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29篇
  免费   711篇
  国内免费   502篇
耳鼻咽喉   111篇
儿科学   60篇
妇产科学   37篇
基础医学   2255篇
口腔科学   879篇
临床医学   1247篇
内科学   839篇
皮肤病学   71篇
神经病学   282篇
特种医学   254篇
外科学   2000篇
综合类   1239篇
现状与发展   3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559篇
眼科学   125篇
药学   565篇
  3篇
中国医学   118篇
肿瘤学   94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204篇
  2021年   296篇
  2020年   303篇
  2019年   348篇
  2018年   439篇
  2017年   321篇
  2016年   301篇
  2015年   367篇
  2014年   720篇
  2013年   884篇
  2012年   555篇
  2011年   658篇
  2010年   544篇
  2009年   618篇
  2008年   625篇
  2007年   582篇
  2006年   520篇
  2005年   525篇
  2004年   452篇
  2003年   375篇
  2002年   261篇
  2001年   203篇
  2000年   127篇
  1999年   73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10篇
  1977年   10篇
  1976年   9篇
  1975年   7篇
  1973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骺板软骨细胞复合三维支架体外构建组织工程软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将骺板软骨细胞复合三维支架经体外培养,构建组织工程软骨的效果及其生物学特点. 方法将3周龄幼兔第1代骺板软骨细胞与液态的生物凝胶混合,接种于聚磷酸钙纤维/L-聚乳酸(CPPF/PLLA)三维支架材料,构建组织工程软骨组织块,连续培养4周.行大体、倒置显微镜及组织学、Ⅰ型和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光镜观察,定量检测硫酸糖胺多糖(GAG)含量. 结果构建的组织工程软骨块在培养过程中能保持其初始外形,种子细胞呈稳定的三维均相分布,外观逐渐呈乳白色、半透明,硬度亦不断增加.培养1周有软骨细胞陷窝形成,2周后形成富含Ⅱ型胶原和蛋白聚糖、具有典型软骨组织结构的工程化软骨,且Ⅰ型胶原逐渐转为阴性.4周时构建软骨的组织结构与天然骺板软骨相类似,硫酸GAG含量平均为天然骺板软骨的34%以上. 结论骺板软骨细胞复合三维支架体外培养可生成典型软骨,且可形成类似天然骺板软骨的组织结构,能满足修复骺板缺损的基本要求.体外培养1~2周可能是植入体内修复骺板缺损的较佳时机.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不同培养阶段骨髓基质干细胞成骨能力的变化及BMP-2对其成骨能力的影响。方法:培养兔骨髓基质干细胞,测定第3代和第18代细胞碱性磷酸酶及骨钙素活性;测定BMP-2对不同培养时间骨髓基质干细胞成骨能力的影响;测定rhBMP-2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细胞传至第18代后,分泌的骨钙素(OC)水平及ALP活力明显降低,与第3代细胞相比,差异显著(P〈0.05)。第3代细胞在rhBMP-2的诱导下,分泌的OC水平及ALP活力在原基础上进一步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第18代细胞在rhBMP-2的诱导下,分泌的OC水平及ALP活力在原基础上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各组细胞数量均有所增加,rhBMP-2诱导组与对照组细胞无显著性差异(P〉0.05)。细胞的传代次数对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rhBMP-2对细胞增殖无影响。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骨髓基质干细胞的成骨能力下降,rhBMP-2促进其成骨的能力亦下降。  相似文献   
33.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best duration for exerting the cyclic pressure under which the tissue-engineered cartilage is constructed. Methods Free chondrocytes isolated from rabbit articular cartilage were seeded into polylactic acid-co-glycolic acid(PLGA) scaffolds after expansion in vitro, and ran-domized into 4 groups. In Groups 1 to 3, chondrocytes were cultured under daily cyclic pressure (0 ~ 200 kPa, 0.1Hz) for 4 hours, 8 hours, 12 hours respectively; Group 4 was a control in which no pressure was exerted. In each group, after 2 weeks of culture, the tissue engineered cartilages were observed in vitro and assessed by his-tological staining of liE. Next, the content of DNA and the secretion of type Ⅱ collagen and GAG in cartilages were detected quantitatively. Results Under the daily cyclic pressure (0 ~200 kPa, 0.1 Hz), the scaf-fold-chondrocytes complex in the group of 8 hours got the largest volume, smooth, lucidus, and elastic surface, the most queuing chondrocytes, and the highest content of type Ⅱ collagen and GAG (P < 0.01). Conclusions Since chondrecytes are baro-senstive, the metabolism of chondrocytes can be affected by the time of cyclic pressure. Under the effect of 0 ~200 kPa, 0.1Hz, the daily cyclic pressure of 8 hours may be optimal for chondrocytes to multiply and synthesize extracellular matrixes such as type Ⅱ collagen and GAG.  相似文献   
34.
组织工程学--21世纪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组织工程学是近20年来医学生命科学领域最具进展与挑战性的前沿科技领域之一,被誉为“一场意义深远的医学革命”、“再生医学的新时代”,标志着复制再生组织与器官的时代的来临!由于它具有修复创伤、重建功能、挽救生命、提高生存质量所特有的优势及巨大的社会、经济价值,而倍受国际学术界及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与支持。目前国际上组织工程皮肤、组织工程软骨已有产品面世,并得到美国FDA的批准,国际上已成立了近百家组织工程公司,我国多家大学、研究单位亦相继成立了组织工程研发中心或组织工程公司。目前不但可以构建组织工程化组织,而且复杂生命器官组织工程化构建亦已在国内外积极展开,同时,一些组织工程化组织已初步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可喜的临床疗效,显示出组织工程技术可喜的局面、巨大的生命力与宏伟的远景。然而,组织工程学是一门新兴学科,是跨领域、多学科参与合作的边缘学科,目前的工作仅仅是初始,还有大量基本科学问题尚待阐明,大量技术难题尚待攻克;光明与困难共存,机遇与挑战同在;应不失时机抓住机遇,开拓创新,迎接挑战,全力打造组织工程技术的新时代,使组织工程技术能够尽早造福于人类。  相似文献   
35.
本文通过对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的组织形式以及在医院药学事业中的特殊地位、工作任务、工作职责及职能效应的初步探讨,指出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在发展和建设医院药学事业中具有十三种职能、七大效应。认为加强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建设,是发展医院药学事业和保证医院药品质量的一种好方式。  相似文献   
36.
组织工程化口腔粘膜的构建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组织工程化口腔粘膜的构建方法。方法 用 Dispase中性蛋白酶分离提取未长毛的 SD乳鼠硬腭口腔粘膜细胞 ,用角化细胞培养液对口腔粘膜细胞进行培养 ,以自制藻酸钠薄膜作为支架材料构建组织工程化的口腔粘膜。结果  Dispase中性蛋白酶可较好地分离提纯口腔粘膜细胞 ,用 Dispase消化酶分离获取上皮后 ,再用胰蛋白酶消化上皮为单细胞的最佳时间为 10 m in,过低的细胞密度不易形成克隆 ,鼠口腔粘膜细胞培养的最适密度为 1.5× 10 5/ cm2 。角化细胞培养液能对鼠口腔粘膜细胞进行培养 ,且没有成纤维细胞污染 ;口腔粘膜细胞在藻酸钠薄膜上生长良好。结论 利用角化细胞培养液作为培养基 ,藻酸钠薄膜作为支架材料可成功构建组织工程化口腔粘膜  相似文献   
37.
组织工程颅骨缺损修复过程中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用组织工程骨修复SD大鼠颅骨极量骨缺损,并在透射电镜下观察骨修复过程中成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与陶瓷支架的关系。方法 1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7只。取左侧腔、股骨骨髓,体外诱导培养骨髓基质细胞。实验组将已分化的成骨细胞与含孔磷酸钙陶瓷复合用于修复大鼠自体颅骨极量骨缺损;对照组颅骨缺损处仅置入无细胞的陶瓷材料。分别于术后4、8、12、16、20、24及28周每组各处死1只动物取材,制成脱钙超薄切片,透射电镜下观察成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与陶瓷残余支架的关系。结果 实验组动物颅骨修复12周前成骨细胞或成骨细胞样细胞毗邻新生小血管、血管内皮细胞存在,16周后成骨细胞转变为骨细胞,并围绕血管被包埋于骨基质及胶原纤维中;陶瓷残余与新生骨间有一条明显的钙化沉积带,大量胶原纤维已伸入到陶瓷支架的纳米级结构中。对照组陶瓷中央部位有大量小血管及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其周围多为幼稚成纤维细胞,无成骨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依附关系。结论 新型含孔磷酸钙陶瓷作为组织工程细胞支架,其间的纳米级结构有利于骨的再生和血管形成;未见来源于植骨床血管的内皮细胞衍变为成骨细胞。  相似文献   
38.
目的 研究犬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体外成骨活性和在犬体内异位成骨能力,探讨其作为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可能性。方法 抽取成年犬骨髓,梯度离心法获取单个核细胞,条件培养液体外培养、诱导、扩增后,进行组织化学、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透射电镜下观察其成骨活性。将培养的第3代细胞与藻酸钙所形成的复合物植于犬皮下,3月后行组织学检测。结果 体外培养的BMSCs Von Kossa染色可见钙结节,AKP染色及I型胶原、Osf2/Cbfαl、骨钙素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先后呈现阳性;透射电镜下见基质钙化;组织学检测提示细胞一藻酸钙复合物体内培养3月后形成骨样组织。结论 BMSCs在大量扩增的同时,在一定条件下能向成骨细胞分化,细胞与藻酸钙复合物能在具免疫力的哺乳动物皮下形成骨样组织。BMSCs可作为骨组织工程较理想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39.
小肠粘膜下层的制备及细胞相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了解猪小肠粘膜下层(SIS)的细胞相容性,探讨用SIS为生长载体复合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构筑组织工程骨的可能性。方法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处理猪小肠粘膜下层,将兔骨髓基质干细胞与SIS进行体外复合培养,分别进行组织学、相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经物理和化学处理的SIS纯度高,孔隙多,胶原纤维未受损;BMSCs在SIS材料上生长、粘附、增殖,并能长入材料的孔隙内,分泌大量的细胞外基质成分。结论SIS的细胞相容性良好,不影响BMSCs的形态,对细胞生长和功能表达无抑制作用,可以用作骨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40.
衍生肌腱支架材料的细胞相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衍生肌腱支架材料(tendon derivation biomaterials,TDBM)与肌腱细胞的细胞相容性及肌腱细胞在此三维支架上培养的生物学行为,为肌腱组织工程新型支架材料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肌腱细胞与TDBM体外复合培养,设置单纯肌腱细胞培养为对照组,进行形态学观察,并检测细胞增殖、细胞周期、细胞DNA倍体水平及肌腱细胞凋亡率。通过^3H-脯氨酸(^3H-Proline)掺入试验了解材料对肌腱细胞胶原合成的影响。结果 肌腱细胞在TDBM上呈梭形生长,TDBM组细胞第2天进入对数增长期,倍增时间为3d,而单纯肌腱细胞培养对照组倍增时间为3.75d。TDBM组与单纯肌腱细胞培养对照组比较,^3H-Proline掺入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细胞功能未受影响。与支架材料复合培养的肌腱细胞DNA指数为0.96,增殖指数较对照组高10.1%,提示肌腱细胞在三维胶原支架上生长速度快,增殖能力强。结论TDBM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可作为肌腱细胞的有效载体应用于组织工程化肌腱的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