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3篇
耳鼻咽喉   113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70篇
预防医学   21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33篇
  1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耳道清洁或耳内上药是耳科常用的治疗,无论是清洁、上药都需要用棉签才能完成。普通的医用棉签直径约7mm,成人的耳道直径只有5.7mm,棉签很难放入耳道内,即使能放入也因棉签完全堵塞耳道而看不到耳道内情况,不便于清洁、上药。为了能彻底清洁耳内分泌物及将药物准确地涂在炎症区,我科特制了适用于耳道清洁、上药的棉签,使用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2.
为总结清除中耳乳突病灶的同时保留外耳道骨性结构和重建鼓室手术的经验教训,列举4个失败病例,详细分析其临床特点及失败原因。手术失败原因包括适应证和手术分期选择不当,手术操作不慎,病灶处理不彻底及换药不够等。保存骨性外耳道有利于重建正常鼓室及传音结构,较之传统根治术有很多优点,但应严格把握适应征的选择,提高手术技巧。  相似文献   
103.
外耳道耵聍腺源性恶性肿瘤(附13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外耳道耵聍腺源性恶性肿瘤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方法 对13例耵聍腺源性恶性肿瘤手术病例进行随访和回顾性分析。结果 随访5年以上11例,随访3年以上2例,其中失访4例,无瘤生存7例,复发死亡2例。结论 对耵聍腺源性的恶性肿瘤,应早期行局部扩大或根治手术。放疗可作为手术切除后的辅助治疗。对所有病例应进行长期随访。对腺样囊性癌病例,尤其应注意肺部随访。  相似文献   
104.
张海燕 《肿瘤》1996,16(3):419-419
原发于耳道及乳突的恶性淋巴瘤极为罕见。我院干1994年曾收治1例,现报道如下:患者,女性,64岁。1994年3月起右耳不适,外院拟中耳炎予对症治疗无效。自1994年5月起患者感听力下降伴耳鸣来我院门诊。检查发现右耳道有淡红色、表面粗糙,质地中等的新生物,经活俭病理诊断为:弥漫型恶性淋巴瘤,为T细胞型。CT及MRI示:耳道后壁、乳交尖端,岩推巨大虫蛀样骨质破坏腔,往上破坏脑板进入中颅窝,往后涉及乙状窦,破坏腔内充满肿瘤组织,大小约《.IcmX4cmX2·gcm。拟先行放疗再行化疗。入院体查:一般情况好,右外耳道淡红色新生物堵塞…  相似文献   
105.
单纯型和骨疡型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因无手术指征 ,需行保守治疗。治疗原则是病因治疗、控制感染、通畅引流及防止并发症发生。但通常的耳道滴药治疗 ,因药物弥散、接触作用差 ,使炎症难以控制 ,疗效差。人们因此多采用负压吸引治疗 ,使疗效得到提高。自 1 999年 1月~ 2 0 0 1年 1 2月间 ,我们采用耳道负压吸引及正压灌药联合治疗单纯型和骨疡型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80例 ,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兹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单纯型和骨疡型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例1 36例 ,随机分为两组 ,即采用耳道负压吸引联合正压灌药治疗(…  相似文献   
106.
徐某女,20岁。因右耳反复隐痛不适伴流少量黄色液体3.5年就诊。体检发现右外耳道峡部有一如蚕豆大肿物堵塞外耳道,不能窥视深部。肿物表面被以正常色泽皮肤,推压见质地坚硬,不活动,其蒂位于外耳道后下壁,外耳道内有少量淡黄色无异味液体。双侧乳突X线片显示双侧乳突气化良好,无异常发现。于内外耳门重迭区,可见一边界清楚的半圆形阴影  相似文献   
107.
微血管密度在中耳胆脂瘤上皮增殖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微血管密度在中耳继发性胆脂瘤上皮增殖演变过程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ABC染色方法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连续观察 15例具有典型鼓膜后皱襞处穿孔的中耳胆脂瘤患者的不同部位(鼓膜穿孔部位邻近皮肤和耳道深部正常皮肤 )中血管参数的改变,并和20例非胆脂瘤型中耳炎鼓膜穿孔部位邻近皮肤作对比。结果 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的鼓膜穿孔部位邻近皮肤的微血管计数、微血管相对面积 ( x±s)分别为 14.395±2.000和 (9.927±2.600 ) %,显著高于其自身耳道深部正常皮肤的 6 218±0 949和 ( 5.076±0.807 )% (P<0. 001 );亦显著高于非胆脂瘤型中耳炎鼓膜穿孔部位邻近皮肤的 6.163±1 051和 ( 5.785±1.428 )% (P<0.001 )。结论中耳胆脂瘤的鼓膜穿孔部位邻近皮肤增生活跃。  相似文献   
108.
外耳道胆脂瘤侵犯中耳乳突1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外耳道胆脂瘤侵犯中耳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 1987至 2 0 0 1年收入院治疗的 11例侵犯中耳乳突的外耳道胆脂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侵入中耳乳突的部位多为鼓膜松弛部 ,其余依次为外耳道后壁、紧张部。乳突片表现为乳突密度升高 ,4例有较明显的骨性外耳道扩大。 4例进行了颞骨CT检查 ,示外耳道有软组织影及外耳道骨质破坏现象。手术清理胆脂瘤上皮、肉芽及坏死骨质 ,修补外耳道后壁及鼓膜。术后均未见复发。结论 :病变侵入中耳乳突的部位多为鼓膜松弛部。颞骨CT检查和仔细询问病史在诊断外耳道胆脂瘤侵犯中耳乳突中十分重要。合理选择术式对最大限度的保存听力、预防复发同样关键  相似文献   
109.
手术切除外耳道新生物是外耳道皮肤缺损最常见的原因。传统的方法是取大腿内侧中厚皮片修复缺损,由于移植片固定困难,加之局部血供建立较慢,常有皮片不成活或愈合不良引起外耳道狭窄。我科2005-04-2013-04应用耳后穿支皮瓣修复外耳道皮肤缺损区11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11例患者,男6例,女5例;年龄24~68岁,平均42岁。均为外耳道新生物需切除的患者。新生物病理诊断:乳头状瘤6例,黑色素瘤2例,血管瘤、耵聍腺瘤、瘢痕增生各1例。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测量正常婴幼儿和成人蜗神经管(CNC)、内耳道(IAC)及蜗神经(CN)的正常值并观察两组之间有无差异,为婴幼儿期开展人工耳蜗植入术(CI)提供必要依据.方法:选择婴幼儿及成人各30名,均行颞骨HRCT扫描,另选择婴幼儿及成人各20名,均行内耳道MRI FIESTA序列扫描,所有病例均排除内耳疾患.在HRCT图像上分别测量CNC宽度及IAC最大径,在MRI图像上测量CN直径,各测量结果以均值±标准差表示.各测量指标均进行婴幼儿及成人组间比较.结果:正常婴幼儿和成人CNC宽度、IAC最大径及CN直径测量结果分别如下:CNC宽度(1.92±0.25) mm、(1.84±0.19) mm;IAC最大径(4.92±0.69) mm、(5.04±0.59) mm;CN直径(1.06±0.08) mm、(1.02±0.11)mm.以上各测量指标婴幼儿及成人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正常婴幼儿CNC、IAC及CN大小与成人无显著性差异,本研究表明婴幼儿期开展CI是可行的.同时本研究所得到的测量值为蜗神经发育不良(CND)诊断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