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3208篇 |
免费 | 2113篇 |
国内免费 | 153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29篇 |
儿科学 | 333篇 |
妇产科学 | 204篇 |
基础医学 | 2143篇 |
口腔科学 | 227篇 |
临床医学 | 6834篇 |
内科学 | 5485篇 |
皮肤病学 | 199篇 |
神经病学 | 865篇 |
特种医学 | 903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2篇 |
外科学 | 1532篇 |
综合类 | 13014篇 |
预防医学 | 3444篇 |
眼科学 | 701篇 |
药学 | 6830篇 |
155篇 | |
中国医学 | 2905篇 |
肿瘤学 | 93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59篇 |
2023年 | 1150篇 |
2022年 | 1275篇 |
2021年 | 2003篇 |
2020年 | 1715篇 |
2019年 | 1473篇 |
2018年 | 638篇 |
2017年 | 1290篇 |
2016年 | 1488篇 |
2015年 | 1647篇 |
2014年 | 2528篇 |
2013年 | 2439篇 |
2012年 | 2986篇 |
2011年 | 3044篇 |
2010年 | 2733篇 |
2009年 | 2519篇 |
2008年 | 2392篇 |
2007年 | 2134篇 |
2006年 | 1853篇 |
2005年 | 1977篇 |
2004年 | 1497篇 |
2003年 | 1413篇 |
2002年 | 1065篇 |
2001年 | 978篇 |
2000年 | 749篇 |
1999年 | 602篇 |
1998年 | 469篇 |
1997年 | 411篇 |
1996年 | 413篇 |
1995年 | 340篇 |
1994年 | 246篇 |
1993年 | 174篇 |
1992年 | 153篇 |
1991年 | 162篇 |
1990年 | 118篇 |
1989年 | 118篇 |
1988年 | 34篇 |
1987年 | 33篇 |
1986年 | 22篇 |
1985年 | 15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12.
13.
目的探讨柚皮苷对H_2O_2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9c2心肌细胞,用H_2O_2诱导建立细胞凋亡模型。实验设对照组、模型组、柚皮苷低、中、高剂量组(10、20、40μmol/L),噻唑蓝法检测细胞活力并用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H9c2心肌细胞凋亡情况;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因子Bcl-2、Bax、caspase-3 m RNA及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凋亡率[(17.2±2.1)%]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10、20、40μmol/L柚皮苷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0.7±1.9)%、(5.7±1.2)%、(6.4±1.5)%]均下降(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H9c2心肌细胞Bcl-2蛋白表达水平(0.76±0.16)明显下调,Bax、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5.42±0.52)、(1.09±0.11)]均上调(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10、20、40μmol/L柚皮苷组H9c2心肌细胞Bcl-2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1.37±0.11)、(1.65±0.09)、(1.65±0.15)]均上调,Bax、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2.78±0.55)、(3.43±0.15)、(2.69±0.26)和(0.59±0.08)、(0.77±0.06)、(0.82±0.05)]均下调(均P<0.05)。结论柚皮苷对H_2O_2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对凋亡信号途径的抑制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4.
潘剑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2002,29(3):154-156
恶性肿瘤细胞的转移是癌症致死的主要原因。长期的临床研究表明与肿瘤相关的淋巴管因其可以为肿瘤细胞提供扩散的途径而成为癌症转移的关键要素,然而目前仍不清楚的是:在肿瘤发生前已经存在淋巴管是否足以行使上述功能?是否还需要新生的淋巴管或是淋巴管径的扩大?在许多种人类癌症中,原发灶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的表达增高与肿瘤细胞局部淋巴结扩散增加相关,本文将对淋巴管生成机理,特别是肿瘤细胞的转移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在此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阿霉素诱导人涎腺癌细胞凋亡过程中细胞游离Ca2 ([Ca2 ]i)和蛋白激酶C(PKC)浓度的变化特点和意义。方法:选择阿霉素诱导人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细胞凋亡,采用光镜、电镜、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同时流式细胞检测细胞内[Ca2 ]i,Bradford法测定PKC浓度。结果:阿霉素作用于人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细胞系MEC-1细胞24h出现典型的凋亡改变。细胞凋亡过程中,胞内[Ca2 ]i明显升高;而PKC浓度在凋亡早期明显升高,到凋亡晚期则明显降低。结论:细胞内[Ca2 ]i和PKC浓度的改变是阿霉素诱导涎腺细胞凋亡的主要机制,为治疗涎腺癌提供了新线索。 相似文献
16.
湖北咸宁市农村山区中学生维生素B2和维生素C缺乏病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银洲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1995,9(3):155-156
湖北咸宁市农村山区中学生维生素B_2和维生素C缺乏病的调查分析湖北咸宁医学院口腔科学教研室(437100)吴银洲87级实习队维生素B2和维生素C的摄入情况及其缺乏病的发病率目前报道甚少。作者于1992年6月和87级实习队一起对本市农村贫困山区一所中学... 相似文献
17.
VEGF-C和受体Flt-4mRNA在舌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C ,VEGF C)及其受体VEGFR 3(flt 4 )的表达情况 ,分析其在淋巴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RT PCR法分析 2 2例新鲜标本VEGF C/flt 4mRNA的表达情况 ,并统计分析其与各临床病理特点之间的关系。结果 2 2例中 1 6例VEGF CmRNA表达阳性 ,其中 1 2例flt 4mRNA阳性 ,VEGF C和flt 4mRNA的表达高度一致 (P <0 .0 1 )。舌鳞癌VEGF C明显高于正常组织和良性病变 ;和肿瘤病理分级、肿瘤颈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 ,和肿瘤发病年龄、性别以及肿瘤T分期无相关性。结论 VEGF C/flt4在舌癌表达高于正常组织和良性病变 ;与肿瘤的预后密切相关。在肿瘤淋巴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ڶ�ĥ��C�θ���ϵͳ��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验证不同方法诊断下颌第二磨牙C形根管系统发生率的准确性。方法收集济南市口腔医院和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自2007年3月至2007年11月间因各种原因拔除的下颌第二磨牙共90颗,分离出具有C形根管特征的共32颗,拍摄术前X线片后开髓和清理髓室,手术显微镜下观察并记录根管口的形态,将初尖锉插入根管内拍初尖锉片。分析术前X线片和手术显微镜对C形根管系统诊断的成功率。对C形根管系统的初尖锉片进行分析,评价初尖锉片对于判断C形根管系统解剖形态的意义。结果32颗具有C形根管特征的离体牙中,通过术前X线片可以诊断的为20颗;通过手术显微镜下根管口的形态可以诊断的为28颗。C形根管的初尖锉片上,19颗表现为Ⅰ型,9颗表现为Ⅱ型,4颗表现为Ⅲ型。结论C形根管系统的诊断应采取术前X线片与根管显微镜相结合的方法,初尖锉片对于判断C形根管系统的分型具有较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 C)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前瞻性收集首次入我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老年患者78例作为观察组和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受检者的血清Cys C和hs-CRP浓度,同时记录观察组患者入院时和治疗后3个月的NIHSS评分并分析其与血清Cys C和hs-CRP水平的关系。结果入院时,观察组患者的Cys C和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周,观察组患者的Cys C和hs-CRP水平随着相关治疗逐渐降低,均低于治疗前,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Cys C和hs-CRP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但Cys 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hs-CRP水平仍然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入院时的Cys C、hs-CRP水平与脑梗死体积呈正相关关系(P<0.01)。观察组患者入院时的Cys C、hs-CRP水平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P<0.01);Cys C、hs-CRP水平与治疗3个月后的NIHSS评分也呈正相关(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老年患者血清Cys C和hs-CRP水平升高,其升高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测定这两项指标有助于预测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病情转归情况。 相似文献
20.
Although the local application of mitomycin C may prevent epidural adhesion after laminectomy, mitomycin C can induce neurotoxicity in optic and acoustic nerves at high concentrations. To determine the safe concentration range for mitomycin C, cotton pads soaked with mitomycin C at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0.1, 0.3, 0.5, and 0.7 mg/mL) were immediately applied for 5 minutes to the operation area of rats that had undergone laminectomy at L1. Rat sciatic nerves, instead of dorsal nerves, were used in this stud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itomycin C at 0.1–0.5 mg/mL did not damage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the sciatic nerve, while at 0.7 mg/mL, mitomycin C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thickness of the sciatic nerve myelin sheath compared with lower concentrations, though no functional change was found. These experimental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he local application of mitomycin C at low concentrations is safe to prevent scar adhesion following laminectomy, but that mitomycin C at high concentrations( 0.7 mg/mL) has potential safety risks to peripheral nerve structure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