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779篇 |
免费 | 149篇 |
国内免费 | 138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6篇 |
儿科学 | 88篇 |
妇产科学 | 30篇 |
基础医学 | 406篇 |
口腔科学 | 13篇 |
临床医学 | 642篇 |
内科学 | 395篇 |
皮肤病学 | 62篇 |
神经病学 | 105篇 |
特种医学 | 80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272篇 |
综合类 | 1120篇 |
预防医学 | 197篇 |
眼科学 | 48篇 |
药学 | 325篇 |
4篇 | |
中国医学 | 211篇 |
肿瘤学 | 6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7篇 |
2023年 | 101篇 |
2022年 | 142篇 |
2021年 | 162篇 |
2020年 | 95篇 |
2019年 | 115篇 |
2018年 | 39篇 |
2017年 | 69篇 |
2016年 | 90篇 |
2015年 | 70篇 |
2014年 | 101篇 |
2013年 | 128篇 |
2012年 | 166篇 |
2011年 | 145篇 |
2010年 | 151篇 |
2009年 | 161篇 |
2008年 | 194篇 |
2007年 | 180篇 |
2006年 | 171篇 |
2005年 | 159篇 |
2004年 | 151篇 |
2003年 | 138篇 |
2002年 | 121篇 |
2001年 | 163篇 |
2000年 | 114篇 |
1999年 | 116篇 |
1998年 | 90篇 |
1997年 | 87篇 |
1996年 | 86篇 |
1995年 | 95篇 |
1994年 | 84篇 |
1993年 | 74篇 |
1992年 | 54篇 |
1991年 | 46篇 |
1990年 | 50篇 |
1989年 | 55篇 |
1988年 | 20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14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3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0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补体C3、补体C4联合甲状腺自身抗体检测对桥本甲状腺炎诊断和预后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补体C3、补体c4、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和促甲状腺激素受体刺激抗体(TSAb)检测对桥本甲状腺炎(HT)的诊断价值和病情发展判定的意义。方法选择HT患者120例作为HT组,同期就诊的Graves病患者110例作为Graves’病组,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3组患者分别检测补体C3、补体C4、TGAb、TPOAb和TSAb,并进行比较。结果HT组和Graves病组TGAb、TPOAb和TSAb水平和阳性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HT组TGAb和TPOAb的水平和阳性率升高较Graves病组升高更为明显,而TSAb的水平和阳性率Graves病组较HT组更为明显。HT组的补体C3和补体C4水平较对照组和Graves病组明显降低,而对照组和Graves病组无显著性差异。HT组中甲减亚组补体C3和补体C4水平的变化较甲功正常亚组和甲功亢进亚组明显降低。结论HT是最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之一,因其血清学诊断标准不具特异性,联合检测补体C3、补体C4和甲状腺自身抗体对提高HT的临床诊断以及判断病情发展具有较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2.
173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与PASI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73例银屑病患者进行PASI评分,采用流式细胞仪及全自动酶标仪对患者组和150例正常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IgM、IgG、IgA及补体C3、C4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与患者PASI呈正相关(r=0.845,P〈0.01);补体C3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且与患者PASI呈负相关(r=0.699,P〈0.01)。而CD3^+及CD4^+T细胞、IgG、IgM、IgA及补体C4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免疫功能处于紊乱状态,CD8^+T细胞百分率及补体C3水平与银屑病患者的病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3.
目的 探讨血清补体C5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疾病活动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 9年1 月至2020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收治的1 83例SLE患者作为病例组,另随机选取同期在门诊进行检查的92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病例组根据疾病活动期情况分为无活动组(62 例)、轻度活动... 相似文献
94.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CTRP-3)、D-二聚体、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2(sTREM2)水平及相关临床特征与溶栓后出血性转化(HT)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2022年9月在青海省人民医院接受溶栓治疗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溶栓后是否发生HT分为HT组(30例)、非HT组(9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血清CTRP-3、D-二聚体、sTREM2水平。采用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发生HT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HT预测模型预测HT发生的价值。结果 HT组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大面积脑梗死、入院NIHSS评分≥ 15分占比高于非HT组(P <0.05),血清CTRP-3水平低于非HT组(P <0.05),D-二聚体、sTREM2水平高于非HT组(P <0.05)。血清CTRP-3、D-二聚体、sTREM2水平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发生HT的敏感性分别为66.7%(95% CI:0.598,0.756)、70.0%(95% CI:0.607,0.812)、80.0%(95% CI:0.714,0.889),特异性分别为73.3%(95% CI:0.636,0.821)、86.7%(95% CI:0.778,0.923)、86.7%(95% CI:0.747,0.942)。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房颤[O^R=1.237(95% CI:1.103,1.387)]、大面积脑梗死[O^R=2.338(95% CI:1.292,4.231)]、入院NIHSS评分≥ 15分[O^R=2.087(95% CI:1.231,3.538)]、CTRP-3 ≤ 269.265 μg/L [O^R=3.006(95% CI:1.508,5.992)]、D-二聚体≥ 2.625 mg/L [O^R=2.649(95% CI:1.374,5.107)]、sTREM2 ≥ 314.675 ng/L [O^R=2.328(95% CI:1.411,3.841)]是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发生HT的危险因素(P <0.05)。根据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建立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HT预测模型,Logit(P) = -33.887 + 0.213×房颤+ 0.849×大面积脑梗死+0.736×入院NIHSS评分+ 1.101×CTRP-3 + 0.974×D-二聚体+ 0.845×sTREM2;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预测模型预测HT发生的敏感性为93.3%(95% CI:0.841,0.991),特异性为87.8%(95% CI:0.808,0.976)。结论 血清CTRP-3、D-二聚体、sTREM2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HT有关,预测价值较高,且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HT预测模型预测HT优于各项指标单独预测。 相似文献
95.
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死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近年来研究发现,补体因子H(complement factor H,CFH)是补体系统和炎症反应中非常重要的负性调节因子。CFH的减少或缺如可使补体旁路途径持续激活及介导的炎症反应增强,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和心肌细胞等损伤。CFH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病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参与了其病理生理学机制。现系统综述CFH在心血管疾病发病中的作用及机制。 相似文献
97.
98.
牙周炎导致的牙周组织破坏是牙周微生物与宿主免疫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虽然牙周微生物是牙周炎发生发展的始动因子,但补体系统作为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抗病原微生物入侵的同时产生免疫炎症反应,在牙周炎的病理生理过程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因此,了解补体系统在牙周炎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不仅能深入理解牙周炎的发病机制,而且能为进一步以补体系统为靶点进行牙周炎的防治提供新的策略。现从补体系统的组成、补体的激活途径及补体的生理和病理作用,补体系统的多种成分(补体C3和C5a等)介导的免疫炎症反应在牙周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补体参与牙周炎发生发展的临床和组织学证据以及通过阻断补体的作用来治疗牙周炎的可行性,补体临床应用存在的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等方面综述补体与牙周炎的关系,以便系统深入地探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新方向,为牙周炎防治提供合理规范的新方案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99.
100.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14)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治疗老年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48 w后血清补体C3、C4的变化。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该院收治的48 w乙型肝炎肝硬化老年患者95例,依据乙型肝炎肝硬化分为代偿组(46例)和失代偿组(49例),根据乙肝病毒(HBV)-DNA载量分为低度组30例、中度组34例、高度组31例,依据应答情况分为完全应答组31例、部分应答组64例。选取同期60例健康献血者为对照组。对比分析各组间补体C3、C4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各组患者补体C3、C4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失代偿组低于代偿组(P<0.01),补体C3在低度组最低、完全应答组高于部分应答组(P<0.01);治疗后补体C3、C4在代偿组高于失代偿组、完全应答组高于部分应答组(P<0.01),补体C3在低度组最低(P<0.05);治疗后补体C3、C4在代偿组及完全应答组、补体C3在部分应答组、补体C4在中度组较治疗前升高(P<0.05)。结论恩替卡韦通过抑制HBV复制,可明显提高老年代偿期肝硬化补体C3、C4水平,且治疗应答越好,补体恢复越快。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