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1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37篇
内科学   26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68篇
预防医学   28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60篇
中国医学   24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目的:利用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模型,研究DAI发生后脑干部位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的影像特点,对照病理形态学表现以及免疫组化检查,探讨DAI大鼠脑干部表观弥散系数(ADC)值、FA值与AQP4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成6组,每组8只,其中1组为对照组,不进行头部重物打击,5组为实验组,采用Marmarou自由落体致伤模型造成弥漫性轴索损伤,分别于致伤后3h,6h,12h,24h,72h行MRI扫描,随后立即处死行病理学检查。6组均行常规MRI检查、弥散张量成像、HE染色、嗜银染色及AQP4免疫组化染色。比较DTI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结果:病理检查显示DAI后大鼠脑干部水肿、轴索肿胀、轴索收缩球出现。DAI后AQP4表达上调,于24h达到高峰,随后下降。ADC值先升高后降低,12h达到顶峰,各向异性FA值持续下降。AQP4表达与ADC值在12h内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在12~24h内未有相关性,24~72h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AQP4表达与FA值在72h内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DTI可以在活体水平无创的观察DAI后脑水肿变化情况及轴索的病理改变。DAI后AQP4的表达随时间变化,提示DAI后脑水肿变化情况。大鼠DAI后脑干ADC值与AQP4表达具有相关性,联合AQP4表达及ADC值能够为DAI后的血管源性脑水肿和细胞毒性脑水肿的类型鉴别、发生机理及演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2.
目的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创伤事故后住院患者应激障碍(PTSD)症状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于2009年4月-2010年2月抽取珠江三角洲地区6个城市7所医院住院创伤患者,采用自编问卷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自评量表(PCL-C量表),调查PTSD症状发生率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①554例有效样本PCL-C评分均值为(31.94±11.68),PTSD症状筛查阳性率为28.5%(PCL-C分值≥38分),其中重度为7.8%(分值≥50分);②影响因素分析显示,女性(χ2=15.937,P<0.001)、受教育程度低(χ2=9.597,P<0.05)、多部位伤(χ2=8.093,P<0.01)、预期生活自理程度差(χ2=15.757,P<0.001)、预期无工作能力(χ2=19.036,P<0.001)的患者PTSD症状发生率较高;③社会支持方面,缺乏友情精神支持的患者PTSD的发生率较有大量友情支持的患者高(χ2=13.307,P<0.05)。结论珠江三角洲地区创伤事故后PTSD症状发生率较高,性别、受教育程度、创伤严重程度、对未来生活的不良预期及缺乏社会友情支持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3.
目的:探究IL-2、IL-12及IL-10与梅毒血清固定形成的关系,提高临床疗效。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本中心180例梅毒血清固定患者IL-2、IL-12及IL-10的浓度,同时以180例梅毒阴转患者和180例健康献血者作为对照,对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的IL-2和IL-12明显低于对治愈组和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IL-10明显高于治愈组和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愈组和健康组的IL-2、IL-10及IL-12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TH1/TH2比例失衡可能是梅毒血清固定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4.
目的探讨接种7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PCV7)预防肺炎球菌肺炎和重症肺炎的效果。方法用回顾性队列法,选取本市拱北辖区接种了PCV7的≥3月龄且5岁儿童为PCV7组,未接种的为非PCV7组。调查两组的肺炎球菌肺炎和重症肺炎的发病情况。结果 PCV7组2 213人,肺炎球菌肺炎63例(2.9%),重症肺炎5例(0.2%);非PCV7组7 059人,肺炎球菌肺炎274例(3.9%),重症肺炎59例(0.8%)。PCV7组肺炎球菌肺炎发病率和重症肺炎发病率均较低。PCV7组对非PCV7组,肺炎球菌肺炎发病率和重症肺炎发病率比较,疫苗效率(VE)分别为27.4%和73.1%。PCV7组中,按标准免疫程序接种115人,肺炎球菌肺炎1人,发病率0.9%,无重症肺炎,补充免疫接种2 098人,肺炎球菌肺炎62人,发病率3.0%,重症肺炎5人(0.2%)。结论接种PCV7疫苗的肺炎和重症肺炎的保护效果好,尤其是对重症肺炎保护效果更好,肺炎发病率和重症肺炎的发病率都较低。  相似文献   
135.
目的:探讨甲亢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与甲状腺功能情况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于本院确诊并进行诊治的甲亢患者80例为样本,通过中医临床辨证诊断患者的不同体质,并对患者的甲状腺指标游离T3(FT3)、游离T4(FT4)、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进行检验检测。观察并记录甲亢患者不同的中医体质分布情况及不同体质患者甲状腺功能指标的差异。结果:不同体质的甲状腺患者FT3、FT4、T3、T4、TSH水平有一定差异,其中平和质与湿热质的FT3水平高于阳虚质(P<0.05)。结论:甲亢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对甲状腺激素的相关指标有一定影响,值得临床治疗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36.
目的:探讨尼美舒利分散片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近期疗效,并观察复发率.方法:纳入本院2013年4月~2016年4月神经内科收治的120例偏头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给予对照组盐酸氟桂利嗪治疗,5~10mg/次,2次/d,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以尼美舒利分散片0.05~0.10g/次,2次/d,两组均15d为一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随访6个月,统计两组痊愈率和复发率.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7%,较对照组的71.67%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与对照组的8.33%相当(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痊愈率为65.00%,较对照组的36.67%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25.00%,与对照组的30.00%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尼美舒利分散片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疗效确切,较单独应用尼美舒利分散片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7.
目的 检测鼻咽癌放疗患者血清中不同放疗时段α2-巨球蛋白含量,了解其变化规律,探讨其作为反映放疗损伤的血清标志物的可行性.方法 采集23例鼻咽癌初诊患者在单纯放疗前、放疗10、20、30、33次5个时段的血标本,检测α2-巨球蛋白水平.采用SPSS17.0软件包,以配对t检验分析5个时段血清α2-巨球蛋白水平差异.结果 患者血清中α2-巨球蛋白水平随放疗次数增加而升高.放疗10次后鼻咽癌患者的血清α2-巨球蛋白浓度(12.04±5.72)U/L高于放疗前(10.81±5.38)U/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818,P<0.05);放疗20次后鼻咽癌患者的血清α2-巨球蛋白浓度(12.26±5.77)U/L高于放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237,P<0.001);放疗30次后鼻咽癌患者的血清α2-巨球蛋白浓度(12.91±5.55)U/L高于放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076,P<0.05);放疗结束时鼻咽癌患者的血清α2-巨球蛋白浓度13.43±6.05 U/L高于放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189,P<0.05).结论 放射治疗可引起血清α2-巨球蛋白改变,α2-巨球蛋白可成为反映颌骨电离辐射损伤的血清标志物.  相似文献   
138.
目的探讨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诊疗方法。方法采用常规口服药物、牵引、推拿及针灸方法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患者25例,采用常规方法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患者16例。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本组患者均获得了6个月以上随访。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者,治疗结束后按照上述标准评定,治愈13例,好转7例,未愈5例。采用常规方法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者,2例患者治疗出现注射部位局部皮肤发红、瘙痒,未作特殊处理,均自行缓解;按照上述标准评定,治愈10例,好转4例,未愈2例。本组41例患者中,12例患者在治疗后6个月内出现不同程度症状复发。结论由于临床体征较少,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诊断和治疗都比较困难,诊断时除了参考现有的诊断依据必须排除与本病有相似症状的其他器官的病变,在治疗方面应以非手术治疗方法为主,并力争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39.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脑梗死,CI)风证与血管内皮素(ET)、胰岛素(INS)及相关性睡眠障碍的关系。方法采用中风辨证量表对338例CI患者进行风证证候评分,测定其中266例ET和INS含量,并就其在卒中过程中出现的相关睡眠障碍发生率作分析。结果卒中后失眠发生率最高,为193例(57.1%);其次为抑郁(卒中后抑郁,PSD)或焦虑(卒中后焦虑,PSA)睡眠失调.前者148例(43.8%),后者21例(6.2%);日间过度睡眠者46例(13.6%);睡眠呼吸紊乱者38例(11.2%)。失眠见于脑梗死者各证候之中,抑郁睡眠失调多见于风证、痰湿证、气虚证及其组合中;焦虑睡眠失调多见于风证、火热证、阴虚阳亢证及其组合中,并与评分量值成正比,两者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血瘀证、风证、火热证、痰湿证评分量值与ET水平比较,具有显著相关性(r=0.43,r=0.72,P〈0.01),其临床睡眠障碍与气虚证、阴虚阳亢证比较则变化不明显;而与INS比较,除血瘀证、风证、火热证、痰湿证外,阴虚阳亢证也具有统计学意义(r=0.21.P〈0.05)。结论脑梗死不仅证候与ET及INS水平显著相关,而且与其病类在病程中发生的相关性睡眠障碍几率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40.
薛瑞  胡芳  吴小勤 《临床医学工程》2013,(11):1367-1368
目的探讨手术内固定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的效果。方法以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间收治的120例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保守治疗,观察组使用手术内固定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康复期生活质量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康复期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内固定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多发性肋骨骨折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