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9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33篇
中国医学   3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目的评价后路小开窗髓核摘除结合弹性棒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将3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分为A组(16例)和B组(20例),A组行后路小开窗髓核摘除结合弹性棒内固定术,B组行单纯后路小开窗髓核摘除术,随访分析患者疗效和并发症,测量和比较手术前后患者ODI、VAS和椎体间高度、角度和MRI T1值。结果所有患者获12个月以上随访,无严重并发症发生。A组疗效优良率为93.8%,B组疗效优良率为90.0%。两组术后1年腰痛VAS、下肢放射痛VAS和ODI均较术前明显减少(P<0.01),手术上下节段的椎间高度、运动范围、髓核MRI T1值较术前均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1年手术节段较术前:A组运动范围明显减少(P<0.05)、椎间高度增加(P<0.05)和髓核MRI T1值增加(P<0.05),B组均无明显变化(P>0.05)。A组较B组术后1年手术节段运动范围减少(P<0.05)、椎间高度增加(P<0.05)和髓核MRI T1值增加(P<0.05)。结论后路小开窗髓核摘除结合弹性棒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达到满意疗效,近期不会导致邻近节段退变,可能有利于手术节段髓核修复。  相似文献   
82.
Lin  Ruoting  Ma  Bowei  Liu  Na  Zhang  Lu  He  Tiantian  Liu  Xiongying  Chen  Tongsheng  Liu  Wenjuan  Liang  Yongnan  Wang  Tianfang  Ni  Guoying  Liu  Xiaosong  Yang  Ning  Zhang  Jinhe  Yuan  Jianwei 《Annals of nuclear medicine》2021,35(7):811-822
Annals of Nuclear Medicine - The combination of two or more drugs with different mechanisms is a promising strategy for cancer treatment, and radioimmunotherapy (RIT) is a trending antitumor...  相似文献   
83.
目的:研究探讨活血祛瘀中药加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诺氯昔康对创伤骨折后高凝状态干预性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创伤股骨多段闭合骨折后当天入院,年龄18~45岁、ASAⅠ级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各20例。对照组(Ⅰ组),入院后不用任何对凝血功能有影响的药物。中药组(Ⅱ组),入院第2天即给予活血祛瘀中药。中西药组(Ⅲ组),在Ⅱ组基础上加用诺氯昔康。Ⅱ、Ⅲ组用药从入院第2天至第6天。3组患者均在入院第2天、第7天(术日清晨)抽血测定:D D二聚体(D Di)、血小板计数(PLC)、血小板聚集率(PAgR)、凝血弹性描记仪(TEG)的相关指标:R、K、α角、MA。并与健康成年人上述指标进行比较。结果:3组患者骨折后第2天D Di、α角、MA与健康成年人比较P<0.05。3组患者随骨折时间延长至第7天D Di、PAgR、α角、MA均比第1天增大,Ⅰ组增大更明显,PAgR增大的数值(25.49±18.94)与Ⅱ组(9.69±24.89)、Ⅲ组(9.70±14.80)比较有差异(P<0.05)。D Di增加Ⅰ组(277.75±860.25)与Ⅲ组(-189.00±413.68)比较有差异(P<0.05)。α角度增大Ⅰ组(6.17±7.25)与Ⅲ组(1.73±3.78)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患者创伤骨折后凝血功能24h内增强,随时间延长至第7天呈高凝状态,中药、中西结合用药可降低血小板聚集率,有助于降低创伤骨折后深静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知柏地黄汤滋阴降火的作用机制。方法将9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45例单用他巴唑等治疗,治疗组4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知柏地黄汤,水煎服,日1剂。共治疗12周,分别检测治疗前后患者的心率、体质量、甲状腺大小及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游离四碘甲腺原氨酸(FT4)、白细胞介素-6(IL-6)、内皮素(ET)水平。结果知柏地黄汤能显著减慢患者心率,增加体质量,血清FT3降低至(4.37±1.04)pmol/L,FT4降低至(15.08±5.87)pmol/L,IL-6降低至(133.04±39.57)pg/mL,ET降低至(124.67±23.23)pg/mL水平,治疗组的血浆FT3、FT4水平下降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的血浆IL-6、ET水平下降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知柏地黄汤通过抑制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细胞因子IL-6及ET从而对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起到滋阴降火的作用。  相似文献   
85.
目的 为研制寰椎后弓环抱钩棒提供形态学参数.方法 采用48个正常成年人干燥寰椎标本,测量各相关距离和角度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决定寰椎后弓环抱钩棒的形态学参数范围.结果 置钩中心点选择定位于后弓内环距椎动脉沟后缘5 mm处,置钩中心点高度(6.0±1.3)mm,前后径(5.0±1.3)mm,两侧置钩中心点外环间距(26.0±5.1)mm.结论 寰椎后弓环抱钩棒的设计在形态学上具有可行性,置钩中心点的位置选取合适,为了置放牢固、操作方便、避免副损伤,各部件参数有一定的选取范围.  相似文献   
86.
背景:应用现代步态分析技术研究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足底压力分布的报道较少,尚未建立骨性关节炎患者特征性的足底压力数据库。 目的:比较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与正常青年人步态特征的差异。 方法:运用足底压力测试系统对40例年龄44~70岁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及10名正常青年人行走时的步态进行测试,观察受试者足底各区域受力时间、单足支撑期参数、步角、足底各分区压力峰值。 结果与结论: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足底各区域受力时间百分比均高于正常青年组,两组足跟内外侧值差异尤为显著;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足跟触地阶段时间百分比、前足离地阶段时间百分比低于正常青年组,全足支撑阶段时间百分比高于正常青年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足跟侧部区域压力峰值均较正常青年组降低。说明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步态指标具有特征性,足跟部触地时间百分比、足跟触地阶段时间百分比、全足支撑阶段时间百分比及前足离地阶段时间百分比均与正常人有明显区别,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足跟部位外侧肌肉活动和平衡能力控制都较正常年轻人弱。  相似文献   
87.
15例急性腕管综合征非手术治疗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急性腕管综合征的非手术治疗方法、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7月收治的15例腕管综合征急性发作而不愿手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取外敷2号活血散,配合手法松解等非手术保守治疗。结果腕管综合征的急性正中神经压迫症状得以消退或减缓,总有效率为93%,随访半年,疗效良好。结论对于腕管综合征的急性发作而不愿手术的患者,采用非手术保守治疗,局部外敷2号活血散,配合手法松解,临床神经压迫症状可以消退或减缓,具有一定可行性。  相似文献   
88.
郭剑  陈逊文  曹正霖 《海南医学》2010,21(14):129-131
平山病为临床非常少见的一种良性自限性疾病,是一种与曲颈运动有关的颈髓病变。典型表现为:局限性上肢远端、手指及腕无力,伴远端肌肉萎缩、寒冷麻痹和手指伸展时束颤,肌电图表现为神经源性损害。在临床上与运动神经元病肌萎缩侧索硬化及脊髓进行性肌萎缩表现相似而预后截然不同,主要是男性青少年发病。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自体引流血回输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及护理体会。方法2006年6月至2009年6月对80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进行自体血回输,回输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做好心理和常规护理。结果80例患者中平均回输368ml,无一例出现输血反应和其他并发症。结论自体引流血回输能够有效补充手术造成的血容量不足,加强术后早期护理,能避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0.
目的: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栀子苷的转移率和固含物的含量为指标,优化伤科黄水的制备工艺。方法: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伤科黄水中栀子苷含量的方法。以栀子苷的转移率和固含物的含量为指标,分别选择加水量(A)、浸泡时间(B)、初次提取时间(C)为考察因素,每个因素设计3个水平,进行L9(34)正交试验。根据正交试验结果,选择最佳制备工艺,比较优化前后的指标差异。结果:本实验成功建立了HPLC测定伤科黄水中栀子苷含量的方法。以栀子苷的转移率为指标,影响因素B>C>A,最佳提取工艺为加12倍水,浸泡1.0h,初次提取1.0h。以固含物的含量为指标,影响因素A>B>C,最佳提取工艺为加12倍水,浸泡1.0h,初次提取1.5h。制备工艺参数优化后,选择加12倍水,浸泡1.0h,初次提取1.5h,栀子苷转移率和固含物含量均明显提高(P<0.05)。结论:经正交试验设计优化的伤科黄水制备工艺优于原制备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