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5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8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8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1.
[摘要] 目的 探讨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与结直肠癌(CRC)患者术后复发的关联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在该院接受术后化疗的118例CR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5例,女53例;年龄27~82(61.4±11.4)岁;结肠癌69例,直肠癌49例。采用Cox回归模型探讨影响患者术后复发的因素。采用ROC曲线法分析SII预测患者术后复发的效能,并根据截断值将研究对象分为高SII组(SII≥655.68×109/L,n=54)和低SII组(SII<655.68×109/L,n=64),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采用生存分析探讨两组无复发生存(RFS)时间的差异。结果 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较高的SII和CA19-9水平是影响CRC患者术后RF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II预测术后复发的截断值为655.68×109/L,其对应的灵敏度为76.67%,特异度为86.21%,具有预测价值(AUC=0.855,P=0.000)。高SII组Ki-67≥60%、CA19-9>39 ng/ml的人数比例显著大于低SII组(P<0.05),且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U)、单核细胞(MON)、血小板(PLT)水平高于低SII组,而淋巴细胞(LYM)水平显著低于低SII组(P<0.05)。高SII组的中位RFS时间为5.6个月(95%CI:5.1~6.1),低SII组的中位RFS时间为8.3个月(95%CI:7.6~9.0),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log-rank检验: χ2=29.330,P=0.000)。结论 SII可用于CRC患者术后RFS时间的评估,临床医师应对高SII值患者予以更多的关注,以尽早发现复发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92.
[目的] 构建下胫腓联合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为其生物力学研究提供方便快捷的数字化平台.[方法] 对一健康成年男性的右足进行螺旋CT扫描,获取CT图像后利用Mimics软件重建足部骨骼及外周软组织的三维结构,再经FreeForm雕刻软件处理后导入ANSYS软件,进而建立下胫腓联合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对模型有效性进行加载与验证.[结果] 下胫腓联合三维有限元模型经加载后与自身验证相应数据对比,结果具有一致性.[结论] 建立了下胫腓联合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较客观地反映了其解剖结构和力学特性,可为下胫腓联合的进一步研究提供良好平台.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影响重型颅脑创伤(sTBI)患者去骨瓣减压术(DC)后发生创伤后脑积水(PTH)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四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49例行DC的sTBI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时间均多6个月。观察术后PTH的发生时间,分析性别、年龄、有无高血压和糖尿病病史、入院时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是否为开放性脑损伤、有无脑疝、损伤类型和损伤部位、Fisher分级、有无脑室积血、中线偏移程度、去骨瓣减压术的侧别、是否行脑室外引流术、昏迷持续时间、有无骨窗疝及硬膜下积液发生部位对PTH的影响,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影响PTH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术后6个月,349例患者中共103例(29.5%)发生PTH,其中88.3%(91例)发生于术后0~3个月,1~2个月发生率最高,占46.6%(48例)。与246例非PTH组比较,103例PTH组患者入院时GCS更低、术前Fisher分级高,行双侧DC的比率高,术后出现骨窗疝,颅内感染,昏迷时间>30 d,对侧、双侧及半球间硬膜下积液的发生率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他因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昏迷时间>30 d(0R=3.640,95%CI:1.956~6.772)、双侧硬膜下积液(0R=3.995,95%CI:1.612~9.901)及半球间硬膜下积液(0R=5.324,95%CI:2.310~12.271)是影响DC后PTH发生的危险因素(均P<0.001)。结论DC术后1~2个月是发生PTH的高峰期;术后昏迷时间>30 d、双侧和半球间硬膜下积液的患者有发生PTH的风险。  相似文献   
94.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14):1303-1307
[目的]通过构建准确完整的全足三维有限元模型并进行应力分析,模拟后足踩地过程,以此探究前踝多发撞击的生物力学机制。[方法]在中立位无负重状态下,基于踝关节解剖结构,构建包括骨与足周围软组织及关节韧带的全足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与既往研究结论相对比,验证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并对模型设定边界条件、施加载荷进行应力分析,研究前踝在后足踩落地过程中的应力分布及位移情况。[结果]建立了包含28块骨性结构、56条韧带及足周围软组织的全足三维有限元模型,共219 599个节点,938 845个单元,模型具有较好的几何相似性。有限元分析的结果表明,随着足跟逐渐踩地,前踝始终为应力集中和位移最大的区域,距骨前外侧应力峰值从0.058 MPa增加到了0.225 MPa,距骨头的最大位移量从0.563 mm增加到了1.626 mm。[结论]在正常的落地过程中,前踝不仅应力值始终最大,而且位移量也始终最大,因此前踝关节容易发生撞击。  相似文献   
95.
目的 探讨血清CRP、载脂蛋白A1(ApoA1)及CRP与ApoA1比值(CRP/ApoA1)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因胸痛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904医院住院治疗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533例患者.根据Gensini积分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冠状动脉正常组(Gensini积分为0分,n=118)、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Gensini积分为1~18分但不满足冠心病诊断,n=109)和冠心病组(Gensini积分为1~180分且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n=306).依据Gensini积分将冠心病患者分为轻度病变组(Gensini评分为1~<30分,n=177)和重度病变组(Gensini评分为30~180分,n=129).根据血管病变数目将冠心病患者分为冠状动脉单支血管病变组(n=147)、冠状动脉双支血管病变组(n=90)、冠状动脉3支及以上血管病变组(n=69).记录各组患者的血清CRP、ApoA1、白蛋白等血液学指标,并计算CRP/ApoA1.采用多因素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确定冠心病及重度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ROC曲线分析CRP/ApoA1对冠心病、冠心病重度病变、冠状动脉3支及以上血管病变的预测价值,并与CRP/白蛋白比值(CAR)、CRP和ApoA1的预测价值进行比较.结果 冠心病组患者的CRP/ApoA1高于冠状动脉正常组(P<0.01),冠心病重度病变组患者的CRP/ApoA1高于冠心病轻度病变组(P<0.01).多因素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提示CRP/ApoA1是冠心病和冠心病重度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OR=2.171,95%CI 1.293~3.647,P<0.01;OR=6.306,95%CI 3.591~11.073,P<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CRP/ApoA1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419,P<0.01),且CRP/ApoA1与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支数呈正相关(r=0.431,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RP/ApoA1对冠心病、冠心病重度病变和冠状动脉3支及以上血管病变有较高的预测价值(AUC值分别为0.704、0.796、0.820),且均优于CAR(AUC值分别为0.684、0.783、0.806)、CRP(AUC值分别为0.682、0.778、0.800)和ApoA1(AUC值分别为0.641、0.669、0.6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CRP/ApoA1与冠心病及其病变严重程度相关,其诊断价值优于CAR、CRP、ApoA1,可用于冠心病的诊断与病情评估.  相似文献   
96.
王涵  王玉海 《解剖学杂志》2018,41(2):175-178
目的:为经口入路至颈静脉孔区处理颈静脉孔区病变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显微镜下对经彩色乳胶灌注成人尸头湿标本的颈静脉孔区经口入路进行解剖,观察路径中组织结构的暴露情况和走行关系,定位相关解剖标志,记录测量数据。结果:尸头标本的颈静脉孔区颅外部分均显露良好,可暴露自颈动脉嵴内侧至枕骨髁后外侧缘和中线至茎突根部区域,磨除颈静脉孔前内侧骨质后,可观察到岩下窦、Ⅸ~Ⅺ神经在孔内走行和毗邻关系。测量相关参数,枕髁前缘距舌下神经管外口前缘(12.47±1.49)mm;舌下神经管外口上缘距颈动脉嵴内侧(9.90±1.40)mm等。结论:经口入路可较好的暴露颈静脉孔区前内侧,以枕髁和颈动脉嵴为解剖标志,有助于避免此入路处理颈静脉孔区病变时对重要血管和神经的损伤。  相似文献   
97.
目的评价颌间牵引钛钉在颌骨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50例颌骨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辅助应用颌间牵引钛钉行颌间固定,术后行颌间牵引,临床观察其应用效果。结果 50例均恢复至原有咬合关系;268颗牵引钛钉中,除11颗钛钉被黏膜组织完全包裹外,均未出现其他并发症,牵引期间无钛钉松动脱落;影像学提示骨折断端对位良好,解剖复位43例,基本复位7例。结论颌间牵引钛钉操作简便,并发症少,对颌骨功能及咬合关系恢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8.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正畸埋伏阻生牙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7例恒牙埋伏阻生病例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并通过多面重建技术(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和容积再现技术(volume rendering,VR)对扫描图像进行后期处理,并对埋伏阻生牙进行定位诊断。结果:经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后的57例病例均清晰显示埋伏牙的牙体形态、位置以及与邻牙的关系。有助于定位埋伏阻生牙,确定治疗计划。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是一种高效准确的定位诊断埋伏阻生牙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
目的:了解正常颧弓三维有限元模型在不同载荷条件下的应力分布情况,探讨其生物力学行为。方法:利用螺旋CT扫描图像,通过相关软件建立颧弓三维有限元模型,在UGNX5.0中模拟载荷分别作用于颧弓外侧的前、中、后以及整个外侧部分,按10N、30N、60N、90N、120N、150N六个级别模拟六种工况,记录分析该有限元模型在不同工况下的应力及位移情况。结果:在六种工况下,除应力值大小不同外,应力集中部位固定,颧弓存在着三个应力较大的区域,分别为颧弓根部转折处、颧颞缝部位以及靠近颧骨端转折处。应力作用于颧弓中间部分时,模型最大应力值高于其他作用部位。结论:实验分析较好地解释了颧弓常见骨折部位的力学机理,为新型颧弓骨折固定装置的设计提供了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0.
目的分析脑外伤后早期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和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减少患者早期癫痫发作和改善预后。方法回顾2016年1月至2018年4月收治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外伤后早期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对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损伤部位、脑挫裂伤、凹陷性骨折、硬膜外血肿、脑内血肿、缺氧、低血压、低血钠、低血钙、低血镁、手术、预防性使用抗癫痫药物是早期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凹陷骨折、手术、预防使用抗癫痫药物、低血钠、低血钙、脑内血肿是早期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酗酒、合并症、手术、多次持续发作、脑内血肿为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论及时有针对性的处理原发性和继续性颅脑损伤,保证患者生命体征和内环境的稳定,及时控制患者早期癫痫发作以及减少合并症和并发症,可以减少外伤后早期癫痫发作并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