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988篇 |
免费 | 508篇 |
国内免费 | 38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04篇 |
儿科学 | 28篇 |
妇产科学 | 23篇 |
基础医学 | 488篇 |
口腔科学 | 185篇 |
临床医学 | 1119篇 |
内科学 | 562篇 |
皮肤病学 | 6篇 |
神经病学 | 274篇 |
特种医学 | 463篇 |
外科学 | 1278篇 |
综合类 | 2619篇 |
预防医学 | 322篇 |
眼科学 | 132篇 |
药学 | 1427篇 |
28篇 | |
中国医学 | 1636篇 |
肿瘤学 | 8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6篇 |
2023年 | 311篇 |
2022年 | 315篇 |
2021年 | 440篇 |
2020年 | 316篇 |
2019年 | 302篇 |
2018年 | 158篇 |
2017年 | 241篇 |
2016年 | 313篇 |
2015年 | 321篇 |
2014年 | 516篇 |
2013年 | 470篇 |
2012年 | 640篇 |
2011年 | 644篇 |
2010年 | 589篇 |
2009年 | 516篇 |
2008年 | 620篇 |
2007年 | 581篇 |
2006年 | 553篇 |
2005年 | 512篇 |
2004年 | 429篇 |
2003年 | 311篇 |
2002年 | 251篇 |
2001年 | 215篇 |
2000年 | 196篇 |
1999年 | 163篇 |
1998年 | 113篇 |
1997年 | 115篇 |
1996年 | 115篇 |
1995年 | 112篇 |
1994年 | 87篇 |
1993年 | 57篇 |
1992年 | 47篇 |
1991年 | 36篇 |
1990年 | 34篇 |
1989年 | 34篇 |
1988年 | 20篇 |
1987年 | 23篇 |
1986年 | 16篇 |
1985年 | 11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椎间盘退变是人体的一种自然衰老过程。但它可引起一系列疾病如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尤其是椎间孔狭窄)、退变性腰椎体滑脱、节段性腰椎不稳定和退变性腰椎侧凸等。至今为止。还没有一种理想的方法来治疗椎间盘退变。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基础科学在椎间盘退变的组织病理方面做了大量研究。这使得椎间盘再生治疗成为近10年来的临床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92.
1临床资料女性30岁,因“突发昏迷20min”急诊入院。发病时因迅速下蹲突感剧烈头痛,随即倒地,呼之不应,伴呕吐,无发热、抽搐、大小便失禁。既往无高血压、妊高症、子娴病史,现分娩后4月,分娩后发生肥胖。入院时T38.0℃,R10次/min,P30次/min,BP200/100mmHg,深昏迷,双瞳孔等圆等大,直径2.0mm,光反射消失,呼吸浅慢,伴抽气样呼吸,心率缓慢,心律不齐,双侧角膜反射消失。四肢肌张力下降,肌力0级,刺痛无反应,深、浅反射消失,病理征未引出。经急诊抢救,同时急查头颅CT示,左小脑出血并破入脑室,量约25ml,第三、第四脑室、中脑导水管及双侧侧脑室高… 相似文献
93.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1,(20)
第二届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脊柱微创学习班因故提前至2011年11月3~6日在上海举行,学习班邀请国内著名脊柱微创专家做专题报告,同时依托同济十院—中国冠龙脊柱微创培训及研发中心进行新鲜解剖标本上的脊柱微创实践操作培训。学习班内容:(1)理论授课:微创介入消融技术、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技术、脊柱内镜(HED及椎间孔镜)技术、微创扩张通道下减压及椎间融合技术、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等;(2)操作培训:在新鲜解剖标本上分组进行微创介入消融、脊柱 相似文献
94.
目的对比传统开放与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单节段退变性腰椎失稳(degenerative lumbar instability,DLI)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3月-2009年5月收治的单节段DLI患者87例,分别采用传统开放TLIF(A组,45例)和微创TLIF(B组,42例)治疗。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变节段分布、腰椎合并疾病和单双侧症状的构成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创伤、全身炎性反应、临床疗效及椎旁肌损伤程度。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术后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A组随访时间平均2.9年,B组平均2.8年。与A组相比,B组切口较小、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较少,但手术时间较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 h外周血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和肌型肌酸激酶以及术后6 d C反应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下肢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ODI及腰背痛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A组无腰背痛8例,腰背痛轻度25例,中度9例,重度3例;B组无腰背痛18例,腰背痛轻度18例,中度6例;B组腰背痛程度较A组轻(Z=—2.574,P=0.010)。A、B组多裂肌萎缩比率分别为37%±13%、1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674,P=0.000)。A组多裂肌萎缩Ⅰ度18侧,Ⅱ度42侧,Ⅲ度30侧;B组Ⅰ度44侧,Ⅱ度32侧,Ⅲ度8侧;两组多裂肌萎缩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947,P=0.000)。结论与传统开放TLIF相比,微创TLIF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全身炎性反应轻、椎旁肌损伤小及术后腰背痛程度较轻的优势,但手术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耳廓假性囊肿采用对孔穿刺引流冲洗加压包扎术治疗观察。方法选择120例耳廓假性囊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60)和对照组(n=60)。治疗组应用对孔穿刺引流冲洗加压包扎术;对照组应用穿刺置管加压包扎术。评价两组的治疗有效率、治疗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有效率达到100%,等同对照组(P〉0.05),但在治疗次数、愈后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耳廓假性囊肿采用对孔穿刺引流冲洗加压包扎术可明显提高治愈率,减少复发率及并发症且操作简单,明显优于穿刺置管加压包扎术。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中穿刺相关出血的常见原因及相应的对策。方法对2000年5月至2010年10月期间我院腹腔镜手术中发生与穿刺相关出血的16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例患者中腹壁穿刺孔腹膜层出血7例,肌层出血5例,误伤大网膜血管3例,误伤后腹膜血管1例,均在术中及时发现。误伤大网膜血管病例予镜下止血,误伤后腹膜血管病例及时中转开腹手术,腹膜层及肌层出血病例分别给予电灼或缝扎止血。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直视进腹、规范操作和抽吸滴水试验是避免腹腔镜手术穿刺时血管误伤及出血遗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7.
目的 观察活性氧(ROS)、线粒体通透性转化孔(MPTP)在失神经骨骼肌萎缩后的表达变化且与肌细胞凋亡的相关性,探讨ROS、MPTP参与失神经骨骼肌萎缩的具体分子机制.方法 将30只V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失神经2d组、失神经7d组、失神经14d组、失神经28d组,每组6只.制作坐骨神经切断后失神经支配的腓肠肌Vistar大鼠模型.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失神经支配后腓肠肌细胞ROS的含量,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MPTP的开放,脱氧核糖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肌细胞凋亡.结果 大鼠失神经支配后,肌细胞中的ROS、MPTP及凋亡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表达随失神经支配时间的延长(<28d)而持续增加,且各组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ROS的表达与MPTP的开放呈正相关(r=0.884,P<0.01),与肌细胞的凋亡率呈正相关(r=0.893,P<0.01),MPTP的开放与肌细胞凋亡率呈正相关(r=0.927,P<0.01)与肌细胞萎缩指标肌湿重比呈负相关(r=-0.907,P<0.01).结论 ROS、MPTP为调控失神经支配后骨骼肌萎缩的重要分子,其具体机制是通过线粒体介导的凋亡通路促进骨骼肌萎缩.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xpression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and 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 pore (MPTP) in denervated skeletal muscle atrophy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cell apoptosis, and explore specific molecular mechanism in denervated skeletal muscle atrophy. MethodsThirty Vista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five group: control group, 2-days group, 7-days group, 14-days group, 28-days group. Standard model of denervated gastrocnemius muscle was established. The content of ROS and the opening of MPTP in the gastrocnemius were detected by flow cytometry (FCM) and fluorescence microscope respectively. The apoptotic cells in atrophic muscle were examined by TdT-mediated dUTP nick end labeling (TUNEL). Results A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content of ROS, the opening of MPTP and the apoptosis of gastrocnemius were increased continuously (<28 days) in 2-days group, 7-days group, 14-days group, 28-days group (P<0.05). The content of ROS had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opening of MPTP (r=0.884,P<0.01) and the apoptosis rate (r=0.893,P<0.01), and the opening of MPTP had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apoptosis rate (r=0.927,P<0.01), but a neg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ratio of muscle wet weight (r=-0.907,P<0.01). Conclusion ROS and MPTP are important elements in regulating skeletal muscle atrophy after denervation by the mitochondrial apoptosis pathway. 相似文献
98.
目的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骨性椎间孔的病理变化规律,探讨腰椎间孔狭窄的发病机制。方法对100例无下腰痛病史及腰椎畸形的人群(正常组)和59例L4~5椎间盘突出症患者(L4~5突出组)拍摄标准腰椎X线侧位片。在侧位片上分别测量L3~4及L4~5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椎间孔上部宽度;采用"同身法"处理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L4~5突出组病变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和椎间孔上部宽度均较正常组明显变小(P<0.001);椎间孔高度与椎间隙高度变化正相关;椎间孔上部宽度与椎间孔高度变化正相关。结论 L4~5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病变节段骨性椎间孔高度和上部宽度明显变小,腰椎间孔有效空间明显减少;椎间孔的高度随腰椎间盘退变的加重而减小;腰椎间盘退变对腰椎间孔上部宽度无直接影响;腰椎间孔高度和上部宽度的变化有关联性。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采用微创(minimally invasive)改良经腰椎间孔椎体间融合(modified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联合单侧钉棒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lumbar vertebrae degenerative disease)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初步疗效及并发症.[方法]2010年1月~2011年3月,随机选取有微创TLIF术适应证腰椎退行性疾病病例30例,其中微创改良TLIF联合单侧钉棒系统固定组(A组)15例,常规开放TLIF组(B组)15例,行各自术式手术并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术后6个月A组同B组在腰椎椎间植骨融合率、JOA评分等比较差异均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改良TLIF联合单侧钉棒系统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具有软组织损伤小、出血量少、不破坏对侧正常结构、住院时间短、腰椎椎间植骨融合率高、临床症状、体征及括约肌功能改善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0.
微创TLIF术治疗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椎间孔椎体问融合术(TLIF)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重要手段.2001年由Whitecloud等[1]报道以来,已引起许多脊柱外科医生的广泛关注.相比传统的腰椎后外侧融合术(PLF)和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TLIF具有术后疗效较好,并发症少,可早期恢复活动等特点.Lowe等[2]报告采用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40例,术后随访3~3.9年,85%的患者效果优良,2/3的患者日常活动无困难(术前低于10%),术前因腰痛不能工作的10例患者有8例恢复工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