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24篇
  免费   1734篇
  国内免费   549篇
耳鼻咽喉   517篇
儿科学   284篇
妇产科学   435篇
基础医学   736篇
口腔科学   451篇
临床医学   3865篇
内科学   1765篇
皮肤病学   227篇
神经病学   35篇
特种医学   1450篇
外国民族医学   60篇
外科学   3575篇
综合类   8008篇
预防医学   1206篇
眼科学   83篇
药学   2580篇
  56篇
中国医学   668篇
肿瘤学   4406篇
  2024年   160篇
  2023年   723篇
  2022年   978篇
  2021年   967篇
  2020年   775篇
  2019年   749篇
  2018年   440篇
  2017年   603篇
  2016年   688篇
  2015年   822篇
  2014年   1341篇
  2013年   1345篇
  2012年   1703篇
  2011年   1804篇
  2010年   1649篇
  2009年   1656篇
  2008年   2105篇
  2007年   1858篇
  2006年   1841篇
  2005年   1860篇
  2004年   1125篇
  2003年   996篇
  2002年   745篇
  2001年   641篇
  2000年   524篇
  1999年   388篇
  1998年   342篇
  1997年   276篇
  1996年   263篇
  1995年   249篇
  1994年   179篇
  1993年   115篇
  1992年   98篇
  1991年   123篇
  1990年   82篇
  1989年   80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探讨淋巴结阴性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rectal neuroendocrine neoplasms,R-NENs)的临床病理特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9年12月中日友好医院83例淋巴结阴性R-NENs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定期随访。  结果  83例患者中男性49例(59.0%)、女性34例(41.0%);平均年龄(43.3±11.4)岁;61例(75.5%)患者主要因非特异性症状就诊;肿瘤单发75例(90.4%);肿瘤平均直径为(0.8±0.7)cm;主要浸润黏膜层及黏膜下层80例(96.4%);病理分级以G1为主,共65例(78.3%),Ki-67指数平均值为(2.1±1.7)%;肿瘤分期Ⅰ期78例(94.0%)。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gA阳性29例(34.9%)。治疗方式使用内镜下切除67例(80.7%),手术16例(19.3%)。中位随访时间24(3~90)个月,5年生存率100%,2例(2.4%)复发。肿瘤复发与Ki-67阳性指数具有显著相关性(P=0.025);肿瘤浸润深度与肿瘤直径具有相关性(P=0.030)。Kaplan-Meier法分析得出治疗方式、肿瘤分级对预后复发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1、0.001)。  结论  淋巴结阴性R-NENs直径>1.0 cm相对容易浸及固有肌层,直径≤ 1.0 cm也有浸及固有肌层的可能,建议此类患者行超声内镜(EUS)检查以决定治疗方式。内镜下切除为淋巴结阴性R-NENs的主要治疗方式,Ki-67指数较高患者治疗后相对容易复发。   相似文献   
12.
卡介苗接种严重反应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例资料患儿,女,5个月。因接种卡介苗后出现颈部和腋窝淋巴结大半年入院。患儿出生体重3 kg,出生后接种卡介苗,采用左上臂三角肌下端之皮内注射法,接种制剂卡介苗纯蛋白衍生物(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1 m l含菌量0·5 mg,先注入0·1 m l,因注射部位未出现丘疹,再注入0·1 m l,2周后接种处逐渐软化形成白色脓疱,3个月后结痂形成瘢痕;接种1个月后发现左侧腋窝淋巴结大如蚕豆,无红肿,破溃,继之发现左颈淋巴结大,呈进行性,未引起重视,至就诊时颈淋巴结如鸡蛋大小,左腋窝淋巴结如鸭蛋大小,红肿,破溃,有白色脓性分泌物流出。患儿无午后发热,无…  相似文献   
13.
例1女性,46岁。因发热1个月在内科住院治疗,超声检查发现双侧肾上腺区实质性占位病变,于2003年2月转入我科。查体: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腹部未查及包块。胸部X线片示纵隔区未见异常;CT显示双侧肾上腺区分别可见直径8·0 cm×6·0 cm,7·0 cm×6·5 cm球形实性占位病变,界限清晰,密度不均匀。以腹膜后肿物于2003年2月9日行探查手术。术中见肿物位于肾上腺区,挤压并与肾上腺紧密粘连。腹膜后无肿大淋巴结。切除肿物,术中双侧肾上腺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术后出现肾上腺功能低下表现。术后病理检查:非霍奇金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免疫组化:角…  相似文献   
14.
胃癌前哨淋巴结临床意义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胃癌前哨淋巴结的分布,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88例胃癌前哨淋巴结术中染色后显影的范围及特征。术中向肿瘤边缘的正常胃壁浆膜下肌层、黏膜下层注射亚甲蓝,观察淋巴结显影的情况;切取各站淋巴结行病理检查。结果 288例胃癌术后病理诊断为T1期102例,T2期126例,T3期60例。术中成功显影270例,阳性率为93.8%。102例患者有淋巴结转移,其中前哨淋巴结(SNs)与非前哨淋巴结(non—SNs)均有转移者66例,仅前哨淋巴结有转移者18例,仅非前哨淋巴结有转移者18例。结论 通过前哨淋巴结,术中能准确预测胃癌淋巴结转移状况。在手术治疗淋巴结转移阴性的胃癌患者中,前哨淋巴结术中标识有望免除常规淋巴清扫。  相似文献   
15.
1病例介绍 患者男,67岁,因右上肢无痛性肿块进行性增大半年入院。半年前右上肢出现约1分硬币大小红色斑块,未经治疗后增长迅速并向体表隆起,于周围出现新的红斑区,2个月前于外院穿刺未见肿瘤细胞。病程中无明显疼痛、发热。检查:一般状况可,全身浅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腹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6.
进展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002年4月至2003年7月期间进行胃癌根治淋巴结清扫手术的91例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进行解剖,收集切除的淋巴结,逐枚进行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判断淋巴结是否转移并计算淋巴结转移率。分析淋巴结转移率与肿瘤大小、TNM分期、Borrmann分型、肿瘤部位和淋巴结清扫范围等方面的关系。结果91例胃癌患者中淋巴结转移阳性63例(69.2%)。共收获3149枚淋巴结,平均每例34.6枚。肿瘤直径小于3cm者淋巴结转移率较3cm以上者低(P〈0.05)。TNM分期中Ⅲa和Ⅳ期患者淋巴结转移率均为100%,其转移度在30.3%~58.4%之间,较Ⅰ、Ⅱ期者高(P〈0.001);Borrmann分型中Ⅲ型病例的淋巴结转移率(79.6%)较其他型患者高,而Ⅳ型患者淋巴结转移度(35.3%)最高(P〈0.05)。施行D3淋巴结清扫手术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和转移度(88.2%、38.0%)均高于D1、D2术患者(P〈0.05)。17例(18.7%)患者常规病理检查发现有183枚淋巴结微转移,肿瘤各部位与淋巴结微转移的关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近端胃癌淋巴结转移主要在第1、2、3、5、7、8、9、12、13和16组,以8组转移度为最高(68.1%);中部胃癌淋巴结转移主要在第1、3、7、12、13和16组,其中最高转移度为第3组(47.6%);远侧胃癌淋巴结转移主要见于1、2.3、5、6、12、13和16组,其中第16组转移度为最高(83.3%)。结论淋巴结转移率和转移度与胃癌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因此D3淋巴结清扫手术对某些进展期胃癌患者值得考虑使用。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48岁。发现左侧甲状腺肿物一周入院。查体: 甲状腺体积Ⅱ度肿大,左侧甲状腺可触及5 cm×5 cm×4 cm 大小肿块。质地韧,表面光滑,无压痛,随吞咽上下移动,未触及振颤,未闻及血管杂音,周围淋巴结未触及肿大。B超左侧甲状腺体积增大探及低回声包块,大小约5 cm×5 cm× 5 cm。周围未探及肿大淋巴结。化验检查:FT3、FT4、TSH均正常。颈丛麻醉下行左侧甲状腺叶切除术。术中见肿瘤位于甲状腺中部后侧,包膜完整,甲状腺组织被肿瘤压迫变薄。周围未探及肿大淋巴结。右侧甲状腺体积质地正常,未触及结节。术后病理诊断:左侧甲状腺脂肪瘤(图1)。讨论甲状腺脂肪瘤为一罕见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本病的病因未明,多认为属错构瘤性质,也有人认为是属于胚胎残余结构异位到甲状腺所致。由于本病少见,术前常较难确诊。在鉴别诊断中,本病必须与甲状腺内甲状旁腺  相似文献   
18.
乳腺癌是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在各种内外致癌因素的作用下,细胞失去正常特性而异常增生,以致超过自我修复的限度而发生癌变的疾病。临床以乳腺肿块为主要表现。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CA15—3是乳腺癌细胞中的一种肿瘤相关抗原,是筛选乳腺癌和术后监测的有效指标之一。血清CA15—3检测不仅是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状况和术后监测的一个重要指标,而且还广泛应用到其他肿瘤的检测特别是卵巢、子宫内膜、宫颈肿瘤和一些正常组织像唾腺和汗腺都分泌大量的这种抗原。本文主要探讨其在乳腺癌术前诊断和术后监测的价值,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淋巴瘤早期缺乏特异性的临床特征,且散发于门诊,容易造成漏诊与误诊,以表浅淋巴结肿大者,需要和慢性淋巴炎、淋巴结核等鉴别,因为淋巴瘤能够早期发现和确诊,及时正确的治疗,尚可获得较满意的远期疗效。本文9例老年早期曾误诊为其他疾病的颌下、面、颈部淋巴瘤,回顾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抑制肿瘤过度增殖及促进其凋亡是人类控制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途径,而抑癌基因的失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INGl(Inhibitor of grouth-1)是Garkavtsev等[1]发现的一个肿瘤抑制基因, INGl基因定位于染色体13q33~34[2,3],由3个外显子(1a,1b和2)和2个内含子组成,有4种mRNA变异体:P47ING1、P32ING1、P24ING1、P33ING1,其中以P33ING1最为重要,其表达定位于细胞核,偶见细胞浆,ING1基因的低表达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分化程度相关,其异常表现有基因突变、重排、缺失和表达水平降低等多种形式[4,5].现就P33ING1与消化道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