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9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46篇
耳鼻咽喉   231篇
儿科学   38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435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108篇
内科学   103篇
神经病学   450篇
特种医学   28篇
外科学   162篇
综合类   199篇
预防医学   29篇
眼科学   81篇
药学   88篇
中国医学   24篇
肿瘤学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69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19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18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17篇
  1977年   17篇
  1976年   18篇
  1973年   17篇
  1972年   14篇
  1971年   12篇
  1970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旨在探讨不同目标-背景色匹配与事件关联电位的关系。实验以“Sternberg记忆扫描任务”为刺激模式,选取不同记忆量(目标-背景色匹配相同)和不同目标-背景色匹配(记忆量相同),采用完全随机单位组实验设计,对11名健康男性青年进行实验。结果表明:①P300更确切地说是L(P300-N200),主要表征短时记忆任务负荷的大小,即与记忆字表的长度有关;②目标-背景色匹配的变化主要由N200所表征。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对患儿脑干发育的影响。方法:探讨先心病患儿听性脑干反应(ABR),并以正常儿为对照组。结果:年龄<12月,青紫型先心病(CCHD),患儿Ⅰ波潜伏期(LP)正常,Ⅰ~Ⅴ波峰期潜伏期(IPL)较正常儿显著延长,非青紫型先天病(NCCHD)患儿Ⅰ波LP、Ⅰ~Ⅴ波LPL均显著延长;4-6岁者NCCHD和CCHD无反复缺氧发作者LP和Ⅰ~Ⅴ波LPL与正常儿无差异,CCHD反复缺氧发作者Ⅰ~Ⅴ波LPL较正常儿显著延长,异常率2.3%。结论:先心病不延迟婴儿期脑干发育,缺氧发作可损害脑干功能,对缺氧发作者应尽早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93.
为了克服解剖性大脑半球切除术的远期合并症,作者对传统术式进行了改良,并对31例婴儿痉挛性偏瘫伴癫痫的病例进行了疗效的远期随访。结果表明,本术式死亡率为0%,其中28例癫痫发作完全停止(占90%),其余3例基本控制。行为异常得到改善、原有偏瘫无加重。神经影像学表现为健侧大脑半球明显向术腔发育;病例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Ⅰ波潜伏期(PL)与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作者认为,应用本改良法后消除了以往术式造成的巨大硬膜下术腔的病理解剖因素,并证实未发生常见的远期合并症。  相似文献   
94.
采用现代影像学、电生理学、神经化学和免疫学技术等综合方法,对353例隐原性癫痫的病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120例行颅脑CT检查,发现可导致癫痫发作的各种器质性病变35例,占29.17%.81例行体感诱发电位(SEP)与听觉诱发电位(AEP)检查,发现SEP和AEP异常分别为27例,占33.33%.分别对24例行脑脊液3-甲氧基-4-羟基苯乙二醇(MHBG)、5-羟吲哚乙酸(5-HIAA)和高香草酸(HVA)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发现MHBG、5-HIAA和HVA三项指标都有显著改变.100例行血清免疫球蛋白、补体C_3、E玫瑰花环形成率和淋巴细胞转化率检查,结果均有明显改变.脑组织的器质性病变提示隐原性癫痫有其发病的组织学基础.脑诱发电位异常提示脑生物电活动的功能改变,它可由CT所见或难以分辨的脑组织病变所致,也可由局部脑组织代谢障碍所致.MHBG、5-HIAA和HVA的改变提示该病的发作与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有关.补体C_3的升高,提示该病的发作与补体介导的免疫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喉肌电图(LEMG)和喉诱发电位(LSEP)对外伤脊髓型颈椎病颈前路手术引起喉返神经损伤再生程度的评估作用。方法:将18例喉返神经麻痹患者分别在术后1、2、4周3个不同时点进行喉肌电特点的分析,并与18例正常受试者进行对比研究。结果:①发病1周时,受累喉肌可出现失神经电位;2周失神经电位增多,可见再生电位;4周后失神经电位渐少,再生电位渐多。②肌电募集减弱甚至无明显干扰相,干扰相波幅和转折数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其中转折数减低更为明显,未受累喉肌募集电位明显增大。③部分患者受累喉肌诱发电位消失,其他患者可见波幅小、潜伏期长的诱发电位。④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病程组波幅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肌电图和喉诱发电位对预测喉返神经麻痹预后有一定价值,可较准确地评估颈前路手术喉返神经损伤再生程度。  相似文献   
96.
目的 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小脑扁桃体位置与异常体感诱发电位(SEP)的相关性,分析其在AIS临床诊治中的意义.方法 对171例AIS患者行MRI扫描和胫后神经SEP检查;并以45名年龄匹配的健康青少年的胫后神经SEP作为正常值参考对照.在MRI图像上测量AIS患者的小脑扁桃体位置.小脑扁桃体位置低于枕骨大孔前后缘骨皮质的最低点之间的连线定义为小脑扁桃体异位.SEP波形消失、峰潜伏期延长及峰潜伏期不对称定义为SEP异常的标准.分别计算AIS患者小脑扁桃体异位发生率及SEP异常率,并分析小脑扁桃体异位与SEP异常的相关性.分析小脑扁桃体异位与SEP异常对侧凸严重程度的影响.结果 171例AIS患者中小脑扁桃体异位者总共有63例(36.8%),SEP异常者共有62例(36.3%).根据不同侧凸严重程度分组分析,结果提示小脑扁桃体异位和SEP异常均与侧凸严重程度无关,小脑扁桃体异位与SEP异常无明显相关,P值均>0.05.结论 部分AIS患者存在小脑扁桃体异位或躯体感觉传导通路异常,两者之间并无相关性,可能与AIS的不同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97.
脊柱侧凸矫形术中脊髓监护基准的选择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 对脊柱侧凸矫形手术中体感诱发电位( SEP)的监护基准进行选择,以降低监护过程中脊髓损伤预报之假阳性率,从而提高脊柱外科手术中对脊髓监护的可靠性。方法 回顾分析 160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在不同手术阶段中的 SEP潜伏期和波幅值及其百分比变化率,比较脊柱暴露前后 SEP波变化对术中脊髓损伤预报的准确性与可靠性,由此而选择脊髓监护基准。结果 各监护阶段 SEP潜伏期的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05);第二阶段的 SEP波幅值与第一阶段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5)。观察结果显示,在术中,当以脊柱暴露前 (第一阶段 )的 SEP值作为监护基准时, 160例中有 5例假阳性 (3.2% )预报,而改以脊柱暴露后 (第二阶段 )的 SEP值作为监护基准时则无一例假阳性结果。结论 SEP波幅值在不同手术阶段具有正常变异性,以脊柱暴露后的 SEP值作为监护基准稳定性较好,可以提高对脊髓监护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8.
目的分析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及体感诱发电位(SEP)与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诱发电位仪对8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行BAEP及SEP检查,并进行动态监测。结果重复检查BAEP及SEP均正常者,预后良好;BAEP及SEP均异常者,预后极差,与其他几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BAEP与SEP联合应用并重复检查,可以比较准确的评估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9.
目的研究长期口服卡马西平治疗癫对诱发电位的影响,并讨论其意义。方法选择尚未治疗的癫病人31例作为试验组;以性别、年龄与癫组相匹配的健康正常人26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先分别做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事件相关电位P300、视觉诱发电位(VEP)和体感诱发电位(SEP),之后癫组开始卡马西平治疗,服药一年后再作上述各项检查。结果癫组病人治疗前各项电生理学指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癫组卡马西平治疗后各项电生理指标与治疗前相比BAEP各波、P300以及VEP的P100波潜伏期均显著延长;SEP的潜伏期无显著变化。结论神经电生理学检查可以早期发现长期服用卡马西平导致的亚临床毒性。  相似文献   
100.
背景:由于动物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本身易受干扰,信号微弱,在其特征提取方面的研究还鲜有报道。传统的平均叠加技术仅依靠增加叠加次数,对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提取效果不明显。 目的:验证小波分析在慢性高眼压模型大鼠闪光视觉诱发电位特征提取中的可靠性。 设计、时间及地点:自身对照实验,于2008-11/2009-03在首都医科大学动物科学部实验中心完成。 材料:选用健康成年Sprague-Dawley大鼠2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造模6,8周组,每组10只。 方法:大鼠单眼建立慢性高眼压模型;对侧眼不处理,作为自身对照眼。分别于造模后6,8周时进行双眼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测量。利用离散Meyer小波对原始信号进行7层小波分解,提取单一尺度小波系数,比较与原信号时域分析结果的一致性。对小波变换后的信号进行时域统计学分析。 主要观察指标:小波变换后信号的 P1,N2,P2潜时,N1P1,P1N2幅值。 结果:闪光视觉诱发电位主要成分为N1P1N2P2N3五波。第四五层细节系数和(D4+D5)突出闪光视觉诱发电位局部快速变化的特点,波形规整,主要波形成分识别度高。对(D4+D5)进行统计学分析,造模后6周组造模眼与正常眼N1P1和P1N2眼间幅值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5);造模组8周组各观察指标造模眼与正常眼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 结论:小波分析可作为提取正常和模型大鼠闪光视觉诱发电位特征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