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6519篇 |
免费 | 10726篇 |
国内免费 | 6317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971篇 |
儿科学 | 1348篇 |
妇产科学 | 1247篇 |
基础医学 | 7251篇 |
口腔科学 | 1564篇 |
临床医学 | 25826篇 |
内科学 | 11213篇 |
皮肤病学 | 1102篇 |
神经病学 | 3056篇 |
特种医学 | 4614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91篇 |
外科学 | 12539篇 |
综合类 | 43792篇 |
预防医学 | 24564篇 |
眼科学 | 1661篇 |
药学 | 20865篇 |
321篇 | |
中国医学 | 36756篇 |
肿瘤学 | 478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2篇 |
2024年 | 2350篇 |
2023年 | 4147篇 |
2022年 | 4607篇 |
2021年 | 5640篇 |
2020年 | 5068篇 |
2019年 | 3345篇 |
2018年 | 1799篇 |
2017年 | 2984篇 |
2016年 | 3834篇 |
2015年 | 5509篇 |
2014年 | 9477篇 |
2013年 | 9558篇 |
2012年 | 13903篇 |
2011年 | 14158篇 |
2010年 | 10997篇 |
2009年 | 10733篇 |
2008年 | 16661篇 |
2007年 | 9567篇 |
2006年 | 11532篇 |
2005年 | 13607篇 |
2004年 | 7640篇 |
2003年 | 7608篇 |
2002年 | 7221篇 |
2001年 | 4818篇 |
2000年 | 3463篇 |
1999年 | 2432篇 |
1998年 | 1801篇 |
1997年 | 1727篇 |
1996年 | 1297篇 |
1995年 | 1320篇 |
1994年 | 1149篇 |
1993年 | 765篇 |
1992年 | 580篇 |
1991年 | 637篇 |
1990年 | 390篇 |
1989年 | 428篇 |
1988年 | 201篇 |
1987年 | 177篇 |
1986年 | 118篇 |
1985年 | 97篇 |
1984年 | 61篇 |
1983年 | 37篇 |
1982年 | 23篇 |
1981年 | 13篇 |
1980年 | 10篇 |
1958年 | 19篇 |
1957年 | 8篇 |
1956年 | 10篇 |
1954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系统观在龋病病因研究中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龋病病因是口腔医学爱们多年来的探索重点之一,20世纪.60,70年代提出的“四联因素”学说已被逐步证实,并逐渐得到公认,因为它是在系统观点的指导下形成的,本文就龋病病因学理论中的系统观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与阐释。 相似文献
82.
83.
由于刊名缩写简明,达意,节省籍幅,故而在国内外口腔医学及相关学科专业期刊参考文献中广泛采纳。通常在临床,教学及科研中,因某种目的常需从一篇原始文章或综述的参考文献中查找引用文献,无疑需要具备辨认参考文献中的刊名缩写,理解其全意的能力, 相似文献
84.
绝经后妇女服用雌激素对牙周病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牙周病是多因素疾病,绝经引起的雌激素水平下降,对牙周病的发生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雌激素替代疗法(ERT)在临床上应用已有50余年,雌激素或雌激素加孕激素短期应用,以减轻由雌激素缺乏引起的不适症状,长期应用以预防绝经后妇女经常发生的慢性疾病。本文综合国内外有关文献报道,就ERT对牙周组织的影响进行综述,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5.
偏侧咀嚼对下颌骨骨密度及面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骨量丢失减少、骨折危险性增加、骨骼显微结构发生破坏的常见疾病.口腔部位骨质的丢失包括牙周骨吸收、颌骨骨密度减低、剩余牙槽嵴吸收等.本文采用最灵敏的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双侧下颌角的骨矿物密度以观察偏侧咀嚼与颌骨骨密度变化的关系,探讨偏侧咀嚼是否导致对侧下颌骨骨密度的降低.由于颌骨骨密度降低可能加重牙周骨吸收;重度剩余牙槽嵴吸收往往也伴随颌骨骨密度降低,颌骨骨密度减低可能使颌骨结构减弱,易发生骨折,甚至可能影响种植体的周围骨质.因此,本研究对今后防治口腔部位的骨丢失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6.
内眦韧带的应用解剖及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内眦韧带的分支、走行、附着及其组织学构成。方法 对 6例 12侧尸颅内眦韧带进行解剖观察及测量 ,对 8例 8侧尸颅内眦结构进行组织学切片 ,光镜下观察内眦韧带的纤维构成及内眦区精细构造之间的关系。结果 内眦韧带前支的长度为 7.6± 1.5mm ,最大宽为 4 .5± 0 .7mm ,最小宽为 2 .3± 0 .5mm ;后支长度为 8.0± 1.0mm ,宽度为 6 .4± 1.4mm ;上支长度为 6 .7± 1.5mm ,宽度为 4 .5± 1.1mm ;前支距鼻颌缝的距离为 2 .8±1.0mm ,距鼻额缝的距离为 7.8± 1.5mm ;双侧韧带附着处之间的距离为 13.1± 2 .3mm。结论 内眦韧带由三个分支构成 ,均附着于骨膜。它们主要成分为胶原纤维 ,弹性纤维含量较少。眼轮匝肌内眦区的深层纤维通过组织移行参与构成内眦韧带。 相似文献
87.
釉基质蛋白在牙周再生中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人们逐渐意识到 ,在牙周组织发育中 ,各细胞及分子机制均有可能参与其中的某一阶段 ,而釉基质蛋白由于介导了上皮———间充质反应 ,促进间充质细胞对牙根表面的附着并可诱导牙骨质细胞的分化 ,因而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一、釉基质蛋白的来源、组成及特性1 来源 釉基质蛋白 (EnamelMatrixProtein ,EMP)在牙冠部釉质的发育过程中由成釉器分泌 ,主要是调节釉质的矿化和成熟。当牙冠部发育结束时 ,原成釉上皮向根方继续延伸形成Hertwig氏上皮根鞘 (Hertwigs’sepithelialrootsheath ,HERS) ,内层细胞即是成釉细胞层的延续。该层… 相似文献
88.
术前放疗对游离皮瓣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选用成年新西兰白兔24只作单侧兔耳术前放疗,剂量分别为7Gy×4(Ⅰ组)、9Gy×4(Ⅱ组)及11Gy×4(Ⅲ组),放疗后3周行双侧耳背皮瓣游离移植术(左右换位).术后观察皮瓣的变化及成活情况,并于术后不同时期作光镜及电镜组织学观察,并行血管铸型标本制作及扫描电镜下形态计量分析.结果显示:Ⅰ组的皮瓣成活率为75%(6/8),Ⅱ组为62.5%(5/8),Ⅲ组为37.5%(3/8).光镜显示成活皮瓣存在上皮、皮肤附件及皮下组织明显萎缩现象,电镜下核固缩、胶原纤维水肿、基底膜不完整等表现可持续至术后1年以后,血管铸型标本中发现Ⅲ组血管密度明显低于Ⅱ组 相似文献
89.
31例颌骨中心性巨细胞肉芽肿的临床病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分析颌骨中心性巨细胞肉芽肿(CGCG)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病变生物学行为问的关系,探讨颌骨CGCG的性质及诊断。方法 采用组织病理学方法,结合临床随访对比分析31例颌骨CGCG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其与病变性质的关系。结果 31例颌骨CGCG以30岁以下的女性多见,病变多见于下颌,X线表现无特异性。病变中的多核巨细胞(MGC)分布较不均匀,核数较少,以10~19个核多见,病变出血明显,纤维成分丰富,常有含铁血黄素沉积,骨及类骨质多见。比较病变复发组与非复发组问的临床病理学特点,结果提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根据临床和X线特点病变分为侵袭组与非侵袭组,侵袭组与复发关系密切。结论 颌骨CGCG是一种非瘤性病变,在病变性质上有别于骨巨细胞瘤,其病理学特点在两者的鉴别上缺乏客观标准并且与其生物学行为无关,结合临床分析对治疗更加有意义。 相似文献
90.
前牙牙齿工作长度三种测量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临床上测量牙齿工作长度的方法有 :①手感法 ;②根尖X线法 ;③电测法。本文应用手感法、根尖X线片法和电测法 ,对单根管牙牙齿工作长度测量的准确性进行对比研究。1 材料和方法1.1 病例选择自 1999- 0 8~ 2 0 0 1- 0 1,笔者经手治疗的前牙牙髓炎、根尖周炎、残冠、残根 6 5例患者的 10 5个根管 ,应用上述 3种方法测量牙齿工作长度 ,其中男性 2 7例 ,女性 38例 ,年龄 15~ 77岁 ,平均 34.8岁。1.2 仪器电测仪为日本产森田RCM - 1全自动根管长度测定仪。牙片X光机为德国产SironaD330 2 (10mA)。根管扩大针为MANiK -f…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