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1篇
  免费   121篇
  国内免费   40篇
耳鼻咽喉   12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48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475篇
内科学   67篇
皮肤病学   14篇
神经病学   27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科学   139篇
综合类   523篇
预防医学   159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200篇
中国医学   137篇
肿瘤学   48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108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171篇
  2013年   150篇
  2012年   162篇
  2011年   156篇
  2010年   123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观察二氧化锆髓腔固位冠在短冠磨牙保存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34颗短冠磨牙,先经根管治疗及龈上洁治术,1~2周后预备剩余牙冠以及髓腔,硅橡胶印模、灌模,经过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CAD)和计算机辅助制作技术(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CAM)制备出二氧化锆髓腔固位冠,树脂粘结剂粘固,并于6个月、1年后复查。结果:132颗髓腔固位冠无松动,边缘密合,可发挥正常咀嚼功能,美观效果良好,牙龈无明显红肿,只有两颗牙齿修复失败。结论:二氧化锆髓腔固位冠用于短冠磨牙修复可取得良好的效果,是一种很好的修复选择。  相似文献   
62.
本研究通过分析直肠的局部解剖学特点,总结腹腔镜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中的关键步骤、解剖层次及操作技巧.收集32例行腹腔镜TME的患者资料,对术中Toldt间隙及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游离,骶前间隙、直肠侧韧带及直肠前方间隙分离等术中关键步骤、解剖平面及操作技巧进行观察和描述.Toldt线是进入侧后方解剖平面的标志线,Toldt间隙是起始解剖的标准外科平面,直肠后壁为天然的外科平面,Toldt间隙和骶前间隙为相互延续的筋膜间隙,Denonvilliers筋膜是直肠前分离的标志平面.这些直肠局部解剖学特点对根治性直肠癌手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血浆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辅助性T细胞(Th17)/调节性T细胞(Treg)轴功能平衡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自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扬州大学医学院收治的87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49例患者初次发作(初发组)、38例患者为脑卒中复发(复发组),并随机选取5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各组研究对象的Th17、Treg细胞百分率,血清维甲酸相关孤儿受体γt(RORγt)mRNA、抗人叉头状转录因子(Foxp3)mRNA、血浆ox-LDL水平,以及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23(IL-23)、转化生长因子(TGF-β)等Th17/Treg轴相关效应分子水平。结果初发组、复发组外周血中Th17细胞百分率、Th17/Treg比值、RORγt mRNA、血浆ox-LDL、IL-6、IL-17、IL-23水平高于对照组,Treg细胞百分率、Foxp3 mRNA、IL-10、TGF-β水平低于对照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复发组外周血中Th17细胞百分率、Th17/Treg比值、RORγt mRNA、血浆ox-LDL、IL-6、IL-17、IL-23水平高于初发组,Treg细胞百分率、Foxp3 mRNA、IL-10、TGF-β水平低于初发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ox-LDL与Th17细胞百分率、Th17/Treg比值、RORγt mRNA、IL-6、IL-17、IL-23呈正相关(P<0.05),与Treg细胞百分率、Foxp3 mRNA、IL-10、TGF-β呈负相关(P<0.05)。结论 ox-LDL水平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中显著升高,且预后越差的患者,ox-LDL水平越高,其可能通过诱导Th17/Treg的轴功能失衡而参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64.
孤立性肺结节是一个普通的医学问题,但诊疗起来十分复杂.其发病原因仍不清楚.术前对孤立性肺结节作出明确的诊断一直以来都是临床上的一个挑战.对临床医师和放射科医师最主要的问题是鉴别孤立性肺结节的良恶性,并让孤立性肺结节患者及时接受有效的治疗.目前许多孤立性肺结节的临床特征和检测方法已经用来诊断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但这些均不能完全对其进行鉴别.最近的一些进展为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和治疗带来了质的进步.本文就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评估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5.
目的 分析和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轻型非梗阻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及手术时机.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2015年9月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7例胆囊结石并发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54例入院约2周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为研究组,53例保守治疗后3个月后延期手术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效果、手术时间、总住院时间及总费用.结果 两组均无死亡病例,无胆道损伤及胆瘘,研究组总住院时间[(19.8±2.6)d]少于对照组[(26.5±3.5)d]、住院总花费[(2.6282±0.2451)万元]少于对照组[(3.2892±0.3982)万元]、胰腺炎复发率(0)低于对照组(9.4%),研究组肝功能好转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并发症、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胆囊结石并发急性轻型非梗阻性胆源性胰腺炎病例,先行积极保守治疗,2周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安全、可靠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可促进患者恢复,并有效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66.
目的 分析食管癌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并同步化疗后的初期疗效及发生急性放射性肺损伤情况,进一步探讨急性放射性肺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扬州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收治的96例食管癌患者,均接受IMRT并同步FP(5–氟尿嘧啶+顺铂)方案化疗,回顾性收集其一般资料。根据美国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Radiation Therapy Oncology Group,RTOG)急性放射性肺损伤分级标准分为急性放射性肺损伤组(1~4级,25例)和无急性放射性肺损伤组(0级,71例),分析食管癌患者IMRT后的初期疗效及急性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状况,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食管癌患者IMRT后急性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食管癌患者IMRT并同步化疗初期疾病控制率为71.88%(69/96),96例食管癌患者IMRT后急性放射性肺损伤发生25例,急性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率26.0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卡氏评分70~80分、合并基础肺部疾病、计划靶区体积≥36.7cm3、全肺平均剂量≥10Gy是食管癌患者IMRT后急性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OR=2.261,1.976,2.190,4.141,2.450,P<0.05)。结论 食管癌IMRT并同步化疗后的初期疗效好,但急性放射性肺损伤发生风险较高;食管癌IMRT后急性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与淋巴结转移、卡氏评分70~80分、合并基础肺部疾病、计划靶区体积≥36.7cm3、全肺平均剂量≥10Gy等多种因素有关,临床可据此进行针对性干预,进而降低食管癌IMRT并同步化疗后和急性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67.
目的观察磷酸化CREB(p-CREB)在脑震荡大鼠海马区的表达。方法在多聚甲醛固定的海马脑薄片上,用免疫组化法观察p-CREB在海马CA1区的表达。结果p-CREB在脑震荡大鼠海马结构CA1区的表达,1~72h增多(P〈0.05),7d后降至正常。结论p-CREB在脑震荡大鼠海马内伤后早期表达增多,P-CREB可能具有神经保护因子的作用。  相似文献   
68.
中性粒细胞VCS参数临床价值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感染性疾病患者中性粒细胞VCS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Baekman—Coulter LH-750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细胞体积、高频电流传导、激光散射(VCS)技术,测定320例健康者和280例感染者的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体积(NEV)、浆核比例(NEC)、胞浆颗粒特性(NES)参数。结果与健康组比较,感染组中性粒细胞NEV增大,NEC,NES下降;对照组40名患者治疗前后,随着感染消除NEV下降,NEC,NES增大。结论感染可使外周血中性粒细胞NEV增大,NEC,NES下降,故监测中性粒细胞VCS值可预示感染,是观察疗效的一组重要的参数。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单隧道悬吊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方法和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8年1月间27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男19例,女8例,年龄平均(28±8)岁,排除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等。骨折按Meyers-Mckeever分型,Ⅱ型9例,Ⅲ型14例,Ⅳ型4例。本组患者均采用关节镜下单隧道缝线环绕固定方法治疗。定期复查X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Lysholm评分系统评价膝关节功能,疼痛采用视觉模拟法(VAS)进行评定;主观因素包括肿胀、关节稳定性及参加工作满意度;记录并发症。术前术后评分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 结果术后随访平均(18±6)个月。骨折均在3个月内愈合,无感染、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27例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正常,26例患者末次随访Lachman试验及前抽屉试验均阴性,1例患者随访体检时膝关节Ⅱ°松弛,自诉无腿软不稳现象。视觉模拟VAS评分平均为(1.0±0.6)分。术前膝关节Lysholm评分(42±9),末次随访膝关节Lysholm评分(9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2.365,P <0.01)。主观评价所有患者日常生活无明显影响。 结论关节镜下单隧道悬吊固定缝线技术治疗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手术操作创伤小,简单方便,骨折复位固定牢靠,术后功能恢复快,是一种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0.
目的评价三针法预防性回肠末端造口术的应用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18年8月期间收治的13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行末端回肠预造口的患者资料,造口方式采用改良三针法固定造口,即一侧腹直肌前后鞘缝合1针,再连针带线穿过肠系膜无血管区,然后在另一侧腹直肌前后鞘再缝合1针,出针后将缝线再由无血管区穿回对侧,收紧缝线;再将造口远近端肠管各固定1针于腹直肌前后鞘。继而开放造瘘口,并将造口肠管全层与皮肤间断缝合。 结果1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39.62±47.01)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56.15±32.54) ml,有1例患者术后出现造口皮肤黏膜分离,保守治疗后好转。其余患者均未发生造口黏膜与皮肤分离、造口塌陷、造口脱垂、造瘘口肠管坏死、狭窄、感染等并发症。 结论本术式操作简便、易于掌握,手术耗时相对减少,术后并发症少,便于还纳,进一步改进了回肠末端预防性造口的手术方式,一般情况良好,具有安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