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2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11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26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97篇
预防医学   8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9篇
  1篇
中国医学   332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16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1.
本文从中医系统论的六个基本原理分析中医学的思维方式,重点阐释了有序性原理和自主性原理。通过分析可以看出,现代系统科学的一些基本原理,在中医学里已经以朴素的形式体现出来,印证了中医学的思维是朴素的系统论思想之说。  相似文献   
412.
目的 探讨中药复方达肝清对苯巴比妥钠诱导的小鼠肝细胞异常凋亡的影响,进一步揭示其抗肝损伤的作用机理.方法 采用撤除苯巴比妥钠(PB)诱导小鼠肝细胞凋亡的模型;通过流式细胞检测技术,TUNEL原位检测法,HE常规染色等方法,以肝细胞凋亡率、肝组织形态、原位细胞TUNEL反应、肝/体重比为指标,观察不同剂量达肝清对PB诱导肝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流式细胞仪分析表明,达肝清高、中剂量组肝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凋亡对照组;达肝清高剂量组肝/体重比回落明显低于凋亡对照组;组织学染色及TUNEL反应,凋亡对照组可见凋亡小体,凋亡现象明显,凋亡细胞明显多于达肝清高、中剂量组.结论 达肝清能明显抑制苯巴比妥钠诱导的肝细胞凋亡,进一步提示抑制肝细胞异常凋亡可能为其抗肝损伤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413.
目的 评价椎间孔镜BEIS技术治疗髓核游离型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2015年6月~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髓核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0例,其中L2-3 1例,L3-4 2例,L4-5 16例,L5-S1 11例。所有病例均采用标准化穿刺定位建立BEIS通道和模式化镜下减压方法进行治疗。结果 3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2~93 min;其中髓核近端游离6例,远端游离24例,轻度游离型25例,重度游离型5例;术后29例患者腰腿疼痛明显缓解,1例缓解不明显,术后影像学检查示游离髓核完整摘除。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未见椎间盘复发。术后VAS评分、ODI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MacNab标准评估疗效:优20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93.3%。结论 椎间孔镜BEIS技术治疗髓核游离型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安全、有效、可行,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14.
目的观察半夏秫米汤对痰湿内阻慢性失眠模型大鼠5-羟色胺1A受体(5-HT1AR)、5-羟色胺2A受体(5-HT2AR)及5-羟色胺(5-HT)、5-羟基吲哚乙酸(5-HIAA)的影响, 探讨该方化痰通利、引阳入阴安神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 模型组, 半夏秫米汤低、中、高剂量组, 地西泮组, 每组8只。除正常组外, 其余各组采用"高脂饲料+单平台水环境法"制备痰湿内阻慢性失眠大鼠模型, 半夏秫米汤低、中、高剂量组灌胃半夏秫米汤4.69、9.38、18.75 g/kg, 地西泮组灌胃地西泮水溶液0.52 mg/kg, 1次/d, 连续灌胃2周。正常组、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采用qPCR法检测大鼠脑干5-HT1AR、5-HT2AR mRNA水平, 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中缝核5-HT1AR、5-HT2AR蛋白表达,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PLC-MS)法检测大鼠脑干5-HT、5-HIAA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 半夏秫米汤低、中、高剂量组及地西泮组5-HT1AR mRNA水平升高(P<0.01);半夏秫米汤高剂量组、地...  相似文献   
415.
痤疮为皮肤科的临床常见病,好发于青春期。痤疮初起时多表现为与毛囊分布部位一致的黑头粉刺,随病程发展可形成炎症性丘疹,顶部伴有脓疱。严重时可形成暗红色结节甚至囊肿。本病发病时影响面部美观,中重度痤疮易遗留色素沉着甚至形成瘢痕,对患者身心带来不利影响。宋业强教授总结其临床经验,认为本病由风热沿肺经蕴蒸头面,加之平素饮食失节,中焦脾胃运化不利,湿热蕴蒸,两热相合而致病。治以清热解毒利湿为主,在五味消毒饮的基础上化裁为消毒饮一方,在现代药理学指导下配合传统中医疗法(如火针、中药药物面膜等)进行联合治疗,临床取得良好的疗效。附验案2则以验证。  相似文献   
416.
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近30年(1993年至2022年)在针刺镇痛领域的立项资料,系统回顾针刺镇痛研究的热点和特点。结果显示,获资助的针刺镇痛相关研究共179项,大多数的研究聚焦在神经系统机制上,集中在神经通路、递质-受体、神经元、胶质细胞等4个研究方向,从中枢到外周的效应机制及多维度的调节作用,不断拓宽和完善针刺镇痛的科学内涵。其次为结缔组织系统相关的研究,另外从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等不同方向的研究均有涉及。针刺镇痛研究的常见病种为慢性痛、神经痛、偏头痛、疼痛伴负性情绪和内脏痛等。针刺镇痛研究需更全面系统,加强横向比较,进行长期追踪,以推进针灸基础研究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417.
《山东中医杂志》2020,(2):134-139
目的:分析西药联合中药治疗失眠的疗效。方法:检索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Pubmed数据库、医学文摘数据库(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单纯西药对比中药联合西药治疗失眠的随机对照试验。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符合研究要求的文献。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评价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并使用RevMan 5.1.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随机对照试验16项,包含患者1276例。Meta分析显示,中药联合西药治疗失眠的疗效较单纯西药治疗更为显著。主要结局指标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量表总分的加权均数差(WMD)=-2.72,95%可信区间(95%CI)为(-3.30,-2.14);总有效率的相对危险度(RR)=1.21,95%CI为(1.15,1.28)。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失眠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作为失眠的有效疗法。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限制,这一结论仍需高质量、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研究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418.
虚不受补问题临床常见,迫切需要相关理论指导以解决。文章系统梳理了虚不受补理论的研究现状,界定虚不受补的内涵,分析了导致虚不受补的原因及解决对策等研究成果及存在的不足,发现顺性补虚研究提炼了传统中医补虚理论的精华,但对虚不受补之“虚”的内涵研究存在泛化、局限化以及补虚机制研究不够深入等问题。文章在准确界定虚不受补概念及内涵的基础上,提出立足人体自我调节机制的研究方向,以期进一步深化理论研究,更好地指导虚证的治疗。  相似文献   
419.
目的 探讨《中华医典》中治疗皮肤型过敏性紫癜方剂的用药特点和处方规律。方法 检索《中华医典》全库中治疗皮肤型过敏性紫癜的方剂,通过筛选并建立药物数据库,使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进行数据挖掘,分析药物频次、性味归经、功效、高频药物组合,并进行关联规则及聚类分析。结果 研究得到治疗皮肤型过敏性紫癜的方剂共232首,包含228味中药,其中用药频次≥20次的中药有34味,使用药物多为寒、温、平性,苦、甘、辛味,主归肺、胃、脾、心、肝经,功效多为清热、补虚、解表、化痰止咳平喘、理气类。分析得出高频药物组合17个、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4条,以及3类新处方。结论 以清解卫气营血热邪为核心,辅以活血、燥湿、益气解表,理气化痰等治法是《中华医典》治疗皮肤型过敏性紫癜的组方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420.
目的:对中药内外治疗雄激素性脱发(AGA)的方剂用药规律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治疗AGA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收集自建库至2022年2月18日与AGA有关的中医药文献,运用IBM SPSS Modeler、IBM SPSS Statistics 26.0等软件对中药数据进行关联规则、系统聚类及用药规律分析。结果:共筛选出183篇文献,获得内服方药178首,外用方药56首,内服单味药188味,外用单味药124味。内服单味药应用频次前3位分别为何首乌、茯苓、丹参,性味归经统计分析多性寒、味甘、归肝经,功效分析多为补益药,关联规则分析常用药对为墨旱莲+女贞子,聚类分析共得出4个内服核心方药。外用单味药应用频次前3位分别为何首乌、侧柏叶、苦参,性味归经统计分析多性温、味苦、归肝经,功效分析多为清热药,关联规则分析常用药对为墨旱莲+女贞子,聚类分析共得出2个外用核心处方。结论:治疗AGA内服中药多以补益药、利水渗湿药为主,性味多以甘寒为主,归经以肝脾为主;外用中药多以清热药、解表药为主,性味多以苦温为主,归经以肝肺为主,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