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70篇
  免费   970篇
  国内免费   368篇
耳鼻咽喉   74篇
儿科学   856篇
妇产科学   218篇
基础医学   1711篇
口腔科学   42篇
临床医学   3273篇
内科学   1622篇
皮肤病学   20篇
神经病学   7145篇
特种医学   1782篇
外科学   1574篇
综合类   5104篇
预防医学   991篇
眼科学   51篇
药学   2293篇
  22篇
中国医学   1654篇
肿瘤学   76篇
  2023年   142篇
  2022年   492篇
  2021年   630篇
  2020年   574篇
  2019年   446篇
  2018年   479篇
  2017年   644篇
  2016年   833篇
  2015年   769篇
  2014年   1617篇
  2013年   1747篇
  2012年   1718篇
  2011年   1669篇
  2010年   1477篇
  2009年   1361篇
  2008年   1407篇
  2007年   1400篇
  2006年   1267篇
  2005年   1087篇
  2004年   986篇
  2003年   828篇
  2002年   829篇
  2001年   767篇
  2000年   667篇
  1999年   617篇
  1998年   442篇
  1997年   433篇
  1996年   342篇
  1995年   315篇
  1994年   265篇
  1993年   221篇
  1992年   231篇
  1991年   197篇
  1990年   175篇
  1989年   150篇
  1988年   139篇
  1987年   137篇
  1986年   93篇
  1985年   157篇
  1984年   94篇
  1983年   62篇
  1982年   81篇
  1981年   59篇
  1980年   78篇
  1979年   56篇
  1978年   50篇
  1977年   56篇
  1976年   45篇
  1973年   29篇
  1972年   3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依托咪酯对大鼠皮层、海马脑片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依托眯酯对大鼠皮层、海马脑片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10只,体重90-100 g,制备大脑皮质和海马脑片,随机分为对照组、缺氧复氧组、3 μmol ·L-1依托咪酯组、6μmol·L-1依托咪酯组、15 μmol·L-1依托咪酯组和6 μmol·L-1依托咪酯+γ-氨基丁酸 A(GABAA)受体拮抗剂Picrotoxin 50 μmol·L-1组。各组脑片缺氧10 min复氧120 min时,测定经三苯基氯化四唑氮染色的吸光度(A490),Fluo-3荧光染色后计算细胞内Ca2+浓度。结果缺氧复氧可导致大脑皮层、海马A490降低,细胞内Ca2+浓度升高,不同浓度依托咪酯可减弱缺氧复氧导致的上述改变,以 6 μmol·L-1依托咪酯的效果较好,且此作用可被GABAA受体拮抗剂完全拮抗。结论依托咪酯对大鼠皮层、海马脑片缺氧复氧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能通过GABAA受体介导,并降低Ca2+负荷有关。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外伤性硬脑膜外血肿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994年5月至2004年5月收治的484例外伤性硬脑膜外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无脑疝症状者手术死亡率7.7%,有脑疝症状者死亡率21.3%。手术距脑疝发生时间<1h死亡率8.2%,1~2h死亡率40.0%,>2h死亡率72.2%。结论影响外伤性硬脑膜外血肿疗效的相关因素较多,除脑疝形成及手术距脑疝发生的时间外,创伤性低血压、合并脑损伤的程度、呼吸功能不全、大面积脑梗塞、血糖与血浆渗透压升高及肝功能异常等均对患者预后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3.
应用光化学诱导法建立免局灶性脑梗塞模型,为临床治疗人的脑梗塞疾病提供有效的实验研究手段。结果显示,模型制作成功率98%,梗塞灶面积为0.465±0.012 cm2,体积为0.268±0.009 cm3,梗塞灶呈典型的损伤、渗出和炎症反应病理过程。结果提示,光化学诱导法建立免局灶性脑梗塞模型方便、快速、稳定。  相似文献   
104.
急性脑血管病与代谢紊乱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张进  陆磊  施弘  贾伟平 《上海医学》2003,26(1):35-38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与代谢紊乱的关系。方法 对 2 72名上海地区正常人及 92 3例急性脑血管病 (5 0 3例脑梗死、4 2 0例脑出血 )患者住院的基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① 5 0 3例脑梗死、4 2 0例脑出血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 (BMI)、血压、血糖、低密度脂蛋白 (LDL)值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5 )。②脑梗死、脑出血患者中 ,伴高血压者分别为 95 .0 %、97.1% ;伴高血糖者分别为 4 4 .0 %、39.7% ;伴高三酰甘油 (TG) /低高密度脂蛋白 (HDL)分别为 34.8%、38.1% ;③脑梗死、脑出血患者中 ,合并代谢综合征者分别占 14 .7%、16 .7% ;合并 2种代谢紊乱者分别占 4 6 .9%、4 3.1% ;合并 1种代谢紊乱者分别占 36 .0 %、38.8% ;无代谢紊乱者仅分别占2 .4 %、1.4 %。④脑梗死、脑出血患者中 ,除代谢紊乱者血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无代谢紊乱者外 ,合并 2种以上代谢紊乱患者中BMI、血糖、TG均高于对照组及无代谢紊乱者 (P <0 .0 5 )。结论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多伴有多种代谢紊乱 ,因而 ,有效控制代谢紊乱与预防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及其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单纯脑白质疏松症(LA)和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BD)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及脑诱发电位的改变特征。方法(1)调查114例单纯脑白质疏松症患(LA组)和41例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患(BD组)的发病危险因素和临床表现。(2)两组患均行CT检查,并按照脑白质异常程度分为3型。(3)LA组74例患,BD组35例患行MRI检查,根据T2WI显示的脑室周围高信号分为5型。(4)两组分别选择部分伴有高血压的患进行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和视觉诱发电位(VEP)检查。结果(1)LA组患的危险因素呈多样化,无神经局灶体征,临床表现仅为轻度记忆力减退、步态不稳。CT显示脑白质异常以1型为主,占70.2%(80/114);MRI脑白质异常也同样以1型为主,占71.6%(53/74),均无脑室扩大。电生理学检查显示,SEP异常率为83.7%(36/43),其中轻度60.5%,中度23.2%;BAEP异常率为62.8%(27/43),潜伏期和峰间期延长;VEP异常率为53.5%(23/43),各波潜伏期延长,均无波形消失。(2)BD组患危险因素以高血压为主(95.1%),临床表现以神经局灶体征、明显认知功能障碍和卒中样发作为主。CT分型以3型多见,为73.2%(30/41);MRI检查显示3型为54.3%(19/35),4型45.7%(16/35),41例患均有双侧脑室对称性扩大。电生理学检查显示,SEP异常率为96.7%(29/30),其中轻度6.7%,中度46.7%,重度43.3%;BAEP异常率86.7%(26/30),潜伏期和峰间期进一步延长,部分伴有Ⅲ、Ⅴ波缺失;VEP异常率为83.3%(25/30),各波潜伏期进一步延长,部分P2单侧波形消失。结论单纯脑白质疏松症无特征性临床表现,诊断主要以影像学1型脑白质异常为依据;诱发电位表现为各波潜伏期延长,无波形完全缺失。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危险因素为高血压,临床有较明显的认知功能障碍,常见卒中样发作等特征,影像学检查CT显示3型脑白质异常,MRI显示3型或4型为诊断依据;诱发电位呈现各波潜伏期进一步延长并伴有部分波形完全缺失。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 (ACI)后血浆一氧化氮 (NO)、一氧化氮合成酶 (NOS)、内皮素 (ET)含量的动态变化 ,以及尼莫地平治疗后对其影响。方法 ACI患者 110例 ,随机分成尼莫地平组 (5 0例 )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用尼莫地平 )和常规治疗组 (6 0例 )。在发病后不同时点动态观察血浆NO、NOS、ET含量 ,并设 5 0例脑动脉硬化患者为对照组。结果 脑梗死后血浆ET含量显著升高 ,直至恢复期 ;NO、NOS先增高后下降 ;尼莫地平组和常规组比较ET有显著差异 (P <0 .0 1) ,NO、NOS差别不显著 (P >0 .0 5 )。结论 NO、NOS、ET参与并影响了ACI后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 ;尼莫地平部分通过对ET含量的影响发挥其对脑梗死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观察羟丁酸钠对缺血缺氧性脑损伤新生大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新生7d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和羟丁酸钠组(71、坦和档组)。每组按Ⅲ(缺血缺氧)后不同时间点进一步分为1h、3h、1d、3d、7d5个亚组(n=6)。按Rice法制作缺血缺氧性脑损伤模型。C、γ1、γ2和γ3组HI后即腹腔分别注射生理盐水0.2ml/10g、羟丁酸钠50、100、200mg/kg,3次/日;S组术后吸空气2h,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2ml/10g,3次/日。TUNEL染色法检测HI后各时间点大脑皮层凋亡神经细胞。结果 HI后1h~7d,C、γ1、γ2、γ3组凋亡神经细胞数高于S组(P〈0.05),且于HI后1d达高峰;HI后3h-3d,C、γ3组凋亡神经细胞数多于γ1、γ2组(P〈0.05),而C组与γ3组之间凋亡神经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I后7d,γ1组凋亡神经细胞数多于让组(P〈0.05)。结论 50、100mg/kg羟丁酸钠能抑制缺血缺氧性脑损伤新生大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凋亡,且100mg/kg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8.
脑挫裂伤水肿转归时间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脑挫裂伤后脑水肿发展与消退的时间,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我院4年来收治的脑挫裂伤的患者174例,至少每3d复查一次CT,根据CT影像表现作为观察脑水肿的指标,记录脑水肿随时间演变的过程。结果所有病例脑水肿在3d内达到高峰,但水肿高峰持续时间存在差异,病程中脑水肿的高峰持续时间3~5d7例,6~8d34例,9~11d112例,12d以上21例。脑水肿高峰持续时间与脑水肿严重程度和挫裂伤的严重程度有显著关系。结论大部分脑挫裂伤脑水肿高峰时间比过去我们认识的要长,故使用控制脑水肿药物的时间应适当延长,特别是严重颅脑损伤患者,并应根据不同情况选择脱水剂。  相似文献   
109.
亚低温配合自由基清除剂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亚低温与自由基清除剂治疗脑梗死的方法和疗效。方法139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47例常规治疗;治疗组1:46例采用亚低温治疗;治疗组2:46例给予亚低温配合自由基清除剂治疗。分别评定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重要脏器功能指标及预后。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亚低温治疗能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P<0.01),降低NDS(P<0.05)和血乳酸水平(P<0.01),亚低温配合自由基清除剂治疗能显著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P<0.01),降低NDS(P<0.01)和血乳酸水平(P<0.01),并能显著降低患者肝、肾功能不全和心律失常的发生率(P<0.01 VS对照组);结论亚低温配合自由基清除剂辅助脑梗死的综合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降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0.
A technique for temporary ventricular drainage using a subcutaneous pouch is described for use in neonatal hydrocephalus after 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 The advantages include continuous, valve-regulated ventricular decompression, no exposed tubing, avoidance of electrolyte imbalance and of the loss of CSF, obviation of the need for repeated tapping, and the ability to convert to a peritoneal shunt on an elective ba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