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6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10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2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89篇
预防医学   8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8篇
  1篇
中国医学   301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16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91.
<正>中枢性眩晕(CV)是指因脑血管病、肿瘤、神经变性病等中枢前庭通路病变而产生的运动性或位置性错觉,占眩晕患者的10.1%~11.0%[1],常合并共济失调、眼球震颤、吞咽障碍等脑干小脑损伤症状[2]。除上述症状外,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等精神情绪障碍也比较常见。焦虑抑郁障碍是世界范围内最为常见、发病率最高的情绪障碍,其临床表现复杂,具有反复性,严重影响疾病的治疗及预后,危害患者的生活,甚至使患者产生自我伤害或自杀行为[3]。有研究显示,  相似文献   
492.
“气”为中医理论中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要素,线粒体则是控制细胞能量的核心细胞器,这二者在生物能量中存在大量的共同特性。线粒体融合-分裂的动力学过程是细胞能量生产高低的重要表征,而目前的研究表明补气类中草药常通过调控线粒体动力学中的控制因子来促进线粒体融合,进而产生ATP以增进生物能量,这些研究为中药补气药提供了人体调理作用的分子机制。该文除了讨论“气”与线粒体在来源以及功能的统一性外,还凭借线粒体动力学的发生机制整理出补气类中草药对细胞能量的调控作用,希冀能够应用现代生命科学的理论来解读中医理论中“补气”的内涵。  相似文献   
493.
随着现代学者对于中医药干预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研究的深入,从分子层面上发现了许多可以通过中药调控的EMS的相关通路。无论是中药复方、单味中药还是中药活性成分在干预EMS的机制研究中均与文中所论述的信号通路有着密切的关系。中药复方、单味中药和中药活性成分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的调控相应的信号通路中关键分子表达、抑制内膜异位细胞的增殖和组织炎性改变,促进内膜异位细胞的凋亡,改变疼痛阈值,减少内膜细胞侵袭,来达到抑制内膜异位组织进展、改善内膜容受性和减少卵巢损伤的治疗作用。现通过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莪术醇等可通过阻断Janus激酶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JAK2/STAT3)信号通路,促进细胞凋亡并抑制血管生成;淫羊藿苷等可通过阻断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从而减轻炎症、促进细胞凋亡;葛根素等可通过抑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柚皮素可激活MAPK信号通路,促进细胞凋亡;白茅苷等可通过抑制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白藜芦醇等可通过阻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  相似文献   
494.
双相情感障碍(BD)又称躁郁症,是一种临床常见的间歇发作性心境障碍,特征是抑郁伴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是导致青年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给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目前BD发病机制不明,西医学治疗方式以精神药物内服为主,存在疗效不佳、反复发作和不良反应较多等缺陷,而中医药具有多靶点、多系统、整体调节且安全性高的优势,一定程度上能弥补西医学治疗的不足。本文从病位、临床症状、病因病机和病程演变等角度阐明了BD与中医学“癫狂”的相似性,认为BD属于“癫狂”的表现形式之一,并按照辨证分型归纳了BD的治则治法、治疗机制和名医经验,同时探讨了当前中医药研究和治疗BD的不足之处,旨在为中医药防治BD提供参考和思路。  相似文献   
495.
为寻找破解中医药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瓶颈的靶点,提高中医药专业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促进创新教育水平的提升。团队基于中医药创新教育理论体系建设、课程建设的现状,以及我国新医科建设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政策的相关要求,从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水平、创新教育现状、创新教育意见与建议等方面,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进行了多群体、多维度的调研。在此基础上,对中医药创新教育进行了理性透视并提出对策设计,以期能够为加强中医药专业教育与创新教育的耦合、培养高水平专创融合的学科交叉型人才提供思路,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向纵深迈进,为中医药创新教育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96.
目的:探讨白发症小鼠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方法:80只雄性C57BL/6J小鼠背部剃毛后,模型组分别采用不同浓度过氧化氢(H2O2)、氢醌背部经皮给药,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连续诱导42 d,分别在第7天(D7)、第14天(D14)、第21天(D21)、第42天(D42)拍照观察小鼠背部毛色的变化,HE染色法观察毛囊形态,黑色素染色切片统计不含黑色素毛囊的个数,qPCR法检测与黑色素相关指标TYR、TRP-1、TRP-2、MITF基因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TYR、MITF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不同浓度H2O2诱导组在42 d内未见白毛产生,并且对皮肤刺激性伤害明显。4%氢醌诱导1周后小鼠背部用药区域逐渐开始出现白毛,42 d内均见明显白毛出现。与氢醌对照组小鼠比较,4%氢醌组皮肤组织中黑色素毛囊数量减少(P<0.05)。TYR、TRP-1、TRP-2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P<0.01),TYR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MITF蛋白表...  相似文献   
497.
章瑾  王尚志  杨明睿  闫滨 《中国药房》2023,(14):1781-1787
光疗法作为一种辅助替代疗法,因非侵入性的诊疗特点广泛用于乳腺癌的早期诊断与后期治疗。但现有光疗剂因疏水性及组织靶向性差、光稳定性低、体内毒副作用明显,限制了其应用范围。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新型复合纳米光疗剂应运而生。该文总结了近5年新型纳米光疗剂在乳腺癌光疗法中的最新进展,发现随着多功能纳米材料在乳腺癌成像诊疗一体化领域中的发展,经修饰改进后的光疗剂分别在改善光响应以提高光热转换或增加活性氧的生成、靶向肿瘤微环境/免疫细胞/癌细胞表面受体以实现药物的可控响应式释放、利用仿生材料及内源物质改善生物相容性等方面取得了进一步发展。虽然新型光疗剂在转移性乳腺癌模型的治疗中表现出高细胞杀伤率,并能有效抑制其复发转移,但在安全性和协同治疗兼容性等方面仍存在问题。未来研究不仅可以在光疗剂现有作用的基础上加以改进,还可以结合免疫疗法,开发给药途径更便捷的口服药物,以放大免疫反应,多途径协同抵御乳腺癌侵袭。  相似文献   
498.
杨嫄  陶国水  吴波  陆曙  孔令豪 《新中医》2022,54(1):25-34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交泰调脉方治疗冠心病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检索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获得交泰调脉方的成分和靶点,并使用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s)、疾病关联数据库(GAD)、药物靶标数据库(TTD)、疾病相关的基因与突变位点数据库(DisGeNET)等疾病数据库获得冠心病相关靶点。通过取交集得到交泰调脉方治疗冠心病的潜在作用靶点,导入Cytoscape3.7.2软件构建"方药-成分-靶点"网络。借助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3.7.2软件进行蛋白互作分析,并筛选关键靶点和子模块,最后使用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使用Reactome数据库进行Reactome富集分析,并制作"药物-成分-靶点-通路"图。结果:共获得交泰调脉方成分405个,作用于冠心病的潜在靶点146个,包括6个子模块和10个关键靶点。交泰调脉方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成分为槲皮素、甘氨酸、β-谷甾醇、(R)-氢化小檗碱、芹菜素等,通过调控缺氧诱导因子-1 (HIF-1)信号通路、神经活性配...  相似文献   
499.
目的 调查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焦虑、抑郁状态的发生情况、中医证型分布与压力来源,明确压力来源因素与PCOS伴发焦虑、抑郁状态的相关性.方法 对204份PCOS患者的问卷调查进行分析,问卷内容包括PCO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