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86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40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74篇
内科学   209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9篇
外科学   586篇
综合类   473篇
预防医学   5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26篇
中国医学   29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151篇
  2012年   255篇
  2011年   222篇
  2010年   167篇
  2009年   139篇
  2008年   124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110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61.
目的观察静脉铁和口服铁在治疗肾性贫血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5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静脉组给予静脉铁(蔗糖铁)100 mg/次,每周2次。口服组给予口服铁(硫酸亚铁)300 mg/天。观察治疗后4周、8周、12周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铁蛋白(SF)和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等的变化,并观察治疗达标后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维持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静脉组较口服组Hb、Hct、SF、TSAT上升速度快,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治疗达标后EPO维持量减少。结论口服铁治疗贫血效果差,不能达到纠正贫血的理想目标,且不良反应相对多,蔗糖铁治疗肾性贫血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作为血液透析患者的长期补铁方案。  相似文献   
62.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1-7)[Ang-(1-7)]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大鼠系膜细胞(GMC)增殖的影响。方法 在AngⅡ诱导培养的GMC中,应用Ang-(1-7),通过[^3H]-Thymidine及[^3H]-Leucine掺入分别测定GMC的DNA、蛋白质合成;结晶紫染色检测细胞数目,观察系膜细胞增殖情况;分别用特异性AngⅡ受体1(AT1受体)拮抗剂[Sar^1,Ⅱe^8]-AngⅡ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2(AT2受体)拮抗剂PD123319与Ang-(1-7)共同培养,探讨Ang-(1-7)是否通过AngⅡ受体发挥作用。结果 Ang-(1-7)呈剂量依赖性抑制AngⅡ诱导GMC的DNA、蛋白质合成及细胞数目增加;[Sar^1,Ⅱe^8]-AngⅡ和PD123319不影响Ang-(1-7)的上述作用。结论 Ang-(-1-7)能抑制基础和AngⅡ诱导的GMC增殖,其作用的发挥不通过AngⅡ的AT1和AT2受体介导。  相似文献   
63.
目的 了解儿童原发性小血管炎致急进性肾炎 (RPGN)Ⅲ型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 对 1例原发性小血管炎致RPGNⅢ型患儿的临床、实验室资料、病理进行分析 ,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此例RPGNⅢ型患儿临床上有血尿、蛋白尿、肾功能损害、贫血、血淀粉酶增高、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ANCA)阳性 ,为 p ANCA ;血沉快 (94mm/h) ,血γ 球蛋白增高 ,肾脏病理改变为广泛新月体形成 ;肾小球广泛纤维化及变性、坏死 ,免疫荧光IgM弱阳性 ,IgA、IgG、C3、C1q、纤维蛋白 (Fib)均阴性。经皮质激素、细胞毒药物治疗 ,肾功能损害得到控制 ,临床表现改善。结论 儿童RPGNⅢ型可因原发性小血管炎引起 ,其临床表现、肾脏病理改变与成人相似 ,但有其特点。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左旋卡尼汀对尿毒症腹透患者心功能不全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30例,分为对照组15例和治疗组15例,对照组给予维持性的腹膜透析,治疗组在维持性腹膜透析同时予左旋卡尼汀治疗.疗程均为30d。分别于治疗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心功能改善有效率为9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P〈0.01)。治疗前后心率、血压、心输出量及左室射血分数均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持性腹膜透析的尿毒症患者同时使用左旋卡尼汀,心功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65.
狼疮性肾炎小管间质病理改变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LN)中肾小管间质病变(TIL)病理分级与临床的关系。方法按照TIL的评分标准对65例活动性LN患者肾活检组织进行分级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TIL0级占231%,以WHOⅠ、Ⅱa型为主;1级占277%,可有Ⅱ~Ⅵ型;2~3级各占246%,均以Ⅳ型为主。TIL0级者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胺酶与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均高于正常;与0级比较,1~3级尿蛋白量较多,低补体血症发生率较高,尿Lys与β2MG水平也较高;与0~1级比较,2~3级表现为年龄较大,病程较长,尿渗量明显降低,治疗有效率较低;与0~2级比较,3级血抗dsDNA阳性率较低,复发率较高;随着TIL分级升高,高血压的发生率与肾活检时血肌酐水平也逐渐升高。此外,1~2级血尿的发生率较高。结论活动性LN中TIL发生率高,小管功能改变较早,发生率相对更高。小管间质病变分级对LN肾小球病理、临床表现、治疗、疗效及复发的判断均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6.
阿魏酸哌嗪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阿魏酸哌嗪(Piperazine ferulate,PF)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UUO)模型大鼠肾小管间质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和Ⅰ型胶原(Collagen Ⅰ,ColⅠ)表达水平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对小管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4只大鼠分为假手术(Sham—operated rats,SOR)组、UUO组、氯沙坦(Angiotensin Ⅱ receptor blocker,ARB)组和PF组。运用免疫组化技术半定量分析实验第14天各组大鼠肾组织中TGF-β1、α—SMA和ColⅠ的表达水平。结果免疫组化结果表明SOR组TGF-β1、α—SMA和ColⅠ均为少量表达,UUO组大鼠上述表达明显增加;ARB组和PF组TGF-β1、α—SMA和ColⅠ的表达均低于UUO组,但高于SOR组,两治疗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阿魏酸哌嗪可以降低肾小管间质TGF-β1、α—SMA和ColⅠ的表达水平,延缓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67.
刘琦  陈明  曹灵  夏纪筑 《西部医学》2008,20(2):276-279
目的研究中晚期慢性肾脏疾病(CKD)患者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与甲状旁腺激素(PTH)、钙磷乘积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81例CKD35期患者作为试验组,3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作心脏超声检查,测量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室间隔舒张末厚度(IVS)、左心室后壁舒张末厚度(PWTH)、左心室射血分数(EF),舒张早期和舒张晚期二尖瓣口最大血流速度之比(E/A),用公式计算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并同期测定血清PTH、钙磷乘积,然后统计分析其相关关系。结果①试验组患者超声心动图结果显示,38.27%存在LVDd增大(49.33±6.78)mm,71.61%存在IVS增厚(12.57±2.58)mm,49.38%存在PWTH增厚(11.91±2.33)mm,30.51%存在EF下降(0.58±0.29)%,41.76%存在E/A下降(0.74±2.99),有93.90%出现左心室肥大(LVH)[LVMI(187.06±73.85)g/m^2]。②CKD3-5期患者LVMI改变与PTH、钙磷乘积呈正相关,且PTH与LVMI独立相关(P〈0.05)。结论CRF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很高,心脏结构功能的变化与PTH、钙磷乘积密切相关,且PTH是LVMI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8.
目的 了解我国北方地区儿童肾小球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和病理类型分布特点。方法 分析我院1983年1月~1997年12月间在本院住院并经肾活检确诊的肾小球疾病的患儿。结果 在本文1361例确诊为肾小球疾病患儿中,男性917例,女性444例,男∶女=2∶1;平均年龄9.8±4岁(4月~17岁);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占84.64%,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占15.14%,遗传性肾病占0.22%。在1152例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发病率最高者为系膜增生性肾炎,占34.6%,其次为微小病变和轻微病变,占17.8%。在206例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中,紫癜性肾炎发病率最高,占85.4%,其次是狼疮性肾炎,占11.7%。原发性肾小球疾病高发年龄段在7~12岁,占32.4%,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的高发年龄段在12~17岁,占43.2%,遗传性肾病多在3岁以后发病而就医。各年龄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发病率均明显高于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组(P<0.01),且男性明显高于女性(P<0.01)。在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中,性别无显著差异。但在狼疮性肾炎,女性明显多于男性(P<0.01)。结论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是儿童最常见的肾小球疾病,男性多发,高发年龄在7~12岁。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是系膜增生、微小病变和轻微病变;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以紫癜性肾炎最常见,无性别差异,高发年龄在12~17岁。  相似文献   
69.
汪年松  廖履坦  竺艳娟 《上海医学》1999,22(10):600-602
评价血液透析病人HCV阳转率和危险因素。方法随访1995年6月-1996年12月在本院透析的199例血透病人,均未隔离抗-HCV阳性病人。采用敏感的ELISA2每隔3个月在同一实验室检测。结果1995年6月的抗-HCV阳性率为58.7%,每隔半年的阳性率分别为53.7%,54.8%和50.0%。  相似文献   
70.
林志翔  梅长林 《广东医学》1999,20(12):921-922
目的 观察低分子量肝素(LMWH)对阿霉素(soxorubicim)肾病大鼠的抗凝作用。方法 采用阿霉素复制肾病综合征模型大鼠,并随机分为4组,以0.9%NaCl注射液为对照组,以不同剂量的低分子量肝素为观察组Ⅰ,Ⅱ,Ⅲ。结果 观察各组的凝血因子Ⅹ、凝血因子Ⅱ的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Ⅲ与观察组Ⅰ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观察各组的肝素辅因子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