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7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10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2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89篇
预防医学   8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8篇
  1篇
中国医学   301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16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四诊所获得的信息由特定的症状、舌象、脉象组成,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在中医证候分类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中医学将全身症状和舌脉象看成是诊断和疗效判断的重要依据,现代医学则认为与病变部位不相关的症状是一些病理变化的主观反应,而更关注疾病诊断相关的症状、体征和病理检查,这也是中医学与现代医学最主要的区别之一。中医理论国际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找到中医症状和舌脉象的客观规律,并探索这些规律对疾病诊断、治疗的影响。我们以前针对一种疾病的研究结果表明,一些在西医诊断中不被重视的症状或者症状组合与疾病的一些客观指标有…  相似文献   
112.
目的:评价精制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原发性痛经(血瘀证)的安全性、有效性。设计:分层区组随机、双盲单模拟、阳性药平行对照、多中心试验,共入组病例240例,其中对照组120例,试验组120例。试验组:精制桂枝茯苓胶囊1粒+精制桂枝茯苓胶囊模拟剂2杉次,3次/日,口服。对照组:桂枝茯苓胶囊3籼次,3次/日,口服。从月经前7天开始,服药10天(经期服3天),连续服用3个月经周期,痊愈病例随访1个月经周期。结论:精制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原发性痛经(血瘀证)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3.
运用循证医学思维建立具有中医特色的系统评价理论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循证医学是在临床流行病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可以认为是临床流行病学知识的具体应用,对现代医学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循证医学系统评价的核心内容是通过对某一干预措施治疗某病的系统评价为医生提供最好、最先进的治疗方案。这种系统评价方法能够使医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最新的学术动态。但是,循证医学并不是为中医学的发展而产生的,所以有必要借用其理念,建立适合中医学本身特点的具有中医特色系统评价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114.
从脏腑结构学基础论人体阴阳交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脏腑演化,有严格的命名原则,明淅的演化图谱。它完全按照《周易》的"一阴一阳之谓道"有规律而演化,并与五行揭示出的五过程演化律相吻合。从脏腑的结构学基础,洞悉阴阳交感,会发现阴阳蕴含着深刻的生命运动规律,并具有重大的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15.
目的:评价蒲元胃康胶囊(Puyuanweikang capsule)治疗消化性溃疡(气滞证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阳性对照、多中心研究方法,进行蒲元胃康胶囊的Ⅲ期临床试验。受试者共448例,分蒲元胃康胶囊试验组336例(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各168例),溃疡灵胶囊阳性对照组112例(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各56例)。分别口服蒲元胃康胶囊和溃疡灵胶囊,疗程为6 wk。结果:胃溃疡试验组治疗后胃镜检查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81%,2组疗效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十二指肠溃疡胃镜检查,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5.1%,对照组76%,2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试验组的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治疗后中医症状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P<0.01);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胃溃疡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1)。2组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蒲元胃康胶囊可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气滞证型),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6.
目的:研究收涩中药椿皮抑制血管生成及抗肿瘤生长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小鼠移植肿瘤模型,研究椿皮对肿瘤生长的影响;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组织相关第八因子抗原(Ⅷ-RAg)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通过医用图像处理软件测定肿瘤组织的微血管密度(MVD)。结果:椿皮对小鼠皮下移植肉瘤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血管密度椿皮组明显低于空白和阳性对照组(P<0.05);椿皮相对于空白对照组MMP-9呈低表达(P<0.05)。结论:收涩中药椿皮对肿瘤血管生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以抑制移植S180肉瘤的生长及MMP-9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7.
膜性肾病(MN)是以肾小球基底膜上皮细胞下免疫复合物沉积为特征的一种常见肾炎类型,临床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度水肿和高脂血症为主要表现.本病的发病率较高,国内报道占成人原发性肾小球肾炎(4298例)的8.8%,居第3位[1].其病变呈慢性进行性发展,约25%的患者最终出现肾功能衰竭[2],对激素和细胞毒药物的疗效反应欠佳,且有较大的毒副作用[3].中医中药治疗MN则显示出一定的优势,近年来,这方面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已广泛开展,并逐步深入.  相似文献   
118.
失语是中风的常见症状之一。据有关报道,30%~40%的脑血管病患者出现构音障碍,13%的患者长期存在该状态[1]。它严重影响着患者与他人的思想交流以及患者的日常生活。为此,我们采用自拟利言汤结合言语训练,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失语52例,并与常规药物治疗的30例进行疗效对比,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82例均系河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和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急性缺血性中风依据1986年全国第2次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将符合缺血性中风的病例随机纳入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病情按言语障碍程…  相似文献   
119.
目的 基于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Unc-51样激酶1(AMPK/mTOR/ULK1)信号通路介导的自噬探讨芪黄益气摄血方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模型小鼠的作用机制。方法 5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芪黄益气摄血方高、低剂量组和强的松组,每组10只。采用豚鼠抗小鼠血小板血清(APS)腹腔注射方法,建立ITP小鼠模型;注射APS后的第8天,各组分别灌胃给药,连续14 d。检测外周血血小板计数(PLT)和血红蛋白(Hb)浓度变化;分离脾脏、胸腺组织,称质量,计算脏器指数;取胸骨做骨髓涂片,显微镜下进行骨髓巨核细胞分类;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血小板生成素(TPO)、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γ干扰素(IFN-γ)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脾脏AMPK、mTOR、ULK1、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自噬关键分子酵母Atg6同系物(Beclin1)、p62 mRNA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脾脏AMPK、p-AMPK、p-mTOR、p-ULK1、LC3Ⅱ/LC3Ⅰ、Beclin1、p6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外周血PLT计数、Hb及TPO水平明显下降(P<0.05,P<0.01),脾脏和胸腺指数显著升高(P<0.01),骨髓产板巨核细胞数显著减少(P<0.01),血清IL-6、TNF-α、IFN-γ水平显著升高(P<0.01),而IL-10、TGF-β1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芪黄益气摄血方高、低剂量组及强的松组显著增加模型小鼠PLT计数、TPO水平(P<0.01),明显降低脾脏和胸腺指数(P<0.05,P<0.01),明显增加骨髓产板巨核细胞数(P<0.05,P<0.01),明显降低血清IL-6、TNF-α、IFN-γ水平(P<0.05,P<0.01),明显提高IL-10、TGF-β1水平(P<0.05,P<0.01);与芪黄益气摄血方低剂量组比较,芪黄益气摄血方高剂量组和强的松组在改善PLT计数、细胞炎性因子水平方面呈现不同程度的显著性差异(P<0.05,P<0.01)。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脾脏AMPK、LC3、Beclin1 mRNA和p-AMPK/AMPK、LC3Ⅱ/LC3Ⅰ、Beclin1蛋白表达均明显上调(P<0.05,P<0.01),mTOR、ULK1、p62 mRNA和p-mTOR、p-ULK1、p6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芪黄益气摄血方高、低剂量组及强的松组可明显下调脾脏AMPK、LC3、Beclin1 mRNA和p-AMPK/AMPK、LC3Ⅱ/LC3Ⅰ、Beclin1蛋白表达(P<0.05,P<0.01),同时明显上调mTOR、ULK1、p62 mRNA和p-mTOR、p-ULK1、p62蛋白表达水平(P<0.05,P<0.01)。结论 芪黄益气摄血方可能通过调控AMPK/mTOR/ULK1信号通路抑制自噬的过度发生,从而调节免疫失耐受,发挥治疗ITP作用。  相似文献   
120.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预测补肾活血汤干预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相关骨质疏松的潜在作用机制,并通过体外细胞模型进行实验验证。方法 首先通过网络药理学筛选补肾活血汤的主要有效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进一步获取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相关骨质疏松相关的疾病靶点。将二者的共同靶点信息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注释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其次利用生存分析网站(Kaplan-Meier Plotter)对关键靶点进行生存分析。最后通过体外实验噻唑蓝(MTT)比色法评估细胞增殖抑制活性,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验证关键靶点及通路,并使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评估关键靶点mRNA表达。结果 网络药理学研究共获得补肾活血汤活性成分716个,关键靶点249个,补肾活血汤和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相关骨质疏松的共同靶点135个,其中蛋白激酶B(Akt)1、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是两个关键靶点,靶点共涉及生物过程531种,细胞组成62种,分子功能162种,参与乳腺癌、内分泌抵抗等细胞信号通路145条;靶点有效地富集在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和低氧诱导因子(HIF)-1两条信号通路。体外实验中,MTT比色法显示,与空白组比较,22.5、45、90 g·L-1及45、90、180 g·L-1质量浓度的补肾活血汤作用48 h后分别能不同程度的降低人Luminal A型乳腺癌细胞系MCF-7和T47D细胞增殖率和细胞运动能力。将0、15、60 g·L-1的补肾活血汤干预MCF-7细胞48 h,Western blot实验表明,与空白组比较,不同质量浓度的补肾活血汤作用于MCF-7细胞中磷酸化(p)-PI3K、PI3K、p-Akt、Akt和HIF-1α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P<0.01),且呈浓度依赖性。采用Real- time PCR检测关键靶点HIF-1α的mRNA表达,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随浓度升高MCF-7细胞中HIF-1α的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且呈浓度依赖性。结论 补肾活血汤通过PI3K/Akt/HIF-1信号通路作用于关键靶点Akt1、HIF1A,进而干预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相关的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