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86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40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74篇
内科学   209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9篇
外科学   586篇
综合类   473篇
预防医学   5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26篇
中国医学   29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151篇
  2012年   255篇
  2011年   222篇
  2010年   167篇
  2009年   139篇
  2008年   124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110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目的探讨膜性肾病(MN)合并薄基底膜肾病(TBMN)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选择我院经肾脏活体组织检查(简称:肾活检)确诊为I期MN合并TBMN(I期MN-TBMN)患者7例,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并与同期的I期MN及单纯的TBMN进行比较。结果7例I期MN—TBMN患者占同期所有I期MN的1.49%(7/471例),均表现为持续性变形性镜下血尿、轻中度蛋白尿[(2.09±0.78)g/24h]和正常肾功能[SCr(65.30±14.09)/2mol/L];电镜超微结构显示肾小球基底膜(GBM)弥漫性变薄[GBM厚度(205.96±45.94)nm]伴上皮下块状电子致密物沉积,免疫荧光显示Ⅳ型胶原a3、a5链呈线条样沿GBM分布与正常肾组织相同。与同期原发性I期MN组相比,I期MN-TBMN组血尿发生率显著升高(P=0.015),蛋白尿程度显著降低(P=0.019)。随访时间(22.3±16.4)个月,I期MN—TBMN组较I期MN组血白蛋白水平显著增高(P=0.045),尿蛋白阴性患者比例显著增高(P=0.017)。结论少数原发性I期MN可与TBMN同时存在,I期MN-TBMN与原发性I期MN相比较血尿发生率升高,蛋白尿程度降低,临床相对较轻,预后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高糖对造影剂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将NRK52E细胞分成6组:正常对照组(A组);造影剂组(B组);葡萄糖(5mmol/L)+造影剂组(C组);葡萄糖(15retool/L)+造影剂组(D组);葡萄糖(30mmol/L)+造影剂组(E组);8]3203580+葡萄糖(30mmol/L)+造影剂组(F组)。F组SB203580(20μmol/L)在造影剂加入30min前加入。结果C组细胞葡萄糖作用6、12、24h及D、E组细胞葡萄糖作用6h,未见造影剂诱导的肾损伤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加重。D、E组细胞葡萄糖作用12h,造影剂肾损伤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重于B组,葡萄糖作用24h,肾损伤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重于葡萄糖作用12h,且E组重于D组(P〈0.05)。高糖显著增加造影剂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ROS水平及p-p38和caspase3蛋白表达,SB203580抑制1〉p38和caspase3蛋白表达。ROS与p-p38、caspase3及p-p38与caspase3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70、0.68和0.65,P〈0.05)。结论高糖以时间和剂量依赖方式加重造影剂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其分子机制与高糖显著增加细胞内ROS水平及上调p-p38、caspase3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高糖介导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及Ⅰ型胶原(Collagen Ⅰ)合成的分子机制。方法含35mmol/L葡萄糖培养液培养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细胞),免疫化学方法检测p-Smad2/3核转位,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TGF-β1浓度,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α-SMA、E-eadherin、Collagen Ⅰ mRNA和蛋白的表达。观察TGF-β1中和抗体对高糖上述效应的影响。结果高糖促进NRK52E细胞合成和分泌TGF-β1。TGF-β1中和抗体能抑制高糖介导的p-Smad2/3核转位,下调高糖介导的α-SMA和Collagen Ⅰ蛋白表达,上调E-Cadherin蛋白表达(P均〈0.01)。结论高糖介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和细胞外基质Collagen Ⅰ的合成依赖于TGF-β1效应。  相似文献   
994.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IBST)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皮质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48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Con)组、糖尿病(DM)组与IBST治疗组,建立糖尿病肾病(DN)模型,分别检测肾皮质GluT-1 mRNA及TGF-β1 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Con组相比,DM组大鼠肾组织GluT-1 mRNA表达及TGF-β1 mRNA表达均显著上调(P〈O.01)。厄贝沙坦干预后,IBST组肾组织GluT-1及TGF-β1 mRNA表达显著低于DM组(P〈0.01)。结论厄贝沙坦对DN有保护作用,这可能与厄贝沙坦显著降低肾组织GluT-1及TGF-β1 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95.
目的观察应用蔗糖铁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肾性贫血患者的骨髓象在治疗前后的变化,探讨蔗糖铁对肾性贫血患者骨髓和铁代谢的影响。方法对2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肾性贫血患者每周2次,每次100mg蔗糖铁于血液透析时由动脉端输入,总量1000mg。全部病例都合并使用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剂量为120—150U/(kg·周),皮下或静脉应用,观察治疗前后贫血纠正情况,骨髓红系各指标,铁代谢指标的变化,探讨蔗糖铁治疗的效果。结果22例患者治疗5周后血色素(Hb)明显上升(P〈0.01),红系骨髓象增生活跃程度比治疗前明显增强(P〈0.01),且增幅高于红系血象各指标,血清铁、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均升高(P〈0.01)。结论静脉注射蔗糖铁能保证EPO的铁需求,增强疗效。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KD3期、CKD4期、CKD5期)患者C-反应蛋白(CRP)、24h尿蛋白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关系。方法选择慢性肾脏病3—5期患者50例和10例健康对照者,用高分辨率B超测IMT.测CRP和24h尿蛋白水平。结果CKD3期组、CKD4期组、CKD5期组CR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1.42、11.56、27.19,P均〈0.05);CKD3期组、CKD4期组、CKD5期组24h尿蛋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4.25、1.98、2.94,P均〈0.05);CKD3期组、CKD4期组、CKD5期组IM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4,02、9.97、13.02,P均〈0.05);不同IMT的CKD患者CRP、24h尿蛋白、肌酐清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另0=6.94、4.05、4.61,P均〈0.05);冠心病发生率CKI)3期组与CKD4期组比较,CKD3期组与CKD5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5.77、9.02,P均〈0.05)。冠心病患者CRP、24h尿蛋白与IMT呈正相关(r分别=0.31、0.22,P〈0.05),肌酐清除率与IMT呈负相关(r=-0.21,P〈0.05)。脑血管意外患者CRP、24h尿蛋白与IMT呈正相关(r分别=0.35、0.26,P〈0.05),肌酐清除率与IMT呈负相关(r=-0.21.P〈0.05)。冠心痛的发病率与CKD分期有关.脑血管意外发病率与CKD分期无关。结论CKD3期、CKD4期、CKD5期患者IMT≥0.85mm,CRP〉8mg/L,应评估其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97.
目的观察曲尼司特联合贝拉普利对5/6肾切除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S组)、5/6肾切除模型组(M组)、曲尼司特干预组(T组)、贝拉普利干预组(B组)和曲尼司特联合贝拉普利干预组(C组),每组10只。术后第12周观察各组大鼠体重、血压、尿蛋白量、血肌酐及肾组织病理改变,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残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残肾组织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结果与S组相比,M组大鼠血压、尿蛋白量和血肌酐水平明显升高,肾小球硬化、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加重,残肾组织TGFβ1 mRNA和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组相比,T组和B组上述指标减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组和B组相比,C组均更明显地减轻上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曲尼司特联合贝拉普利对5/6肾切除大鼠的肾脏有更佳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减轻TGF-β1引起的细胞外基质的沉积有关。  相似文献   
998.
目的观察Toll样受体4(TLR4)在糖尿病大鼠肾脏的表达及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肾组织TLR4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8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组)、糖尿病组(DM组)和AT—RA组(T组),每组6只。DM组和T组用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模型。T组给予ATRA20mg·k^-1·d^-1灌胃8周。于第8周末比较各组大鼠24h尿蛋白量、肌酐清除率(Ccr)、肾质量/体质量比值。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TLR4 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组织TLR4蛋白的表达部位和强度。结果①DM组24h尿蛋白量、Ccr、肾质量/体质量比值均高于正常组,T组尿蛋白量和Ccr较DM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DM组TLR4 mRNA表达高于N组,T组TLR4 mRNA表达高于D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TLR4主要表达于近曲、远曲小管上皮细胞和部分肾小球细胞,DM组TLR4表达高于N组,T组TLR4表达高于D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TRA可能通过干预肾组织TLR4表达,从而延缓糖尿病肾脏病进展。  相似文献   
999.
目的通过彩超双肾扫描或影像学检查发现双肾不等大,患侧肾较对侧。肾缩小1.5cm的患者进行分析,探讨双肾不等大的病因,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对53例双肾不等大患者的临床、实验室、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因感染所致32例(肾结石梗阻返流性肾病16例,慢性肾盂肾炎11例,肾结核5例);缺血性肾病11例(肾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栓塞6例,肾动脉狭窄5例);先天性单侧肾发育不良10例。结论除先天性一侧肾发育不良外,慢性肾盂肾炎特别是伴结石梗阻返流性肾病,仍然是单侧肾萎缩的主要病因,而近年来肾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栓塞、肾结核的发病率有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观察原发性IgA肾病患者尿足细胞排泄、肾小球足细胞病变,分析其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50例经肾活检明确诊断的IgA肾病患者和10名健康志愿者,利用podocalyxin(PCX)作为标记蛋白,标记尿液和肾组织足细胞,收集患者肾活检时临床资料,各项病理指标和肾组织足细胞PCX荧光表达采用不同的半定量积分法进行评分,电镜检测肾小球外周袢的足突宽度。结果①IgA肾病患者中尿足细胞染色阳性为32例(64%),较健康对照者有统计学差异。②IgA肾病伴尿足细胞阳性患者尿蛋白水平、血肌酐(SCr)、平均动脉压(MAP)较尿足细胞阴性患者增高,血浆白蛋白(Alb)、肾小球滤过率(GFR)降低(P〈0.05)。③光镜示IgA肾病伴尿足细胞阳性患者肾小球硬化程度、新月体发生率较尿足细胞阴性患者明显增高(P〈0.05),但小管间质病变与肾组织足细胞PCX表达阳性指数,2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④电镜结果提示IgA肾病患者尿足细胞阳性足突宽度明显增宽(P〈0.05)。结论足细胞尿是反映肾脏疾病轻重的一个指标,足细胞尿与肾脏病理类型有一定关系,IgA肾病患者尿足细胞排泄指标是否能够独立预测患者的预后还有待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