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993篇 |
免费 | 592篇 |
国内免费 | 36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04篇 |
儿科学 | 28篇 |
妇产科学 | 23篇 |
基础医学 | 500篇 |
口腔科学 | 188篇 |
临床医学 | 1122篇 |
内科学 | 566篇 |
皮肤病学 | 6篇 |
神经病学 | 275篇 |
特种医学 | 465篇 |
外科学 | 1291篇 |
综合类 | 2638篇 |
预防医学 | 324篇 |
眼科学 | 133篇 |
药学 | 1435篇 |
28篇 | |
中国医学 | 1638篇 |
肿瘤学 | 8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2篇 |
2023年 | 315篇 |
2022年 | 322篇 |
2021年 | 440篇 |
2020年 | 344篇 |
2019年 | 305篇 |
2018年 | 159篇 |
2017年 | 242篇 |
2016年 | 313篇 |
2015年 | 321篇 |
2014年 | 516篇 |
2013年 | 470篇 |
2012年 | 641篇 |
2011年 | 644篇 |
2010年 | 589篇 |
2009年 | 516篇 |
2008年 | 620篇 |
2007年 | 581篇 |
2006年 | 553篇 |
2005年 | 512篇 |
2004年 | 429篇 |
2003年 | 311篇 |
2002年 | 251篇 |
2001年 | 215篇 |
2000年 | 196篇 |
1999年 | 163篇 |
1998年 | 113篇 |
1997年 | 115篇 |
1996年 | 115篇 |
1995年 | 112篇 |
1994年 | 87篇 |
1993年 | 57篇 |
1992年 | 47篇 |
1991年 | 36篇 |
1990年 | 34篇 |
1989年 | 34篇 |
1988年 | 20篇 |
1987年 | 23篇 |
1986年 | 16篇 |
1985年 | 11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112.
113.
用于重建小儿右心室流出道的异种带瓣管道——牛颈静脉带瓣管道有望在临床广泛应用。目前,戊二醛仍是处理生物材料的经典方法,但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缺陷。2,3-丁二醇能有效地改性戊二醛处理的生物材料。我们用2,3-丁二醇改性戊二醛处理的牛颈静脉带瓣管道,进行大鼠皮下包埋实验,来了解这种改性方法的抗钙化性能。 相似文献
114.
颈静脉球体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颈静脉球体瘤的诊断分型和治疗方法,颈静脉球体瘤是位于侧颅底少见的良性肿瘤,常侵犯中耳、后组颅神经及硬脑膜,具有恶性生物学行为,其诊断与治疗临床上尚有争议,本文就颈静脉球体瘤的诊断、分型及治疗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5.
116.
患儿男 10岁。因转移性右下腹疼痛 2 d入院。患儿于 2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剑突下疼痛 ,1d后转移至右下腹 ,呈持续性钝痛 ,进行性加剧 ,无放射痛 ,伴恶心、呕吐胃内容物数次。在诊所输液治疗 (具体不详 )症状无明显缓解而来院就诊。入院检查 :T36 .5℃ ,P 90 / m in,R 17/ m in,体重 30 kg。患儿半卧位 ,腹壁平坦 ,肝脾肋下未触及。右侧腹部压痛 ,以剑突下及麦氏点处压痛明显 ,伴反跳痛。肝浊音界存在 ,无移动性浊音。肝区及右腰部轻叩痛。结肠充气试验、闭孔内肌试验 ( + )。血常规 :白细胞 2 0 .6× 10 9/ L,中性 76 %。诊断 :腹痛待查 (… 相似文献
117.
颈静脉球体瘤:附六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6例颈静脉球体瘤病例,多以搏动性耳鸣、耳聋、耳流脓血为主就诊,常伴有多个颅神经损害症状,单凭症状极易造成误诊。X线乳突拍片、CT、MRI、头颈部放射性介入对辅助诊断、了解肿瘤范围有重要价值。确诊靠病理组织学检查。治疗以手术为主,对肿瘤范围较大者,可采用放射治疗加手术。术中大量的血和肿瘤残留是治疗的难点,有用放射介入栓塞可达到减少术中出血和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8.
119.
枕下经颈-颈静脉突入路达颈静脉孔区的显微解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一期切除颈静脉孔区复杂性肿瘤的微创手术人路。方法 选择经10%福尔马林固定成人头颈标本10具,显微镜下模拟枕下经颈一颈静脉突人路的手术操作,逐层显露颈静脉孔区,研究该区显微解剖特征及显露范围。结果 该人路直接沿乙状窦、颈内静脉的移行方向显露颈静脉孔区结构,其中后颅窝可经枕下显露,颞下窝藉寰椎与下颌升支间的自然间隙显露。通过切除颈静脉突和迷路下骨质分别自后、外、下和上方显露颈静脉孔。头侧直肌是界定颞下窝结构和枕下三角内结构的确切标志。后组颅神经,交感千和颈内动、静脉行于其前方,椎动脉寰椎上段及其周围的静脉丛行于其后方。结论 枕下经颈一颈静脉突人路可自多个方向充分显露颈静脉孔区结构,且可保护面神经、迷路、耳蜗和椎动脉等结构免受不必要的损伤。 相似文献
120.
枕下远外侧入路解剖研究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枕下远外侧入路的相关解剖研究和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用 2 0例成人头颅湿标本进行显微解剖测量。应用枕下远外侧入路切除枕大孔区和前外侧肿瘤 10例。结果 枕骨髁为术中重要的解剖标志 ,枕下三角为显露椎动脉的重要标志 ,枕下三角由三条肌肉形成 ,即头后大直肌、头上斜肌和头下斜肌。枕下三角内有椎动脉及肌支 ,椎静脉丛和颈 1神经。测量寰椎横突孔外缘至椎动脉入颅处距离 ,左侧 (16 .87± 2 .0 8)mm、右侧 (16 .79± 1.90 )mm。枕大孔区肿瘤 10例手术中 ,肿瘤全切 6例 ,次全切 3例 ,大部分切除 1例 ,无手术死亡。结论 枕下远外侧入路手术应了解枕大孔区的相关解剖参数和局部解剖结构 ,该入路优点能增加术野空间 ,最大程度上显露肿瘤组织 ,减少对脑干和重要血管神经牵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