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24篇
  免费   288篇
  国内免费   287篇
耳鼻咽喉   60篇
儿科学   36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640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342篇
内科学   247篇
神经病学   507篇
特种医学   60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136篇
综合类   1073篇
预防医学   110篇
眼科学   46篇
药学   442篇
  2篇
中国医学   266篇
肿瘤学   21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74篇
  2023年   133篇
  2022年   145篇
  2021年   181篇
  2020年   141篇
  2019年   108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104篇
  2016年   96篇
  2015年   111篇
  2014年   158篇
  2013年   130篇
  2012年   172篇
  2011年   192篇
  2010年   174篇
  2009年   195篇
  2008年   209篇
  2007年   161篇
  2006年   173篇
  2005年   171篇
  2004年   181篇
  2003年   133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74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63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盐酸戊乙奎醚在儿童心脏手术麻醉前用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常用的抗胆碱药东莨菪碱对毒蕈碱(M)受体亚型无明显选择性,临床用药后不良反应多。盐酸戊乙奎醚是一种新型的长效抗胆碱药,麻醉前用药能有效地抑制腺体分泌,作用强,药效持久,其具有M胆碱受体高度选择性,对于M2亚型受体(主要分布在心脏和神经突触前膜)无明显拮抗作用,所以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本研究旨在评价盐酸戊乙奎醚作为儿童心脏手术术前用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62.
目的 研究神经内分泌分化(ND)标志物嗜铬蛋白A(CgA)和突触素(SYN)在可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2000年1月~2003年1月收治NSCLC且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共123例.收集手术切除标本以及患者临床和术后随访资料等.应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肿瘤组织标本中CgA和SYN的表达;分别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Cox风险比例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 切除的肿瘤组织标本中CgA和SY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2%和17.9%;SYN阳性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相关(P=0.001);NSCLC伴ND(NSCLC-ND)(CgA和SYN任意一项表达阳性)与患者性别、年龄、吸烟指数、TNM分期和病理类型无明显相关.耐受化疗次数在CgA、SYN呈阳性表达与阴性表达的NSCLC患者之间无明显差异(P=0.406).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CgA和SYN表达与患者生存期相关;Cox多因素分析表明,肿瘤组织中SYN阳性表达(P=0.001)、TNM分期(P=0.02)和最大直径(P=0.049)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NSCLC-ND患者预后较差,其标记物SYN可作为临床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3.
目的 分析奥氮平连续处理的大鼠中缝背核蛋白的差异表达,探究奥氮平使用早期导致代谢障碍可能的中枢5-HT机制。方法 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配到奥氮平组[灌胃奥氮平1.2 mg/(kg·d)]和对照组(灌胃等量0.9%氯化钠溶液),两组各分配10只雌性大鼠、10只雄性大鼠。给药1次/d,连续28 d。最后一次给药1 h后处理大鼠,并取大脑中缝背核样本。利用绝对和相对定量同位素标记技术联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对大鼠中缝背核组织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进一步对差异表达蛋白进行GO、KEGG通路、COG、蛋白互作网络分析。另将24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2个奥氮平组和2个对照组(6只/组),类似方法得到大鼠中缝背核样本,根据蛋白质组学数据选择目标基因的表达进行qRT-PCR和Western blot验证。结果 筛选出奥氮平组与对照组大鼠中缝背核差异表达蛋白有72种上调、142种下调。GO注释分析显示,涉及奥氮平的差异表达蛋白参与细胞过程、生物调节、代谢过程、应激反应、多细胞生物过程以及结合、催化活性、分子功能调节、转录调节活性等分子功能。KEGG富集分析显示,涉及奥氮平的差异表达蛋白主要参与流体剪切应...  相似文献   
64.
目的构建含人α-突触核蛋白(human α-synuclein,hα-syn)编码基因的真核重组载体,并在COS-7细胞中表达,为帕金森病的核酸疫苗开发奠定基础。方法通过PCR方法扩增hα—syn基因的CDS全长片段,含酶切位点KpnⅠ、XbaⅠ和Kozak序列。扩增产物和真核表达载体pVAX1经双酶切、纯化、连接,转化感受态细胞E.coli TOP10,筛选含目的基因的重组载体pVAX1-hαS1-140,并在COS-7细胞中表达,用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其表达产物。结果经单、双酶切证实插入的基因片段大小一致,基因测序证实其序列和方向完全正确。用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表明,重组质粒pVAX1-hαS1-140在COS-7细胞中能表达目的蛋白,而且具有生物活性。结论成功构建了核酸疫苗pVAX1-hαS1-140,并在COS-7细胞中表达,为帕金森病的核酸疫苗治疗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5.
任晓卉  刑燕  李静 《中国妇幼保健》2021,(15):3586-3589
目的 探讨α-突触核蛋白(α-syn)和tau蛋白在癫痫患儿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脑电图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0年4月因癫痫在天津市安定医院接受治疗的94例患儿(均为首治患儿)为癫痫组,另选取同期92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患儿血清α-syn和tau蛋白水...  相似文献   
66.
目的研究脂欣康对ApoE基因敲除(ApoEKO)小鼠海马形态学及脑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和突触素(P38)表达的影响。方法以ApoEKO小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poEKO组、脂欣康组、联合干预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脂欣康、脂欣康+维生素E灌胃,每日一次,连续灌胃60d,以同龄C57BL/6J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之后将所有小鼠断头处死,采用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海马神经元组织形态学改变,采用免疫组化技术与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检测ApoEKO小鼠海马内ChAT和P38的表达。结果与C57BL/6J小鼠相比,ApoEKO组小鼠海马区神经细胞结构破坏,ChAT阳性神经细胞数目与P38阳性染色颗粒明显减少,染色变浅,ChAT与P38平均灰度值明显增高(P〈0.05)。干预组的反应结果介于两者之间,联合干预组表达优于脂欣康组。结论脂欣康能够减轻ApoEKO小鼠海马区神经损害,增强ChAT与P38的表达,与维生素E间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7.
目的 研究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异型体在豚鼠耳蜗的定位分布,以探讨一氧化氮(NO)在内耳听觉生理和病理生理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使用特异性NOS异型体抗体,采用ABC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NOS异型体在正常豚鼠耳蜗的定位表达。结果 NOS Ⅰ主要分布在内骨膜、螺旋神经节的核周体、螺旋韧带和Corti’s器的细胞。NOS Ⅲ是耳蜗的主要NOS异型体免疫染色,其主要免疫染色分布于耳蜗神经、螺旋神经节核周体、螺旋韧带和耳蜗毛细血管球的内皮细胞,也见于Corti’s器的细胞和神经纤维。NOS Ⅱ在正常豚鼠耳蜗内不表达。结论 结构型NOS(cNOS)表达在耳蜗的多个部位,表明NO参与内耳的正常生理功能,包括神经突触的神经传导、耳蜗血流的调节和耳蜗的骨代谢。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β淀粉样肽(Aβ)及冈田酸(OA)对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脑内突触素和发动蛋白Ⅰ的表达影响。方法:采用立体定向方法将Aβ1-42及OA分别注入SD大鼠双侧海马CA1区,2个月后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Western印迹及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大鼠脑组织中突触素和发动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β注射组、OA注射组及Aβ+OA共同注射组均能引起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降低,各组脑组织中突触素、发动蛋白Ⅰ及mRNA表达均降低(P0.01),其中以Aβ+OA共同注射组改变尤为明显。结论:Aβ和OA均可降低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降低突触素和发动蛋白Ⅰ的表达,该改变可能与AD发病机制中学习记忆能力减退有关。  相似文献   
69.
目的用透射电镜观察水杨酸钠引起耳鸣大鼠听皮层突触形态的变化。方法成年健康雄性白色Wistar大鼠32只,随机平分为2组。第一组腹腔注射水杨酸钠350mg/kg,第二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均在每天上午9点注射,持续30天。两组所处饲养环境(包括环境噪声、12小时昼夜节律、饮食等)完全相同。1月后快速处死,取双侧听皮层组织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水杨酸组突触数量明显增加,许多突触形态由平型变成凹型或U型,突触界面曲率增加,突触面积增大,活性区增加,每一活性区的长度增加,突触间隙明显增宽,突触后膜致密物质厚度增加。U型突触直径平均为(1.7±0.23)μm,平直型突触直径平均为(0.53±0.14)μm,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水杨酸钠能够引起听皮层突触形态的改变,这种改变与长时程增强现象(Long-term potentiation,LTP)非常相似,有可能是耳鸣与突触可塑性以及与学习记忆相关的有力证据,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0.

目的:研究视觉发育关键期单眼形觉剥夺(MD)对弱视大鼠视皮层突触密度超微形态结构变化规律的影响,以及突触素(SYN)在视皮层的表达及意义,探讨弱视大鼠视皮层突触密度及功能的关系,为弱视的发病机制及临床治疗提供分子水平理论依据。

方法:选用正常新生Long Evans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与弱视模型组,每组16只,两组大鼠均在相同环境下饲养。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弱视模型组在出生后第13d采用单眼缝合的方法建立单眼形觉剥夺性弱视经典模型。两组大鼠均于出生后51d进行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的检测。检测结束后立即取材,用透射电镜及Image J图像分析软件观察并统计两组大鼠初级视皮层V1M区第Ⅳ~Ⅵ层大锥体细胞周围神经纤维网络的突触密度变化。利用漂染法对视皮层冰冻切片进行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及荧光显微镜下对SYN阳性神经元进行定位观察和定量统计分析。

结果:F-VEP检查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弱视模型组剥夺眼的P2潜伏期较正常眼明显延长,P2波振幅较正常眼明显降低(P<0.05); 透射电镜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弱视模型组双侧视皮层的突触密度显著降低(P<0.05),其中弱视眼对侧视皮层下降更加明显(P<0.05); 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两组大鼠视皮层脑切片形态完整,镜下组织结构清晰,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弱视模型组SYN阳性神经元表达强度值明显降低(P<0.01)。

结论:视觉发育关键期存在着突触结构可塑性,单眼形觉剥夺可以造成大鼠初级视皮层突触密度的降低,SYN表达水平下降,视皮层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