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86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40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74篇
内科学   209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9篇
外科学   586篇
综合类   473篇
预防医学   5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26篇
中国医学   29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151篇
  2012年   255篇
  2011年   222篇
  2010年   167篇
  2009年   139篇
  2008年   124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110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也页目的:探讨尿白细胞介素-17(IL-17)检测对评估IgA肾病(IgAN)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疗效中的价值。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79例原发性IgAN患者治疗前后的尿IL-17水平,分析患者治疗前尿IL-17水平与临床指标、牛津病理分型[系膜细胞增生( M)、内皮细胞增生( E)、节段硬化或黏连( S)和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 T)]的相关性;比较不同治疗方案下患者治疗前后尿IL-17水平的变化以及与疾病转归的关系。结果:IgAN患者治疗前尿IL-17的水平较正常对照显著升高并且与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 NGAL)的水平和24 h尿蛋白呈正相关、与eGFR呈负相关。根据牛津病理分型,E1组患者的尿IL-17水平显著高于E0组,T1组和T2组患者的尿IL-17水平分别显著高于T0组,M0组与M1组、S0组与S1组、T1组与T2组的尿IL-17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6个月后,在单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治疗的患者中治疗显效组的尿IL-17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而治疗无效组的尿IL-17水平较治疗前无显著下降;ACEI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中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在治疗后的尿IL-17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结论:尿IL-17水平在评估IgAN患者的病情和疗效预判方面具有潜在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2.
目的:分析透析液中各主要离子对肾纤维化终末期透析患者的影响作用,探讨透析机对透析液电导率进行实时监测的意义。方法:通过对透析液系统的不同混合比例稀释进行监测,对透析机温度补偿系统进行检测。分析透析液浓度监测部分的工作原理及计算方法。结果:透析液温度补偿及电导度传感器均对血透机透析液电导率的精准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结论:通过分析、论述透析液中各离子对肾病透析患者的作用与影响,阐明透析液质量的重要性,以及透析机对透析液浓度进行实时监测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3.
目的:研究终末糖基化产物(AGEs)对神经小胶质细胞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不同时间AGEs刺激体外培养的小鼠小胶质瘤细胞(BV-2细胞),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细胞内IL-1β、IL-6mRNA水平,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β、IL-6的蛋白含量。结果:与空白组和AGEs对照物组比较,AGEs组细胞活化呈阿米巴样,胞核大而圆,核仁明显,胞浆内颗粒物增多,以300mg/L作用18h组效果最显著。与空白组和AGEs对照物组比较,作用时间相同时,AGEs浓度为50mg/L时即可见细胞的IL-1β、IL-6mRNA水平明显增加(P〈0.05或P〈0.01),浓度为150mg/L时,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β、IL-6的蛋白含量明显增加(P〈0.05);作用浓度相同时,2h即可见细胞的IL-1βmRNA水平明显增加(P〈0.05),6h见细胞的IL-6mRNA水平和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β、IL-6的蛋白含量明显增加(P〈0.05或P〈0.01),其中以300mg/L作用18h组效果最显著(P〈0.05)。结论:AGEs刺激可使小胶质细胞内IL-1β、IL-6高表达。  相似文献   
54.
目的 观察来氟米特对儿童频复发型肾病综合征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31例频复发型肾病综合征患儿,其中微小病变(MCD) 18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 13例,给予来氟米特治疗.结果 来氟米特治疗后,泼尼松隔日应用维持量从(0.58±0.19) mg/kg减少至(0.21±0.25)mg/kg,复发率从平均每年(3.10±0.88)次下降至平均每年(1.00±1.18)次.其中有10例患儿泼尼松停止应用而没出现复发.结论 来氟米特在治疗儿童频复发型肾病综合征方面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55.
56.
目的:探讨儿童IgM肾病临床与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对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2004年10月~2009年3月经肾组织活检明确诊断为IgM肾病14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肾组织病理、治疗方法和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资料50%IgM肾病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肾脏病理显示以系膜增生病变为主,免疫荧光示8例单纯IgM沉积,5例IgM+IgG沉积;结合临床和病理给予个体化治疗,有效率可达81.8%。结论:IgM肾病临床和病理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者病理损害较重。早期、规律、个体化治疗,近期疗效好。大量蛋白尿是预后不良的因素。  相似文献   
57.
【目的】了解高血压肾病患者肾脏病理改变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分析本院肾内科近2年收治的高血压肾病患者的血压、眼底、尿和肾功能变化,对其中47例采用16G弹射针在B超引导行肾脏穿刺活检,标本分别进行光镜、免疫荧光检查。【结果】高血压肾病患者的病理改变表现多样,多数表现为良性小动脉性肾硬化症:肾小动脉玻璃样变,管壁增厚。病情严重者表现为恶性小动脉肾硬化症:肾小动脉纤维素样坏死、内膜重度增生,呈现典型的洋葱样改变。随着高血压病程增加,肾动脉及肾脏病损害加重(P〈0.05)。【结论】高血压肾病患者其病理改变与临床病程有关,行肾脏病理检查对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有非常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8.
59.
目的 探讨肾小球足细胞相关蛋白nephrin和podocin在V型狼疮性肾炎(V-LN)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检测V-LN组11例和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组8例患者的尿常规、24-h尿蛋白定量、尿补体C3及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血脂、血清补体及肝肾功能,并行肾组织活检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nephrin、podocin表达的变化.结果 24-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肌酐、尿补体C3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V-LN组血脂、血清补体C3、C4及尿FDP均低于IMN组;nephrin、podocin表达两组均减弱,但IMN组更明显.结论 Nephrin、podocin表达减弱可能参与V-LN蛋白尿的发生,但V-LN表达减弱不及IMN明显,推测V-LN蛋白尿的发生可能还有其他机制参与.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TO)对MRL/lpr自发性狼疮小鼠脾脏单个核细胞(SMC)中DNA甲基转移酶1(DNMT1)和黏附分子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的亚基CD11a表达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分离小鼠SMC,采用20g/ml植物血凝素和1000IU/ml白介素-2体外诱导培养SMC 48h后,随机分为空白组、ATO组和5-氮胞苷(5-Az)组,继续培养24h,采用RT-PCR法检测两组小鼠SMC中DNMT1及CD11a基因转录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MRL/lpr小鼠ATO组中DNMT1-mRNA的灰度比值较5-Az组增高(P〈0.05),MRL/lpr小鼠ATO组中CD11a-mRNA的灰度比值较5-Az组降低(P〈0.05)。结论ATO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能逆转低甲基化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