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2篇
  免费   211篇
  国内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11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62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248篇
内科学   105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135篇
特种医学   35篇
外科学   91篇
综合类   580篇
预防医学   212篇
眼科学   13篇
药学   432篇
  10篇
中国医学   147篇
肿瘤学   97篇
  2024年   60篇
  2023年   174篇
  2022年   142篇
  2021年   241篇
  2020年   228篇
  2019年   284篇
  2018年   139篇
  2017年   167篇
  2016年   91篇
  2015年   134篇
  2014年   254篇
  2013年   223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31.
目的:分析肌电图检查对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3年9月期间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并随机选取60例体检中心健康志愿者,对两组患者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进行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尺神经以及胫神经的MCV和正中神经、腓肠神经、尺神经等SCV比之正常组,明显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2型糖尿病患者SCV与MCV之间的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MCV均在正常范围之内, SCV则明显低于正常值。2型糖尿病患者中存在临床症状的患者中其SCV(+)明显高于没有存在临床症状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电图检查对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分析具有显著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2.
目的:通过横断面调查对神经内科门诊认知障碍患者进行筛查。方法对患者采用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问卷调查表(IQCODE)、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认知障碍或痴呆判定对患者展开调查。结果在762例神经内科门诊患者中,共发现26例MCI患者,检出率为3.41%;33例痴呆患者,检出率为4.33%,其中16例AD ,10例VD,7例其他类型痴呆,占所有痴呆患者比例为48.5%、30.3%、21.2%;有8例以精神障碍或者记忆障碍为主诉就诊患者,就诊率为1.05%。其中MCI 患者3例,痴呆患者5例。结论在神经内科门诊中,医生应重视认知障碍的防治与筛查,作为常规检查项目使用。  相似文献   
133.
目的建立负压吸引激发兔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建立破裂斑块模型。方法将30只健康雄性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n=10)、高脂饲养组(n=10)和球囊损伤+高脂饲养组(n=10)。饲养8周后,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颈总动脉内径、内-中膜厚度(IMT)及颈动脉血流速度等,评估动脉IMT与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采用"腔外负压"法诱导斑块破裂并处死动物,观察诱发斑块破裂成功率,在肉眼及光镜下观察颈动脉内膜形态特征。结果球囊损伤+高脂饲养组、高脂饲养组的颈总动脉血流速度显著快于对照组,IMT显著厚于对照组,颈总动脉内径显著短于对照组;球囊损伤+高脂饲养组的颈总动脉内径显著短于高脂饲养组,IMT显著厚于高脂饲养组,颈总动脉血流速度显著快于高脂饲养组(P〈0.05)。球囊损伤+高脂饲养组可见平滑肌细胞增生,脂质、炎症细胞、泡沫细胞浸润,符合不稳定性斑块特征,有8例诱发斑块破裂,1例死亡;高脂饲养组可见内膜下脂质沉积,炎症细胞浸润,但内皮细胞完整,内弹力板排列整齐,1例诱发斑块破裂,无动物死亡;对照组内皮细胞完整,中层平滑肌细胞排列整齐,无一例诱发斑块破裂,无动物死亡。结论本实验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模型成功率高,动物死亡率低,实验操作简便易行,为冠心病的生理、病理及药物学效应方面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实验平台。  相似文献   
134.
目的:研究地诺前列酮栓(欣普贝生)用于足月引产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40例有引产指征的单胎初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欣普贝生治疗组)64例和对照组(缩宫素治疗组)76例。比较两组孕妇用药后促宫颈成熟有效率、引产效果、分娩情况、新生儿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促宫颈成熟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为7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从开始用药至临产的时间研究组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阴道分娩率为70.31%,对照组为47.3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后出血量和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欣普贝生的主要副作用是子宫过度刺激,发生率为3.12%。结论:地诺前列酮栓(欣普贝生)促宫颈成熟效果优于缩宫素,可安全、有效地用于足月引产。  相似文献   
13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减退相关临床影响因素。方法超声心动图检查2013年1月-2013年8月住院的724例2型糖尿病患者。结果 (1)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左室舒张功能减退的发生率为73.8%;在年龄、Hb A1c、糖尿病病程、BMI、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方面,糖尿病合并左室舒张功能减退组与无左室舒张功能减退组患者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3.416、10.227、12.218、4.42、21.823、10.974、7.838、26.145,P=0.000、0.001、0.000、0.000、0.035、0.005、0.000);(2)2型糖尿病患者的年龄、BMI和Hb A1c与左室舒张功能减退有显著相关性(OR=1.175、1.248、1.383,P=0.000、0.017、0.029)。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左室舒张功能减退相当常见,糖尿病年龄、BMI和Hb A1c是影响左室舒张功能减退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6.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支架植入术对帕金森病伴认知功能损害的影响。方法选取有认知功能障碍的帕金森病伴颈内动脉狭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具有颈内动脉支架植入适应证的患者行颈内动脉支架植入术,在支架植入前、植入后1个月、3个月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al Cognitive Assessment ,MOCA)评分。结果入选患者均成功植入颈内动脉支架,围手术期无并发症发生,术后残余血管狭窄<10%;术前1个月、术后1个月及3个月MMSE、MOCA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内动脉支架植入术可改善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37.
138.
目的探求结肠息肉样早癌的早期相关性炎症因子及抑癌基因指标,以期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指导。方法通过结肠镜检查结肠息肉样变350例患者,电子结肠镜下息肉行粘膜切除(EMR)或剥离(ESD)后病理学检查证实结肠息肉样早癌变病例120例,检测血清促炎因子TNF-a、IL-6、Cox2及抑炎因子IL-10水平,并检测组织抑癌基因APC、PTEN、PHLPP的表达及230例单纯腺息肉患者与200例查结肠镜提示结肠粘膜正常对照组以上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病理活检证实结肠息肉癌变组与单纯结肠腺息肉组、正常结肠组比较,血清促炎因子IL-6、Cox2表达量增高(P〈0.05),抑炎因子IL-10检测量减低(P〈0.01),抑癌基因APC、PTEN、PHLPP,表达水平减低(P〈0.01),血清TNF-a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血清一些促炎症因子及抑炎症因子检测水平变化,与结肠息肉组织抑癌基因表达基本相一致,能对部分结肠早癌筛查及诊断提供临床指导,促炎症因子及抑炎症因子可能参与结肠息肉向早癌的演进。  相似文献   
13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以及复发率,探讨电针配合西药治疗的作用机理,为三叉神经痛的患者寻求更为广泛、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病人。A组为对照组,给予口服卡马西平药物治疗。B组为治疗组,选用卡马西平治疗的同时给予电针治疗。结果两组的治疗疗效比较AB两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人经过治疗后都得到了适当的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疼痛程度的各自比较结果数据资料显示(P〈0.05)均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的疼痛程度比较结果数据资料显示(P〉0.05),无显著性差异。结论①电针配合西药共同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对降低患者的发病效率与发病疼痛程度有显著的效果;②电针配合西药共同治疗原发性叉神经痛的效果与单纯西药卡马西平的治疗效果相近,同时没有出现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0.
目的:探讨和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控制水平和体内血尿酸的相互关系。方法选取本院自2012年10月-2013年9月期间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血糖水平是否大于6.1 mmol/L分成A、B两组,以正常的体检患者(C组)为参照,测定三组受检者的FBS、C r和UA以及BUN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通过实验室检查,T2DM患者中的A组和体检正常的C组进行对比,FBS、Cr和BUN指标都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但UA指标存在显著性的差异(P〈0.05)。此外, T2DM患者中的B组和C组进行对比,FBS和UA指标存在显著性的差异(P〈0.01),且Cr和BUN指标也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另根据上述数据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C两组患者的FBS指标和UA、C r及BUN指标之间没有相关性。但B组患者存在着正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309,0.172和0.150)。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平时的FBS指标升高,或者导致UA指标的升高,可能是该类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