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05篇 |
免费 | 31篇 |
国内免费 | 12篇 |
专业分类
妇产科学 | 5篇 |
基础医学 | 14篇 |
临床医学 | 12篇 |
内科学 | 25篇 |
皮肤病学 | 2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15篇 |
综合类 | 98篇 |
预防医学 | 8篇 |
眼科学 | 2篇 |
药学 | 29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331篇 |
肿瘤学 | 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36篇 |
2023年 | 114篇 |
2022年 | 80篇 |
2021年 | 21篇 |
2020年 | 18篇 |
2019年 | 27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58篇 |
2016年 | 33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19篇 |
2011年 | 12篇 |
2010年 | 8篇 |
2009年 | 14篇 |
2008年 | 10篇 |
2007年 | 16篇 |
2006年 | 13篇 |
2005年 | 9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17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8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 分析2010~2019年动脉粥样硬化基因组学的研究现状、热点及前沿趋势。方法 采用CiteSpace软件,对2010~2019年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发表的有关动脉粥样硬化基因组学相关文献中的国家、机构、作者、期刊、共被引文献、关键词等进行数据统计及可视化分析。结果 共纳入1021篇英文文献,年发文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动脉粥样硬化研究领域的知识基础多集中在冠状动脉疾病,如冠心病、心肌梗死、血脂异常等基因风险位点研究及生物标志物的发现等。动脉粥样硬化研究热点围绕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DNA甲基化、微小RNA、信使RNA等方面,研究前沿与趋势集中在长链非编码RNA、DNA甲基化及免疫代谢等方面研究。结论 动脉粥样硬化基因组学领域研究的关注度近年来逐渐提升。 相似文献
92.
基于经验辨证的更年期综合征围绝经期和绝经后期常见证候及证候要素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规范专家经验辨证,提取证候要素,总结更年期综合征围绝经期和绝经后期两个阶段的常见证候及其证候要素的分布特点,并比较两者的异同。方法:纳入2006年10月~2007年6月就诊于全国7家三级甲等医院且符合疾病诊断和纳入标准的1582例更年期综合征门诊患者,对其进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在专家经验辨证证候名称规范化的基础上,提取炳位和病性类证候要素,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初步规范后,涉及证候名称105个,常见证候是肾阴虚、肝肾阴虚、肝气郁结和肾阴阳两虚证。在此基础上提取病位类证候要素6个,病性类证候要素17个。出现较多的病位类证候要素是肾、肝、脾、心,病,胜类证候要素是阴虚、气滞、气虚、阳虚、虚。围绝经期肝气郁结、脾肾两虚及气滞的分布较绝经后期明显增多,而绝经后期则多见肾阴虚证,且病位多在肾,其余证候与证候要素的分布趋势基本相似。结论:更年期综合征的证候分布具有复杂多样的特点,证候要素分布则相对简约。围绝经期和绝经后期两阶段的证候、证候要素在总体分布上具有一致性,但在一些证候及证候要素的出现频率上存在明显差异,可为 相似文献
93.
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医史文献分会主办、广西中医学院承办的第11届全国中医医史文献学术会议于2008年11月30日-12月1日在广两南宁召开,会议收到各地学术论文90余篇,内容涉及中医古籍文献、中医学史与各家学说、地方医学、中医医史文献学科建设、医史文献的研究思路与方法.来自全国各地的11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94.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1):9-11
张珍玉提出治疗心悸应"勿执养心安神,唯务燮理阴阳"的学术观点,认为饮食劳倦、体质虚弱、七情六淫以及痰饮瘀血等均可导致气血阴阳亏损,心失所养、心脉不畅而发为心悸,其病位在心,与肝、脾、肺、肾四脏密切相关。实证治以祛痰化饮、清火行瘀,使邪去正安,心神得宁;虚证治以补气养血、滋阴温阳,以补气血之不足,调阴阳之盛衰,常应用炙甘草汤加减燮理心之阴阳。 相似文献
95.
老年期痴呆是人类在衰老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难治性疾病,是一组大脑智能损害的慢性进展的衰退性疾病。老年期痴呆包括血管性痴呆和老年性痴呆。《内经》中无老年期痴呆病名,相关描述散见于"善忘""健忘""癫狂"等疾病中。现根据《内经》中相关条文论述,并结合历代中医文献以及现代研究,总结老年期痴呆病机有阴阳失调、气血失和、五脏功能失衡。在老年期痴呆的临床治疗中,应该整体辨证,调整阴阳,气血,恢复五脏和调,才能收效。 相似文献
96.
纵观中医对中风病证认识和治疗的演变历史,可以大致可分为唐宋以前的“外风”阶段、金元明时期的“内风”争鸣阶段和清代以后的“内外风”并重、衷中参西阶段。通过三个阶段的发展,中医对于中风病因病机的认识不断深入,治疗方法方药不断丰富,尤其随着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借鉴和引用,中风病的诊断和治疗趋于规范,疗效不断提高,更加体现出中医学的特色和优势。 相似文献
97.
以高脂饮食+缺血再灌注诱发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海马CA1区bcl-2、Bax基因表达情况,并以化浊清脑合剂进行干预。结果发现模型大鼠海马CA1区bcl-2、Bax基因表达增强,Bax尤为明显,bcl-2/Bax比值变小,化浊清脑合剂可以逆转这种改变。表明化浊清脑合剂可以抑制模型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基因Bax的表达,从而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98.
99.
100.
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的不孕女性往往表现出焦虑、抑郁以及感知压力等心理困扰,这种不良的心理状态可通过心理-神经-免疫-内分泌网络影响母胎界面的免疫稳态、囊胚的孵化和母亲子宫内膜的容受性,进而影响胚胎滋养层的增殖、侵袭、血管重塑等,降低了胚胎移植的成功率,且进一步加重患者的心理痛苦,形成恶性循环。因此IVF-ET治疗前后应充分发挥夫妻之间积极的伴侣效应或使用认知行为疗法、针灸、瑜伽等方式来进行心理干预,通过改善焦虑、抑郁状态,提高IVF-ET治疗后的临床妊娠率、持续妊娠率和活产率。本文综述了接受IVF-ET治疗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对IVF-ET治疗结局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以及心理干预在IVF-ET治疗实践中的应用等研究进展,以期为改善IVF-ET治疗结局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