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目的探索建立受体针对供体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克隆,转入自杀基因诱导移植耐受的可行性.方法供体鼠脾细胞免疫受体鼠,再分离、纯化经供体鼠抗原刺激受体鼠T淋巴细胞,将其作有限稀释为单个T淋巴细胞,再分别以不同浓度饲养细胞、ConA、IL-2等条件,促使T淋巴细胞分裂、增殖,构建受体针对供体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克隆.结果①受体针对供体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克隆稳定建立;②不同免疫组间克隆生成率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t0.05);无或单纯饲养细胞孔无克隆生长;ConA刺激有少数克隆生成;克隆生成率与IL-2刺激浓度可能相关.结论成熟T淋巴细胞,在一定条件下仍可发生分裂和增殖,形成克隆.通过供体脾细胞抗原特异性刺激,提示最终筛选出的T淋巴细胞克隆具有针对供体抗原的免疫反应性.  相似文献   
72.
兰俊 《中医正骨》2009,21(10):6-8,11
目的:探讨关节腔内注射黄芪注射液加玻璃酸钠注射液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和作用机理。方法:将7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5例。实验组采用黄芪注射液2mL加玻璃酸钠注射液2mL关节腔内注射;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2mL加玻璃酸钠注射液2mL关节腔内注射。每周注射1次,共5次。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2周抽取关节液,7周后检测其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水平。同时在治疗前后对全部受试者的生命体征及生化指标等进行检测,比较其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关节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442).治疗前两组患者关节液中IL-1β和TNF-α的水平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61,P=0.795;t=-0.204,P=0.839)。治疗结束后2周,两组患者关节液中IL-1β的含量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40,P=0.000;t=13.05,P=0.000);两组患者关节液中TNF—α的含量亦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57,P=0.000;t=13.15,P=0.000)。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关节液中IL-1β和TNF—α的水平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8,P=0.000;t=-5.47,P=0.000)。两组患者用药安全性方面的观察指标无临床意义上的变化。结论:黄芪可降低膝关节液中IL-1β和TNF—α的浓度,用黄芪注射液加玻璃酸钠注射液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优于单纯使用玻璃酸钠注射液。  相似文献   
73.
儿童与成人脊髓纵裂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儿童与成人脊髓纵裂的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的异同。方法对110例儿童和29例成人脊髓纵裂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和手术疗效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相对成人而言,儿童脊髓纵裂下肢运动障碍,脊柱侧弯、腰背部皮肤特征性的改变等症状、体征较多见;外科治疗对于下肢无力、步态异常、疼痛和感觉障碍效果较好,对于大小便功能障碍效果不理想。而成人以疼痛、下肢无力等症状较多见,外科治疗对于疼痛、下肢无力疗效明显,对大小便功能障碍效果较儿童更差。结论儿童和成人脊髓纵裂在临床特征、预后等方面均有差别,在确定治疗方案时应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74.
目的:回顾性分析评估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对孤立肾肾功能的影响。方法:自2004年1月~2011年4月,我科共采用mPCNL手术处理解剖或功能性孤立肾合并的上尿路结石患者47例。我们采用中国人修正的肾病膳食改良(MDRD)公式,基于血清肌酐水平测算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以eGFR作为mPCNL手术前后肾功能的变化的评估指标,单因变量多因素方差分析明确其预测性因素。结果:除5例患者合并肾积脓或严重肾功能不全,需先行肾穿刺造瘘,其余患者均一期行mPCNL手术。所有手术均一次成功,无需中转改开放手术或二次PCNL;结石清除率80.9%。对手术前后eGFR统计分析显示,PCNL术后1d平均eG-FR出现一过性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3d内迅速恢复甚至超过术前水平即基线(P<0.05),至术后1个月时趋于稳定。亚组分析显示,不同年龄、性别以及有或无尿路感染等亚组手术前后平均eGFR变化趋势与总的平均eGFR基本一致;无肾积水亚组术后1d平均eGFR均显著低于基线(P<0.05),术后3d和1个月的平均eGFR与基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肾积水亚组术后1d平均eGFR略高于基线(P>0.05),术后3d和1个月eGFR均显著优于基线(P<0.05)。单因变量分析显示,年龄、性别、有无感染因素等对术后1d与术前eGFR的变化均无显著影响(P>0.05)。术后随访时间4~92个月,除5例明显出血需输血或动脉栓塞治疗外,未发生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mPCNL处理孤立肾合并结石疗效确切、微创、安全。尽管可能导致肾功能一过性损害,但这种损害可迅速恢复,因此mPCNL仍是孤立肾合并的上尿路结石的首选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75.
我院曾发现1例患有先天性指(趾)间关节融合的患者,确诊后对其家族成员11人进行随访,发现6人患有此病,临床上极其罕见,现报告如下.病例 先证者,男,44岁,双手外伤行X线检查,双手DR片示双手第2~5指中节指骨稍短,近节指骨与中节指骨关节间隙消失,完全骨性融合,具有连续的骨小梁,相当于指间关节处仅见膨大,骨质未见明显破坏及增生,双手拇指骨正常(图1).关键词:关节畸形,获得性;指关节;趾关节;放射摄影术分类号:R682.15;R682.16;R814.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062(2013)12-0911-02  相似文献   
76.
目的 采用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 ,观察体外循环 (CPB)后人体炎性血浆对内皮细胞(EC)的影响。 方法 选取风湿性心瓣膜病行人工瓣膜置换术患者 2 0例 ,取不同时间点的 CPB血浆。将已培养好的HU VEC随机分为 4组 ,对照组 :加入正常培养基 ; 组 :加入 CPB 4 5分钟的血浆 ; 组 :加入 CPB 90分钟的血浆 ; 组 :加入 CPB90分钟血浆 抑肽酶。观察未贴壁悬浮 EC、组织型纤活酶激活物 (t- PA)功能、EC分泌血小板颗粒膜蛋白 - 14 0 (GMP- 14 0 )、6 -酮 -前列腺素 F1α(6 - K- PGF1α)和乙酰胆碱刺激 EC合成 NO的变化。 结果 悬浮细胞数和t- PA, 组和 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 组与 组比较显著降低 (P<0 .0 1)。各组间 GMP- 14 0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6 - K- PGF1α, 组、 组和 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 组与 组比较显著降低 (P<0 .0 5 )。 NO 组比对照组显著升高 , 组比对照组显著降低 ; 组与 组比较显著升高 (P<0 .0 5 )。 结论  CPB可激活或损伤 EC,抑肽酶可减轻此作用 ,用培养的 HU VEC研究 CPB损伤 EC的机制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77.
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2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以及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6年6月至2008年3月期间我院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25例(观察组)及同期行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23例(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手术效果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阴式组患者术后平均排气时间18.3±8.9h,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3±1.7d,术后日常生活恢复时间14.3±8.8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39.2±9.8h,7.0±2.8d,35.0±12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手术效果好,创伤小,康复快,是值得推广应用的微创术式。  相似文献   
78.
目的 将前列腺特异性启动子驱动的自杀基因导入到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androgen independent prostale Cancer,ALPC)细胞,观察其对AIPC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 将rPB-DR(6)启动子驱动的胞嘧啶脱氨酶(CD)基因融合分子插入到逆转录病毒载体pLNCX,构建pLN-rPB-DR(6)-CD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A317包装,获得重组逆转录病毒,后者感染前列腺癌细胞PC-3,获得CA18抗性细胞PC-3CD.在培养基中加入维甲酸、5-氟胞嘧啶,观察其对PC-3CD的杀伤作用.结果 经酶切和测序证实成功构建了pLN-rPB-DR(6)-CD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CR证实在PC-3CD基因组DNA中扩增出了CD基因,RT-PCR证实PC-3CD有CD mRNA表达.在培养基中加入维甲酸、5-氟胞嘧啶后,PC-3CD细胞大量死亡,生长显著被抑制.结论 前列腺特异性启动子驱动的自杀基因可杀伤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并显著抑制其生长.  相似文献   
79.
目的克隆人颗粒溶素基因并进行原核表达。方法体外培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并抽提总RNA,RT.PCR扩增人颗粒溶素的基因片段,鉴定正确后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ET—GNLY9K和pET—GNLYl5K,并将其转入大肠杆菌Rosetta(DE3),IPTG诱导表达融合蛋白,SDS—PAGE和Western—blotting鉴定融合蛋白的正确性。结果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ET—GNLY9K和pET—GNLY15K,经诱导在原核表达系统中高效表达了相应分子质量分别约为31和37kD的融合蛋白。结论利用原核表达体系成功表达了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颗粒溶素融合蛋白。  相似文献   
80.
目的测定同一产地不同采收期丹参药材中丹参酮ⅡA及丹酚酸B的含量。方法以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为定量评价指标,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6批次丹参药材中丹参酮ⅡA质量分数为0.23%~0.36%,平均为0.29%;10批次丹参中丹酚酸B的质量分数为3.59%~4.48%,平均为3.97%。结论相同产地不同采收期丹参药材中丹参酮ⅡA及丹酚酸B的含量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