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15篇
外科学   57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7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199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Purpose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influence of manual acupuncture on heart rate variability and the role which anxiety can play in modifying physiological outcomes.MethodAnalysis of heart rate variability (HRV) was used as a sensitive and a reliable indicator of the balance between sympathetic and parasympathetic regulation of the heartbeat. Two groups of healthy female subjects were recruited into the study. The control group (n = 30) attended one experimental session where no acupuncture treatment was use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n = 30) attended three sessions in which unilateral manual stimulation of acupuncture points LU7 and KD6 was performed.ResultsThe stimulation of the acupuncture points LU7 and KD6 was not associated with significant changes in HRV. Previous familiarity with acupuncture did not influence the outcomes but level of anxiety had a strong impact on physiological outcomes. Stimulation of LU7 acupuncture point counterbalanced naturally occurring sympathetic increase over time and had relaxing and harmonizing effect on the heart rhythm without influencing subjective perception of increased anxiety. Stimulation of KD6 acupuncture point had sympathetic influence on HRV in subjects with low “trait” anxiety and this influence was nullified by simultaneous stimulation of LU7 acupuncture point.ConclusionsIt seems likely that the level of anxiety can modify HRV during acupuncture treatment and up to 40 min after the treatment. Psychological factors such as anxiety level should be considered as having important influence on physiological response to acupuncture.  相似文献   
102.
由于胎儿时期具有特殊的心脏结构,胎儿的心功能往往与胎儿宫内生长发育情况息息相关.胎儿肺循环阻力较高且体内只有动静脉混合血,心脏是控制胎儿全身血流的关键,在其他系统出现异常之前,心功能往往早已出现微妙的变化.因此,胎儿心功能可一定程度反映胎儿在宫内缺血、缺氧等情况.准确评估胎儿心功能,可以尽早发现不同疾病状态下胎儿心血管...  相似文献   
103.
目的:评价中国儿科期刊发表的病例报告的报告质量,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手工检索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收录的7本儿科期刊在2010年1月至2016年2月发表的病例报告,由2位研究者独立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并采用2013年发表的病例报告规范条目表对所纳入文献进行评价,使用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病例报告797篇,病例报告规范评分7~15 (11.1±1.5) 分,评分质量高(14~17分)36篇(6.0%),评分质量中等(10~13分)638篇(62.7%),评分质量差(~9分)123篇(31.2%)。报告率低于50%的病例报告规范条目有:题目、背景、时间轴、影响诊断的因素、影响预后的因素、疾病处理过程中值得借鉴的经验和存在的局限性。分层分析显示:病例报告整体报告质量,病例报告规范发表之后好于之前、有基金资助好于无基金资助;作者单位是否为三甲医院对病例报告整体报告质量影响不显著。结论:CSCD收录的7本儿科杂志中发表的病例报告质量有待提高,影响病例报告质量的因素主要有基金资助;合理利用病例报告规范将有助于提升病例报告的报告质量。  相似文献   
104.
目的:观察苦参碱对宫颈癌SiHa细胞JAK-STA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苦参碱作用于宫颈癌SiHa细胞。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苦参碱对SiHa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浓度苦参碱对宫颈癌细胞JAK1、JAK2和STAT3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苦参碱能够抑制宫颈癌SiHa细胞的增殖,呈时间-剂量依赖性。苦参碱能降低JAK1、JAK2和STAT3蛋白表达量(P<0.01),有剂量依赖性。结论:苦参碱对宫颈癌SiHa细胞有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为下调宫颈癌细胞JAK1、JAK2、STAT3蛋白表达水平,阻断细胞信号转导通路,从而抑制宫颈癌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05.
106.
目的:系统评价国内谷氨酰胺强化肠内营养对胃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同时辅以其他检索,收集所有关于谷氨酰胺强化肠内营养对胃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3年10月。由2名评价员按照纳入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后,采用 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有5篇随机对照试验(RCT)符合纳入标准(30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谷氨酰胺强化肠内营养组免疫指标CD4、CD8、CD4/CD8、IgG、IgM在胃癌术后7-10天均高于常规肠内营养组,其MD和95%CI分别为[4.87,(2.87,6.88)]、[1.85,(0.15,3.55)]、[0.20,(0.06,0.34)]、[1.06,(0.48,1.64)]、[0.11,(0.03,0.19)],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肠内营养在免疫指标IgA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谷氨酰胺强化肠内营养组术后住院天数低于常规肠内营养组,MD和95%CI为[-1.31,(-2.22,-0.41)],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肠内营养在术后并发症和肛门排气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含谷氨酰胺的肠内营养可以改善和增强胃癌患者术后应激状态下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07.
中国临床实践指南更新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中国临床实践指南的更新周期、方法和步骤。方法在WanFang Data、VIP、CNKI中,以"指南、指引"为检索词在题名中进行检索,在CBM数据库中以"指南"为主题词进行检索,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统计分析其更新情况。结果共纳入指南380个,报道已更新的指南仅有38个(10%),平均更新周期为5.1年,更新周期最长为10年,最短为1年;38个已更新指南中有8个(2%)进行过多次更新,其平均更新次数为3次,平均更新周期为4.9年。在342个未更新过的指南中,提及未来会更新的指南有42个(12%)。将已更新指南按临床用途分:预防类指南1个(0.3%),更新周期为4年;治疗类指南8个(2%),平均更新周期为4.3年;防治指南5个(1%),平均更新周期6.8年;诊疗类指南18个(5%),平均更新周期5.3年;技术类指南4个(1%),平均更新周期为5.5年;综合指南2个(0.5%),平均更新周期为2.5年。所有指南中,有40个(10%)在文中描述了更新方法。结论分析国际与国内指南更新情况发现,中国临床实践指南更新比例低,更新周期长,且参差不齐;更新方法和步骤报道不规范,描述不充分;不同类别的指南和不同机构制定的指南更新情况差异大。  相似文献   
108.
李春辉  蔡虻  陈萍  陈青  陈昆  常卫  陈修文  邓子德  邓志红  付强  付元瑜  高晓东  贺繁荣  贺雄  胡必杰  胡世雄  黄丽菊  黄勋  江育玲  李卫光  梁宁  刘思娣  刘园  刘运喜  柳恒卓  陆群  马乐龙  马文晖  马志鑫  茅一萍  欧阳娜  乔甫  任南  孙守红  田芳芳  童德军  王云  吴红梅  颜小利  杨帆  杨红晖  姚希  曾翠  曾赛男  张兵  张浩军  张晓霞  张新蕾  张永栋  周鹏程  宗志勇  李六亿  吴安华  中华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分会  中国医院协会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和中国感染控制杂志编辑委员会联合发布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22,21(6):511-523
 为科学指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 COVID-19)疫情期间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内感染防控工作, 在早期有效识别感染者的同时, 有效避免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内的交叉感染, 中华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分会、中国医院协会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中国感染控制杂志编辑部组织有关专家共同制定本共识。本共识适用于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 以及入境人员或其他根据防控工作需要"应隔尽隔"人员开展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时所设置的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 指导其工作人员正确做好个人防护及防止感染传播工作, 避免发生场所内感染及传播。本共识借鉴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的基本原则、文件规范, 结合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的特点与实际工作情况, 对不同区域工作人员、工作环节开展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的风险评估, 并据此对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的感染防控组织架构、选址布局、人员防护、人员闭环管理、清洁消毒、环境核酸监测、人员健康监测、职业暴露处理及交叉感染判定原则等感控相关工作给予指导。  相似文献   
109.
近年来,随着吲哚菁绿(ICG)荧光导航技术在医学各个领域应用的日益广泛,该技术也越来越成熟,尤其是在腹腔镜肝胆胰外科手术中的发展日趋完善.ICG在肝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主要包括界定肝肿瘤病灶边界、侦查微小病灶、检测切缘残留病灶、实时标记肝段和手术切肝平面,有效减低手术风险并提高R0切除率;在胆道外科中主要涉及肝内胆管癌、...  相似文献   
110.
程序性死亡蛋白-1和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 death-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1/PD-L1)作为一种抑制T细胞活化的调节性免疫检查点分子,在肿瘤的免疫治疗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靶向治疗药物得到研发,但是单一免疫检查点阻断剂并不能很好的抑制肿瘤的发生,肿瘤逃逸现象时有发生,而靶向药物的联合治疗可作为抑制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属于1型脊髓灰质炎病毒受体的抑制性受体 T 细胞免疫球蛋白和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基序(immunoreceptor tyrosine-based inhibition motif,ITIM)结构域(T cell immunoglobulin and ITIM domain,TIGIT) 是近年靶向药物治疗研究的热点,其与PD-1/PD-L1的联合治疗可减少肿瘤逃逸,更有效地抑制肿瘤的发生。因此,本文就TIGIT和PD-1/PD-L1双重阻断途径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旨在肿瘤免疫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