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86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40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74篇
内科学   209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9篇
外科学   586篇
综合类   473篇
预防医学   5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26篇
中国医学   29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151篇
  2012年   255篇
  2011年   222篇
  2010年   167篇
  2009年   139篇
  2008年   124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110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方法:维持血液透析患者73例。随机分为低通量透析组(LFHD组)和高通量透析组(HFHD组),共治疗6个月。监测患者血常规、白蛋白(albumin,Alb)、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ntact parathyroidism hormone,iPTH)、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等参数。记录留取静脉血前4周重组人促红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uEPO)的应用总量,以每周应用总量同血细胞比容(hematoccrit,Hct)的比值(EPO/Hct)作为评价r-HuEPO低反应的指标。比较两组患者上述指标的差别。结果:(1)LFHD组患者低通量普通透析治疗6月后,Hb、Hct、EPO/Hct、Alb、iPTH、CRP、β2-MG较试验前无明显变化(P>0.05)(2)HFHD组患者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6个月后,Alb、Hb、Hct较试验前升高(P<0.05);EPO/Hct、CRP、β2-MG较治疗前减低(P<0.05);iPTH较治疗前略减低(P>0.05)。(3)试验结束时,HFHD组患者Alb较LFHD组高(P<0.05);Hb、Hct较LFHD组试验结束略高(P>0.05);EPO/Hct、CRP、β2-MG较LFHD组试验结束时低(P<0.05);iPTH较LFHD组试验结束时低(P>0.05)。(4)HFHD组患者治疗后Alb增加较LFHD明显,HFHD组患者治疗后CRP、MG、EPO/Hct减低较LFHD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可以加强尿毒症患者中分子毒素的清除,改善患者的微炎症状态和营养不良,有利于改善EPO低反应性。  相似文献   
32.
目的:研究乙醛酸盐诱导所致草酸钙结晶肾损伤模型小鼠中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发生情况。方法:选择C57BL/6J小鼠连续腹腔注射乙醛酸盐建立草酸钙结晶肾损伤模型,应用HE染色及冯库萨染色分别观察肾组织结构变化及钙盐沉积情况,并应用免疫荧光双染、Western-blot观察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分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tion,EMT)的情况。结果:随着连续腹腔注射乙醛酸盐时间的延长,小鼠肾组织HE染色结果显示,近端肾小管管腔逐渐扩张,且肾小管上皮细胞逐渐出现肿胀及变形,基底膜逐渐裸露;冯库萨染色结果显示近端小管腔内黑色钙盐沉积逐渐增加;免疫荧光双染、Western blot结果均显示肾小管上皮标志E-cadherin及Pan-ck逐渐丢失,而间质标志α-SMA及Vimentin的表达则逐渐增加,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随着乙醛酸盐干预的增强,Rho相关卷曲螺旋形成蛋白激酶(rho associated coiled coil forming protein kinase,ROCKI)表达也逐渐增加,且在干预第3天即达高峰。结论:乙醛酸盐诱导所致草酸钙结晶肾损伤模型早期即出现EMT,启动了肾间质纤维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LN)患者临床及病理与肾脏损害之间的关系,明确肾脏损害的相关血清学指标及病理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82例LN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LN患者Ⅳ型和Ⅴ型的肾脏损害(蛋白尿、血尿、血肌酐)最重,抗ds-DNA抗体、抗核小体抗体及补体C3降低在Ⅳ型多见.(2)血脂、血浆白蛋白及血红蛋白均与肾脏损害明显相关(P<0.01).(3)肾脏损害指标升高时,免疫复合物C1q、C3、EM沉积均达90%以上;肾脏损害指标与AI、CI及其病理参数明显正相关.结论:血脂异常、低蛋白血症、贫血、抗ds-DNA抗体、核小体抗体及补体C3均为提示肾脏损害程度的血清学指标.Ⅳ型和Ⅴ型的肾脏损害最重,并且蛋白尿、血尿、血肌酐水平与肾脏的病理沉积相关.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虫草制剂联合复方α酮酸治疗对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全身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江苏省沭阳县人民医院肾内科和黑龙江省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临床医学院肾内科确诊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并行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治疗1个月以上的患者4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3例。对照组行CAPD治疗(CAPD治疗方案为:患者使用由美国百特公司生产的1.5%及2.5%腹膜透析液2L/袋,白天用1.5%腹膜透析液3袋,每袋留腹4h,夜间使用2.5%腹膜透析液1袋保留过夜约10h,第2天清晨放出)治疗;治疗组在CAPD治疗的同时给予虫草制剂与复方α酮酸口服,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个月采用乳胶凝集反应法检测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 reaction protein,hs-CRP)、采用(enzyme-linked immunosorhent assay,ELISA)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a(tumornecrosisfactoralpha-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并比较2组之间的差异。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第3个月时hs-CRP和IL-6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对照组患者存在全身微炎症状态,血清hs-CRP、TNF-α、IL-6水平明显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虫草制剂与复方α酮酸联合应用能减轻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的全身微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35.
目的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对顺铂(cisplatin,CDDP)诱导的小鼠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可能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腹腔注射顺铂制备小鼠AKI模型。18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T组),AKI模型组(C组)和吡格列酮治疗组(C+P组)。C组和C+P组按25mg/kg给予顺铂处理。C+P组在顺铂注射前3d,连续三天给予吡格列酮灌胃。CT组给予生理盐水作为对照。顺铂或盐水处理72h后处死小鼠,收集血清和肾脏标本。测定血清肌酐和尿素氮,PAS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肾脏形态学变化,同时通过Westernblot检测炎症指标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结果与CT组相比,CDDP诱导C组血清肌酐及尿素氮明显升高,病理检查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坏死、蛋白管型形成及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增加,同时炎症指标iNOS表达上调。与C组相比,C+P组血清肌酐、尿素氮明显下降,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坏死减轻,炎症细胞浸润减少,iNOS表达下调。结论PPAR-7激动剂吡格列酮可通过抑制iNOS削弱炎症反应从而减轻顺铂诱导的小鼠急性肾损伤。  相似文献   
36.
目的观察来氟米特联合泼尼松治疗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ocal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FSGS)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来氟米特(1eflunomicle,LEF)治疗组30例、环孢素(cyclosporinA,CsA)组30例。LEF组开始治疗后,前3d予LEF50mg/d,3d后改为维持剂量30mg/d)CsA组予以CsA1.5~2.5mg·kg-1·d-1,根据血药浓度逐渐增加剂量。2组患者同时使用泼尼松0.5mg·kg-1·d-1,并逐渐减量。观察治疗前、治疗后第4、8、12周及第6、12个月的24h尿蛋白定量、肝功能、肾功能、血脂等临床指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LEF组30例患者均完成了一年的治疗观察,CsA组30例患者有一例因药物副反应退出治疗,其余29例患者完成了治疗。2组患者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明显减少,血白蛋白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LEF组治疗后第6个月时总有效率70.00%(21/30),治疗后第12个月时总有效率76.67%(23/30);CsA组治疗后第6个月时总有效率75.86%(22/29),治疗后第12个月时总有效率68.97%(20/29),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EF组不良反应轻微,患者耐受性良好。结论LEF是治疗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的FSGS患者的一种安全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37.
目的观察奥美沙坦酯对肥胖相关性肾病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nsulin resist-ance index,HOMA-IR)、微炎症状态、24h尿蛋白定量(24 hours urinary albuminuria,24hUAlb)、血压的影响。方法将32例肥胖相关性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每组16例。观察组行低脂饮食、适当运动、控制体质量,治疗组在观察组的基础上加用奥美沙坦酯片20rag/次,每日1次,疗程12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胰岛素(fastinginsulin,FINS)、空腹血糖(fastingbloodsugar,FBG)、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C-reactiveprotein,hs—CRP)、24hUAlb、血肌酐(serumcreati-nine,SCr)、总胆固醇(total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水平,计算HOMA-IR、内生肌酐清除率(creatinineclearance,Ccr)及体质量指数(bodymassindex,BMI),治疗前、后及观察期间监测收缩压(systolicblood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bloodpressure,DBP)。另取健康对照组16名检测上述指标作为正常对照。结果治疗前观察组及治疗组SBP、DBP、体质量指数、FBG、FINS、H()M~IR、24hUAlb、SCr、Ccr、hs—CRP、TC、TG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除SCr外,其他指标显著低于观察组及治疗组(P(O.01)。观察组治疗后体质量指数、HOMA-IR、FINS、TC、TG明显下降(P〈().01),SBP、DBP、FBG、24hUAlb、Ccr较治疗前下降(PdO.05),hs-CRP、SCr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体质量指数、HOMA-IR、FINS、SBP、DBP、FBG、24hUAlh、Ccr、hs-CRP、TC、TG明显下降(P〈0.01),SCr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HO-MA_IR、FINS、SBP、DBP、FBG、24hUAlb、Ccr、hs-CRP明显下降(P〈0.01),TC、TG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奥美沙坦酯可显著改善肥胖相关性肾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及微炎症状态,显著降低患者高血压、肾小球高灌注及24hUAlb水平,延缓慢性肾脏病的进展,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患者退出原因及死亡原因并分析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邯郸市中心医院腹膜透析中心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的腹膜透析患者资料,统计例数,分析退出原因及死亡原因。结果共有109例患者退出腹膜透析,退出的主要原因是死亡63例(占57.8%),其次为。肾移植5例(占4.6%)、转血液透析9例(占8.3%)、其他32例(占29.4%,因经济原因放弃、转院及失访)。原发病为糖尿病患者的病死率为74.3%(26/35),高血压患者为70.0%(21/30),均显著高于慢性肾炎患者的32.4%(12/37)(P均〈O.05),前两者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的首位原因是心血管事件23例(占36.5%),其余依次是脑血管事件13例(占20.6%)、感染11例(肺部感染和腹腔感染,占17.5%)、营养不良11例(占17.5%)、呼吸系统疾病3例(占4.8%)、肿瘤2例(占3.2%)。其中透析开始前合并心功能不全的病死率高,存在残余。肾功能的透析患者病死率低,两者与肾移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do.05)。研究期间腹膜透析患者共发生腹膜炎75例,操作不当38例(占50.7%),腹泻25例(占33.3%),重复用帽7例(占9.3%),隧道炎2例(占2.7%),便秘1例(占1.3%),尿路感染1例(占1.3%),使用国产腹膜透析液1例(占1.3%)。结论死亡是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ambulatoryperitonealdialysis,CAPD)患者退出腹膜透析的主要原因,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心脑血管病和感染。高龄、糖尿病、残余肾功能差、血压、营养不良、感染和透析前心功能状况是影响患者生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9.
53例急性间质性肾炎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急性间质性肾炎(acute interstitial nephr-itis,AIN)的病因、临床表现及肾脏病理改变,探讨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AIN的效果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4年1月至2012年12月经肾活检确诊的53例AIN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肾脏病理改变及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疗效等.结果 肾活检病例7 965例,确诊为AIN的53例(占0.67%),其中11例(占20.75%)合并基础肾小球疾病.分析53例AIN的病因,药物相关性急性间质性肾炎(DAIN)32例(占60.38%),其中抗生素导致的AIN 14例,占DAIN的43.75%.感染导致的AIN 10例(占18.87%).主要的临床表现包括急性肾衰竭49例(占92.45%)、镜下血尿33例(占62.26%)、贫血31例(占58.49%)、蛋白尿31例(占58.49%)、白细胞尿17例(占32.08%)、发热14例(占26.42%),少尿14例(占26.42%)、皮疹4例(占7.55%)、关节痛3例(占5.66%)、嗜酸细胞增高2例(占3.77%).病理表现示肾小管间质水肿伴炎症细胞浸润,肾小管损伤轻重不等,合并有基础肾小球疾病者有肾小球损伤.共有16例(占30.19%)患者行血液透析治疗,除1例患者在肾活检结果出来前死亡外,其余52例患者均予糖皮质激素治疗.治疗好转出院时32例(占60.38%)患者肾功能恢复正常,16例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10例肾功能好转摆脱透析,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1例死亡.结论 AIN常见的病因为药物和感染,主要临床表现为非少尿性急性肾衰竭、血尿、贫血、蛋白尿等,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0.
高龄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估高龄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总结65例高龄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治疗后的生存率和死亡原因,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与透析充分性和营养状况相关的指标.结果高龄血液透析患者的长期存活率逐步提高,死亡原因主要为心血管疾病、感染及严重营养不良,常见心血管并发症为低血压,透析充分性和营养情况有改善,但血清白蛋白仍明显低于非老年组.结论施行个体化的透析和治疗,积极改善营养,减少感染,有助于减少高龄透析患者的并发症发生和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