、20min测定各组潮气量。结果 PS的最小表面张力(γmin)为(0.9±0.3)mN/m,SL的γmin为(22.6±1.3)mN/m,明显高于PS(P<0.01);随SP-C浓度的增加γmin逐渐降低,RS-3的γmin降至(0.7±0.1)mN/m(与PS相比,P>0.05)。通气20min时,PS组、RS-3动物的潮气量分别达到(25±7)ml/kg、(25±4)ml/kg,明显高于对照组和SL组(P<0.01)。结论 不含SP-C的合成脂质表面活性低,加入SP-C后构成的重组PS表面活性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98.
鞘内注射吗啡对切口疼痛大鼠脊髓背角蛋白激酶Cγ免疫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鞘内注射吗啡对切口疼痛大鼠脊髓背角蛋白激酶Cγ(PKCγ)免疫反应的影响。方法 SD雄性大鼠2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假手术组(Ⅰ组)、对照组(Ⅱ组)术前30 min鞘内注射人工脑脊液20μl,术后吗啡治疗组(Ⅲ组)、术前吗啡治疗组(Ⅳ组)分别于术后和术前30min鞘内注射吗啡5μg(10 μl)。所有大鼠均按Brennan法制成切口疼痛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脊髓背角PKCγ的表达。结果 Ⅱ组术侧脊髓背角PKCγ-IR表达高于非术侧及Ⅰ组(P<0.01)。与Ⅱ组比较,Ⅲ组、Ⅳ组脊髓背角PKCγ-IR表达降低(P<0.05或0.01),而Ⅲ组、Ⅳ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在大鼠切口疼痛模型中,鞘内注射吗啡的镇痛作用可能与抑制脊髓背角的PKCγ-IR免疫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99.
氯胺酮雾化吸入对哮喘大鼠气道炎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氯胺酮雾化吸入对哮喘大鼠气道炎症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N组)、哮喘模型组(A组)和不同浓度氯胺酮预处理组(K1组、K2组和K3组),每组8只。A组用卵蛋白(OA)辅以百日咳杆菌菌苗和氢氧化铝为佐剂注射致敏,两周后雾化吸入OA激发。K1、K2、K3组大鼠以同样方法致敏,但在激发前分别雾化吸入氯胺酮12.5、25、50mg/ml。N组注射和吸入生理盐水。取血分离淋巴细胞,检测胞浆和胞膜内蛋白激酶C(PKC)的活性,并作肺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A组肺组织切片显示为急性气道炎症性病理改变。K1组气道壁上皮细胞脱落、结构破坏、炎性细胞浸润等改变多见。K2组支气管壁、肺泡间隔仅见少量的炎症细胞。K3组气道黏膜上皮水肿脱落、黏膜下炎症细胞浸润等程度减轻。与N组比较,A、K1、K3组淋巴细胞PKC总活性(PKCT)、胞浆PKC活性(PKCC)、胞膜PKC活性(PKCM)及PKCM%(PKCM占PKCT的百分比)均增高(P<0.01),K2组PKCT、PKCC、PKCM增高(P<0.01)、PKCM%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A组比较,K2、K3组PKCT、PKCC、PKCM及PKCM%均减低(P<0.05或0.01),K1组PKCT、PKCC、PKCM均降低(P<0.01)、PKCM%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雾化吸入氯胺酮25 mg/ml或50 mg/ml通过PKC途径而发挥抗炎效应,对致敏原所激发的气 相似文献
100.
Hydrogen Sulfide Promotes Surface Insertion of Hippocampal AMPA Receptor GluR1 Subunit via Phosphorylating at Serine‐831/Serine‐845 Sites Through a Sulfhydration‐Dependent Mechanism 下载免费PDF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