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1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3篇
耳鼻咽喉   3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7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90篇
预防医学   42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33篇
  2篇
中国医学   78篇
肿瘤学   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Neuro-Chirurgie》2022,68(2):202-205
Recent studies of the medical literature have revealed numerous and serious problems. Errors in the design, methods and interpretation of studies can frequently be identified. A huge hidden problem is publication bias, the tendency for positive articles to be published, while negative articles are either not written or submitted. This can systematically lead to an overestimation of the value of treatments, of diagnostic or prognostic studies. Even more worrisome is selective reporting: only a subset of a wide array of tested hypotheses are presented (the ones that turned out to be positive with significance testing). This is particularly true for secondary endpoints and subgroup findings, but even the primary endpoints of trials have been modified when publications are compared to protocols. The peer-review process is fallible. Even if it were strengthened, reviewers cannot examine what is not reported. Hence many problems can only be mitigated with better reporting. Numerous initiatives have proposed guidelines to promote transparent reporting, but progress is slow.  相似文献   
72.
73.
目的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肺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和肺结核病人的发现率,有效遏制肿结核病的流行蔓延。方法通过逐门逐户面对面宣传结核病防治知识,对人户登记的咳嗽咳痰多于2周并伴有片他肺结核症状的疑似病人到结防机构确诊等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全市人户率为92.61%,宣传率为87.61%。,登记疑似肺结核病人11489人,结防机构门诊就诊人数较上年同期上升94.55%,发现初治涂阳病人226洲、复治涂阳病人29例、初治涂刚病人943洲。结论通过面对面宣传.群众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可疑肺结核病人就诊率和涂阳肺结核病人发现率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74.
如何运用Paraphrase促进英语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araphrase在英语教学中引导学生更好地学好英语起到积极的作用。为了充分地发挥paraphrase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就其运用方法进行了探讨,期待对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5.
韩多红  晋玲  张勇 《中草药》2012,43(10):2045-2049
目的 通过对不同浓度NaCl胁迫下膜荚黄芪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研究,寻找提高膜荚黄芪种子及幼苗在NaCl胁迫下抗性能力的途径。方法 测定不同浓度NaCl胁迫下膜荚黄芪种子的发芽势(Gv)、发芽率(Gr)、相对发芽率、相对NaCl害率,并对幼苗的叶绿素量、可溶性蛋白质量、丙二醛(MDA)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进行测定。结果 低浓度的NaCl胁迫对膜荚黄芪种子的萌发具有促进作用,当NaCl胁迫浓度>50 mmol/L时,随着NaCl浓度的增大,种子的GvGr、相对发芽率逐渐降低,相对NaCl害率逐渐增大,对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随着NaCl处理浓度的增大,膜荚黄芪幼苗中叶绿素量逐渐减少,可溶性蛋白质量也逐渐降低,二者都与NaCl处理浓度呈负相关;随着NaCl处理浓度的增加,幼苗中MDA量呈增加趋势,呈正相关;SOD、POD活性均不同程度地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75 mmol/L时达到最大值。结论 膜荚黄芪具有一定的抗NaCl胁迫能力,具有向盐碱地引种驯化的潜力。  相似文献   
76.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曲安奈德球旁注射治疗黄斑囊样水肿的效果。方法视网膜静脉阻塞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引起的黄斑囊样水肿患者54例61只眼,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曲安奈德球旁注射,治疗组给予曲安奈德球旁注射联合中药治疗。结果治疗后2周,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及6个月时,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时治疗组的有效率为83.9%,对照组为30.0%。结论应用中药联合曲安奈德球旁注射治疗黄斑囊样水肿较单纯球旁注射曲安奈德效果好,且长期疗效明显,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77.
王爱英 《药品评价》2010,7(16):62-63
7例41岁女性患者,因急性胆囊炎发作给予加替沙星04g,1次/日静脉滴注。滴入约100ml时患者出现视物不清、恶心、口唇发绀、面色苍白、心慌.约3分钟后意识丧失、面色青灰、呼吸停止、心脏骤停。立即停止输液,平卧吸氧.10mg地塞米松入壶,肾上腺素1mg静注,心脏胸外按压,约30秒后面色转红润,呼吸恢复,神智转清,1小时后患者恢复正常。观察2天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78.
目的:观察风药对兔结肠黏膜蛋白与乙酸诱发大鼠免疫性溃疡性结肠炎(Uc)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对兔结肠黏膜蛋白和乙酸法复制的大鼠模型分别给予痛泻要方加风药、痛泻要方、痛泻要方去风药组灌胃治疗,模型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纽给予生理盐水,4周后,对各组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a(TNF—a)水平,肠黏膜NO含量、NOS活性进行检测。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清TNF—a水平,肠黏膜N0含量、NOS活性显著升高(P〈0.01);经药物治疗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痛泻要方加风药、痛泻要方和痛泻要方去风药组血清TNF—a水平、肠黏膜NO含量及NOS活性下降,其中痛泻要方加风药和痛泻要方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风药对兔结肠黏膜蛋白与乙酸法建立的大鼠UC模型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机制与调节免疫、降低NO生成酶系统白白活.挫有美.  相似文献   
79.
目的:了解青光眼患者的社会支持及心理状况,为开展心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眼科确诊的128例青光眼患者,采用北京瑞格心理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统V3.0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评,生成的数据输入计算机自动转换处理,计算出标准分。结果:SSRS客观分31~50岁女性、41~50岁男性得分最高,40岁以前女性客观分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主观分31~60岁无性别差异(P〉0.05),60岁以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支持的利用度60岁以前无统计学意义6,0岁以后差异显著(P〈0.01);SDS、SAS得分均超过全国标准常模,性别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组30岁以前焦虑、抑郁程度轻于30岁以后。结论:青光眼患者60岁以上是提供社会支持、40岁以上是提供心理支持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80.
2004-2009年张掖市甘州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张掖市甘州区2004-2009年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特征及规律,为制定恶性肿瘤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ICD-10死因分类法,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09年张掖市甘州区恶性肿瘤死亡率为122.76/10万,标化死亡率为120.86/10万,居甘州区各类死亡原因的第3位。恶性肿瘤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恶性肿瘤前5位死因依次是胃癌、食管癌、肝癌、肺癌、结肠、直肠和肛门癌。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中老年人是恶性肿瘤死亡的主要人群。结论恶性肿瘤已成为甘州区居民的重要死因,应针对不同人群、不同肿瘤的特点,采取有效干预措施,预防和减少恶性肿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