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0篇
  免费   214篇
  国内免费   159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277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288篇
内科学   159篇
皮肤病学   30篇
神经病学   42篇
特种医学   38篇
外科学   109篇
综合类   903篇
预防医学   90篇
眼科学   22篇
药学   206篇
  5篇
中国医学   102篇
肿瘤学   89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41篇
  2022年   90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92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85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151篇
  2012年   161篇
  2011年   213篇
  2010年   162篇
  2009年   198篇
  2008年   199篇
  2007年   186篇
  2006年   149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4 毫秒
1.
2.
目的:探讨海绵窦上段动眼神经的应用解剖并讨论其临床意义。方法:经血管灌注后观测10例尸颅的海绵窦上段动眼神经及其毗邻与血供。结果:海绵窦上段动眼神经与海绵窦上段背侧紧邻海马钩回,内侧与视交叉、后交通动脉毗邻,外上与脉络膜前动脉相邻,腹侧紧贴鞍背突。海绵窦上段动眼神经80%未见神经外营养血管,可见20%后交通动脉发出1~2根分支进入神经。结论:海绵窦上段动眼神经毗邻结构复杂,滋养血管细小;在海绵窦上缘手术时,应特别注意辨认和保护动眼神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蛋白D3(Cyclin D3)在横断性脊髓损伤(tSCI)后的表达变化以及定位情况。方法 将48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8组:正常对照组,T9横断伤2、8h、1、3、5、7和14d组,每组6只。采用Western blot测定损伤后各时间段Cyclin D3蛋白水平在脊髓中的表达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yclin D3在正常以及损伤后脊髓中的分布和定位。结果 West—emblot显示,Cyclin D3蛋白水平在tSCI后头、尾段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尾段明显:Cyclin D3的表达于损伤后8h开始逐渐升高,3d达到高峰,一直持续到第5天,之后逐渐下降。免疫组织化学表明Cyclin D3在正常脊髓中均匀分布,损伤后3d,Cyclin D3在脊髓白质和灰质中表达明显增强;免疫荧光双标记表明Cyclin D3与神经元的标记物neuronal nucleus(NeuN)、少突胶质细胞标记物cyclic nucleotide 3’phosphohydrolase(CNPase)有明显共定位,与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gt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和小胶质细胞标记物OX-42也存在部分共定位。结论脊髓损伤后Cyc—lin D3蛋白水平呈现明显的时相变化,并且与神经元、少突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存在共定位,提示Cyclin D3参与了脊髓损伤后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观察中药知母对醛糖还原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建立一种适用于筛选中草药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的模型。方法:大鼠12只随机分成3组:空白对照组、知母组、阳性药物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知母水提液、依帕司他水溶液灌胃。采用“通法”给药方案制备含药血清,部分血清经过丙酮预处理。将知母水提液和含药(知母)血清分别加人体外建立的以DL-甘油醛为底物、NADPH为辅酶的醛糖还原酶活性测定体系。结果:丙酮处理过的空白血清较未处理的空白血清对酶活性的影响更小;知母水提液对醛糖还原酶抑制率达99%,含药(知母)血清对醛糖还原酶抑制率达67%。结论:运用血清药理学实验方法建立的筛选模型能有效、可靠的进行中草药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的筛选。  相似文献   
5.
臀上皮神经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阐明臀上皮神经临床意义。方法:解剖20具尸体(40侧)腰臀区,对臀上皮神经及相关结构进行解剖、观察、分析。结果:40侧腰臀区共发现138支臀上皮神经。在神经出胸腰筋膜后层处的卵圆形空隙有27个,其剩余空间周围见有脂肪组织。结论:臀上皮神经穿出胸腰筋膜后层处的卵圆形空隙为引起脂肪组织疝出、卡压神经引发腰痛的薄弱点。  相似文献   
6.
苦参素穴位注射对大鼠肝癌及PCNA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苦参素足三里注射对大鼠实验性肝癌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以2-乙酰氨基芴(2-AAF)喂饲SD大鼠制备肝癌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苦参素腹腔注射(OM ip)对照组和苦参素足三里(OM ZSL)小剂量治疗组。实验至12周末,肝组织匀浆检测丙二醛(MDA)、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肝组织电镜检查;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的表达。结果:OM ZSL小剂量治疗组、OM ip对照组肝组织中MDA含量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GST活力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肝组织病理变化明显减轻;肝癌组织中PCNA蛋白的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结论:OM ZSL小剂量给药能治疗或延缓2-AAF诱发大鼠肝癌的发生,其部分机制可能通过减少MDA的生成、增加GST活力,减轻肝细胞损伤而产生间接治疗作用;通过抑制肝癌大鼠肝组织中PCNA蛋白的表达,抑制肝癌细胞过度增殖,从而阻止或延缓大鼠肝癌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1(ApoA1)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与中青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病变程度及炎症反应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和如皋市人民医院就诊的中青年冠心病患者13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4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5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38例;病变支数:单支病变59例,双支病变39例,三支病变32例;按照狭窄程度分为轻度46例,中度54例,重度30例。另取同期该院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或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1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HDL-C/ApoA1、MCP-1、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肌酸激酶(CK)、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白细胞计数(WB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T2)及Gensini评分。结果 观察组HDL-C/ApoA1低于对照组(P <0.05),MCP-1、CK-MB、CK、cTnⅠ、WBC、hs-CRP、ST2高于对照组(P <0.05)。AMI和...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正常大鼠大脑皮质额、顶、枕、颞叶的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神经元及NOS阳性终末的分布,尤其注意它们与皮质微血管的关系。方法:采用NADPH-d组化方法。结果:NOS阳性神经元在皮质各层散在分布,数量较少,额、顶叶约半数的NOS神经元直接与皮质血管构成接触,枕、额叶中约三分之一的NOS神经元与皮质血管构成接触。而NOS阳性纤维多且密集成网状,额、顶叶的终末数量明显多于枕、颞叶,其中6%~7%的阳性终末分布至血管壁。结论:大脑皮质内的NOS神经元及NOS阳性终末参与皮质微循环的调节。  相似文献   
9.
为了观察人工组织神经移植物对大鼠坐骨神经非新鲜损伤的修复作用。我们在成年SD大鼠左侧股中部切除部分坐骨神经制造神经缺损模型。15d后,实验组(9只)用人工组织神经移植物修复神经缺损,自体神经修复作为阳性对照(6只),保持神经缺损为阴性对照(6只)。第二次手术后3个月,电生理学、形态学结果显示实验组的再生神经虽略差于自体对照组,但明显优于缺损对照组,腓肠肌的萎缩形态学指标变化则较接近自体对照组。实验结果表明人工组织神经移植物对已缺损15d的大鼠周围神经具有较好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大鼠FEZ1基因的克隆及其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轴突成束和延伸蛋白ζ-1(fasciculationandelongationproteinzeta-1,FEZ1),是线虫UNC-76蛋白在哺乳动物中的一种同系物,与轴突向外生长、成束、延伸相关。为了克隆该蛋白的基因并观察其在中枢神经系统(CNS)的表达情况,本研究通过FEZ1的特异引物从SD大鼠脑组织中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获得FEZ1基因;通过RT-PCR法分析FEZ1在生后7d的SD大鼠CNS的不同部位(大脑皮层、嗅球、脊髓)的表达情况。成功获得FEZ1的基因克隆,并观察到生后7d的SD大鼠的大脑皮层、嗅球、脊髓内均有FEZ1表达,且脊髓的表达水平较高。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大鼠FEZ1基因的生物学活性及在神经系统内的表达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