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0篇
  免费   214篇
  国内免费   159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277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288篇
内科学   159篇
皮肤病学   30篇
神经病学   42篇
特种医学   38篇
外科学   109篇
综合类   903篇
预防医学   90篇
眼科学   22篇
药学   206篇
  5篇
中国医学   102篇
肿瘤学   89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41篇
  2022年   90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92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85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151篇
  2012年   161篇
  2011年   213篇
  2010年   162篇
  2009年   198篇
  2008年   199篇
  2007年   186篇
  2006年   149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黄芪皂苷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免疫增强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黄芪皂苷(AS)增强巨噬细胞的免疫作用,探讨其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机理。方法:在体外培养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中加入不同浓度的AS后,观察其对巨噬细胞一氧化氮(NO)合成及对肿瘤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巨噬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变;应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术,结合特异性荧光探针Fluo-3/AM、观察AS引起巨噬细胞内Ca^2+的变化。结果:50~800μg/ml AS作用细胞24小时后,NO分泌量增加,杀瘤活性加强,且呈量-效依赖关系;400蜡/ml AS作用细胞24小时后,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可见细胞表面突起增多、增粗、增长;滑面内质网、溶酶体增多;50—800μg/ml AS作用细胞4小时后,细胞内Ca^2+的浓度升高,并与药物浓度呈正相关。结论:AS能增强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免疫作用;细胞内Ca^2+浓度的升高可能是AS激活巨噬细胞,发挥免疫调节作用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12.
目的了解壳聚糖/聚乳酸-乙醇酸共聚体(PLGA)人工神经移植物修复小鼠神经缺损后神经功能长时程恢复水平与再生神经成熟度。方法采用人工神经移植物桥接修复小鼠坐骨神经缺损(n=6),以自体神经修复(n=6)和缺损组(n=6)为对照,术后1年采用热痛阈测定、电生理学、激光多普勒血流检测评定神经功能,采用靶肌湿重比、组织学和电子显微镜等技术综合评定神经重支配和再生神经成熟度。结果人工神经移植物组足底痛觉反应潜伏期、神经源性血管扩张程度、腓肠肌复合肌动作电位(CMAPs)波幅和潜伏期、靶肌湿重比、再生轴突数量等指标与自体神经修复组相近,但与健侧相比CMAPs潜伏期较长,髓鞘较薄,轴突直径分布滞后。结论人工神经移植物修复小鼠神经缺损术后1年感觉及自主神经功能、再生神经数量和靶肌重支配水平与自体神经修复相当,但再生神经纤维成熟度未达正常。  相似文献   
113.
为了探讨突触后密度蛋白-95(PSD-95)在周围神经损伤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本实验建立大鼠坐骨神经夹伤模型,采用荧光定量PCR(real-timePCR)和Western blotting对PSD-95 mRNA及其蛋白水平进行定量检测,应用免疫荧光双标技术观察PSD-95与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的共定位情况。结果显示,PSD-95 mRNA及其蛋白在正常坐骨神经中度表达,损伤后迅速下降;PSD-95 mRNA从损伤后2d开始表达上调;而其蛋白水平于损伤后1周明显升高。免疫荧光双标染色证实在坐骨神经损伤后1周PSD-95与nNOS共定位于Schwann细胞上,而与神经丝蛋白NF-200共定位不明显。本研究结果提示PSD-95通过nNOS参与了周围神经损伤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114.
目的探讨人体寄生虫学双语教学在护理本科学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007级护理学专业的人体寄生虫学教学中,将83名学生随机分成双语教学组(45人)和中文教学组(38人)进行教学。结果两个教学组在考试总成绩和试题得分上虽未见明显差异(P〉0.05),但是调查问卷显示双语教学对于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学习专业词汇的能力、英语水平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结论在护理学本科生中开展人体寄生虫学双语教学是可行的,对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5.
目的 观察内毒素,脂多糖(LPS)致伤小鼠肺组织中Src抑制的蛋白激酶C的底物(SSeCKS)的表达变化和细胞定位。方法 腹腔注射LPS制备小鼠内毒素肺损伤模型,依据注射时相和剂量不同随机分组。用Real-time 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肺组织SSeCKS的mRNA和蛋白质水平表达情况,间接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SSeCKS在肺组织中的细胞定位。结果 SSeCKS表达水平与LPS用量呈现剂量和时间依赖关系:1、5、10和15mg/kg组SSeCKS mRNA水平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注射剂量增高SSeCK SmRNA表达量亦逐渐增高;不同时相LPS(5mg/kg)注射后肺组织中SSeCKS mRNA水平表达呈动态变化过程,1h开始增高,3h达到表达高峰,12h降至正常水平;SSeCKS蛋白水平表达变化与mRNA水平变化相一致。SSeCKS在肺组织中定位于肺泡间隔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结论 SSeCKS是炎症反应蛋白,其表达量与炎症的严重程度相关。内毒素可诱导肺泡间隔毛细血管内皮细胞SSeCKS表达上调。  相似文献   
116.
目的:观察麋鹿角醇提液对正常小鼠细胞因子白介素2(IL-2)和γ干扰素(IFN-γ)的影响.方法:30只ICR小鼠随机分成3组:正常组、麇鹿角醇提液低剂量组(2 g·kg~(-1)·d~(-1))、高剂量组(4 g·kg~(-1)·d~(-1)),灌胃给药,连续7 d.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IL-2,IFN-γ的浓度,RT-PCR法检测脾淋巴细胞IL-2,IFN-γ mRNA的表达.结果:麋鹿角醇提液高剂量组小鼠血清中IL-2和IFN-γ的浓度升高,脾淋巴细胞IL-2,IFN-γ mRNA的表达增强.结论:麋鹿角醇提液能促进正常小鼠细胞因子IL-2,IFN-γ的分泌与表达,增强其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17.
目的:观察丹参、心得安对门脉高压大鼠肝纤维化指标及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采用CCL4加酒精饮料制作大鼠门脉高压模型,造模4周后分别给大鼠服用丹参、心得安,造模结束后处死大鼠,颈动脉取血,用放免法检测正常组、模型组、心得安治疗组、丹参治疗组大鼠血浆胃肠激素(胃动素、胃泌素、胰高血糖素)的含量、肝纤维化指标。结果:心得安组CIV、LN、PC Ⅲ与模型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HA明显升高(P〈0.05)。心得安组胃动素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无明显改善(P〉0.05),胃泌素、胰高血糖素明显下降(P〈0.05)。丹参治疗组胃泌素、胃动素、胰高血糖素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明显下降(P〈0.01或P〈0.05)),与心得安治疗组比较胃动素、胃泌素、胰高血糖素下降明显(P〈0.05)。结论:丹参能有效降低门脉高压大鼠肝纤维化指标,调节胃肠激素,疗效优于心得安治疗组。其作用机理可能与其良好的抗肝纤维化、阻止肝硬化形成、调节胃肠激素水平、改善肝功能等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18.
正肺癌是全世界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疾病,目前手术治疗是首选治疗方法~([1—2])。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今的疾病治疗已从以往的只以疾病为中心,逐渐转向以患者为中心,这要求医务工作者将循证医学与个体化相结合,采用综合措施给患者提供最佳手术方案,由此产生了手术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的理念。加速康复外科也称快速康复外科,最早出现是在90年代,由丹麦的外科医生Kehlet和Wilmore提出并开展~([3])。  相似文献   
119.
目的 探讨胰蛋白酶对皮肤鳞状细胞癌A431细胞增殖、迁移和黏附能力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胰蛋白酶处理A431细胞,通过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筛选胰蛋白酶作用的最佳浓度;流式细胞仪检测癌细胞增殖周期细胞百分率和增殖率;划痕和Transwell小室实验分别检测癌细胞在二维和三维空间的迁移能力;纤连蛋白粘附试验检测癌细胞的黏附潜能。 结果 用不同浓度胰蛋白酶处理A431细胞,通过检测细胞生长活性发现,随着胰蛋白酶浓度升高,A431细胞增殖活性增加;100 nmol/L胰蛋白酶处理A431细胞后,与对照组相比,G1期细胞比例减少,S期细胞比例增高,细胞增殖指数、细胞迁移能力和黏附潜能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 结论 胰蛋白酶能促进A431细胞增殖、迁移和黏附。  相似文献   
120.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FP)、α-L-岩藻糖苷酶(AFU)、亮氨酸氨基肽酶(LAP)在原发性肝癌(PHC)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探讨3种指标联合检测在PH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1月至2016年1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50例PHC患者为PHC组,同时随机选择2016年1月体检的42例健康人为健康对照组。利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中AFP水平,利用速率法检测AFU、LAP水平。结果 PHC患者血清AFP、AFU、LAP浓度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项指标联合检测阳性率为83.76%,较AFP、AFU、LAP单项检测及两两结合检测阳性率均高;绘制AFP、AFU、LAP的ROC曲线,计算AUC分别为0.849 3、0.759 8、0.880 0,有一定的准确度。结论AFP、AFU、LAP在PHC的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价值,3项联合检测可以提高PHC诊断的阳性率、灵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