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0127篇 |
免费 | 11864篇 |
国内免费 | 5007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333篇 |
儿科学 | 1874篇 |
妇产科学 | 1313篇 |
基础医学 | 7837篇 |
口腔科学 | 1621篇 |
临床医学 | 34046篇 |
内科学 | 25988篇 |
皮肤病学 | 2884篇 |
神经病学 | 3729篇 |
特种医学 | 6320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62篇 |
外科学 | 11043篇 |
综合类 | 68542篇 |
预防医学 | 21076篇 |
眼科学 | 3087篇 |
药学 | 31319篇 |
960篇 | |
中国医学 | 29933篇 |
肿瘤学 | 393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8篇 |
2024年 | 3444篇 |
2023年 | 6925篇 |
2022年 | 8378篇 |
2021年 | 13061篇 |
2020年 | 9576篇 |
2019年 | 7349篇 |
2018年 | 3370篇 |
2017年 | 6232篇 |
2016年 | 6843篇 |
2015年 | 7537篇 |
2014年 | 13642篇 |
2013年 | 12453篇 |
2012年 | 14743篇 |
2011年 | 15427篇 |
2010年 | 14160篇 |
2009年 | 13322篇 |
2008年 | 14923篇 |
2007年 | 12640篇 |
2006年 | 11721篇 |
2005年 | 11931篇 |
2004年 | 9077篇 |
2003年 | 8806篇 |
2002年 | 6789篇 |
2001年 | 5467篇 |
2000年 | 4043篇 |
1999年 | 2839篇 |
1998年 | 2346篇 |
1997年 | 2021篇 |
1996年 | 1713篇 |
1995年 | 1479篇 |
1994年 | 1264篇 |
1993年 | 618篇 |
1992年 | 600篇 |
1991年 | 588篇 |
1990年 | 506篇 |
1989年 | 526篇 |
1988年 | 162篇 |
1987年 | 137篇 |
1986年 | 104篇 |
1985年 | 91篇 |
1984年 | 60篇 |
1983年 | 24篇 |
1982年 | 16篇 |
1981年 | 17篇 |
1980年 | 2篇 |
1976年 | 2篇 |
1957年 | 1篇 |
1956年 | 2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从瘀论治消渴病的用药规律,为临床医师诊治消渴病提供思路。方法:采用数据检索和手工查找相结合的方法,纳入消渴病血瘀证的临床研究和医案,共收集处方42首,建立数据库,对42首处方中61味中药进行频数分析和因子分析。结果:42首处方中共使用药物61味,使用频率最高的药物是:丹参、生地黄、黄芪、当归、葛根,四气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微寒,五味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甘味,因子分析结果显示从瘀论治消渴多从行气活血、清热活血、益气活血、滋阴活血四个方面立法组方。结论:从瘀论治消渴组方用药较少单独使用活血化瘀法,而多是行气、清热、益气、滋阴与活血相结合。 相似文献
32.
《临床医学工程》2019,(3):409-410
目的探讨早期抚触护理在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80例生理性黄疸新生儿,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早期抚触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首次排便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护理后,观察组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为(200.1±35.9)μ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7.6±50.2)μmol/L (P <0.05)。观察组的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0%(P <0.05)。结论早期抚触护理在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3.
《临床医学工程》2019,(6):759-760
目的评价芪药消渴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24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给予常规治疗+芪药消渴胶囊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血糖、血脂、肝肾功能以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尿氮素(BUN)、尿肌酐(Cr)及尿清蛋白/肌酐(UAlb/Cr)均显著降低(P <0.05),且研究组的FBG、 2hPBG、 TC、 TG、 BUN、 Cr和UAlb/C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期间,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药消渴胶囊可调节T2DM患者的糖脂代谢水平,改善患者胰岛素抵抗状态,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5.
36.
37.
38.
39.
目的:分析全前循环梗死患者的超早期溶栓延迟的因素,并提出改进建议。方法:对某院2015年8月~2019年6月收治的215例全前循环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超早期溶栓延迟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患者超早期溶栓延迟发生率为28.84%,超早期溶栓延迟发生者中不良预后发生率高于未发生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早期溶栓延迟发生者24∶00~05∶59时间段发病、独居、NIHSS评分≥15分、主要照护家属不了解超早期溶栓、发病地点离医院距离5km、未拨打120急救电话、存在溶栓治疗禁忌症者构成比均高于未发生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上述因素均是超早期溶栓延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全前循环梗死患者超早期溶栓延迟现象常见,且发生者预后不良风险高,24∶00~05∶59时间段发病、独居等均是其危险因素,需重点防控。 相似文献
40.
心房颤动是较为常见的心内科疾病,临床表现为心悸、眩晕以及气短等,且心房颤动患者常伴有诸多严重并发症,左心房血栓即为其中之一[1]。由于心房颤动治疗前需判断心房是否发生血栓以决定治疗方案,因心房血栓是心房颤动治疗的绝对禁忌证,故早期判断心房是否有血栓对于心房颤动患者及时治疗具有价值[2]。既往临床常采用多层螺旋CT(MSCT)诊断心房血栓,但临床诊断准确率并不理想[3]。本研究旨在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对心房颤动左心房血栓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