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6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5篇
皮肤病学   3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9篇
  1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21.
正1病例简介患儿,女,6岁,因"突发下腹痛3+h"于2015年6月9日10时就诊于我院。患儿于6月9日6时30分起床后突发下腹痛,呈持续性,伴呕吐3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发热,无尿频、尿急,无腹泻。我院B超检查示:膀胱后方见大小约8.5cm×7.7cm×7.1cm混合性肿块回声,膀胱后方未见明显子宫声像影,双侧卵巢显示不清。结合临床考虑卵巢囊肿蒂扭转可能(图1A)。既往否认特殊病史。体检:T 36.2℃,P 72次/分;妇检:外阴幼女型,阴道口、尿道口分开;肛诊:盆腔可  相似文献   
22.
目的:研究音乐治疗在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子宫腺肌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0例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消融治疗的子宫腺肌症患者随机分成实验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研究分析。实验治疗组在常规消融治疗前1h至结束时持续听音乐;对照组则按常规方式进行超声消融治疗。观察二组患者治疗前的焦虑程度,治疗中的血压、心率,治疗后的疼痛及镇痛药物使用剂量情况。结果:实验治疗组治疗前的焦虑程度、治疗中的血压、心率、治疗后的疼痛评分、镇痛药物使用剂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音乐治疗可明显改善子宫腺肌症患者HIFU治疗过程中的应激状态,稳定治疗中生理指标,减轻焦虑状态及治疗后疼痛和镇痛药物使用剂量,有利于治疗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ERK)-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yclic AMP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CREB)通路在针刺缓解内脏痛中的作用及缝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43,Cx43)基因敲除对其的影响。方法选用野生型(wide type,WT)和Cx43基因敲除杂合子(heterozygous,HT)小鼠,随机分为6组:HT空白对照组、HT模型组、HT针刺组、WT空白对照组、WT模型组、WT针刺组,建立醋酸致炎性内脏痛模型,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观察脊髓背角磷酸化ERK(pERK)和磷酸化CREB(pCREB)的表达。结果HT和wT空白对照组小鼠脊髓背角pERK和pCREB很少表达,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注射醋酸能诱导脊髓背角ERK和CREB的磷酸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T和WT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WT针刺组小鼠脊髓背角pERK和pCREB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T针刺组小鼠pERK和pCREB表达水平虽然亦有下降趋势,但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T和WT针刺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外周伤害性刺激可以诱导ERK—CREB通路的激活;②针刺缓解炎性内脏痛的作用可能与抑制脊髓神经元ERK—CREB通路的激活有关;③敲除Cx43基因影响针刺镇痛作用的机制可能与ERK—CREB通路有关。提示Cx43及以Cx为结构基础的细胞缝隙连接通讯(gap junctional intercellular communication, GJIC)与针刺镇痛效应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4.
疼痛是一种与组织损伤或潜在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主观感觉和情绪体验。病理性疼痛包括炎症性疼痛和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神经元可塑性变化的表现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人工神经网络在宫颈癌术后5年生存期预测中的应用。方法收集125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治疗随访信息,按照4∶1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组(100例)和测试组(25例),分别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筛选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建立Logistics回归模型和概率神经网络模型(PNN),用训练组训练网络模型,用测试组检测网络模型。结果PNN模型的准确性92%,敏感度为75%,特异性为95.23%,Logistics回归模型的准确性为84%,敏感度为50.0%,特异性为82.61%。结论神经网络在生存分析中有很大的灵活性;在模型中可以容纳非线性效应,不需要对数据的随机特征如分布等作出假设,不要求满足H0假定,具有较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6.
目的回顾性分析血小板增多症在卵巢上皮癌患者中的发生率及其对卵巢上皮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1999年-2004年人院的卵巢上皮癌患者141例,分析术前血小板计数与患者年龄、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CA125水平等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同时分析比较卵巢上皮癌伴或不伴血小板增多症患者的生存时间之间的差异。结果141例患者中有42例患者(29.8%)在术前诊断时即合并血小板增多(血小板计数〉400×10^9/L)。在合并血小板增多的卵巢上皮癌组中CA125水平明显增高、晚期肿瘤比例更多、组织学分级多为中高级,接受理想减瘤术的比率更低伊均〈0.05)。此外,与无血小板增多症的患者相比,卵巢上皮癌伴血小板增多症患者的疾病无进展时间(15个月VS.28个月,P〈0.01)和总生存时间均明显缩短(29个月VS.37个月,P〈0.01)。结论卵巢上皮癌常伴有血小板增多症,后者是卵巢上皮癌患者预后不佳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27.
原发性阴道癌是一种罕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且是目前唯一一种在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中没有临床实践指南的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对于原发性阴道癌的治疗,目前尚未提出最佳的治疗方案,个体化的放化疗仍然是该病的主要治疗方法,其改善了疾病的局部控制率和总体生存率。早期原发性阴道癌通常采用手术或放疗,而对于晚期原发性阴道癌,同步放化疗成为了一种有效的替代治疗。与其他恶性肿瘤一样,原发性阴道癌诊断时的临床分期是重要的预后因素,而年龄、病灶大小和组织学类型等也会影响生存结局,其中免疫治疗有望成为改善原发性阴道癌预后的新策略。综述原发性阴道癌的手术方法、放疗、放化疗和免疫治疗及其预后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miR-218-5p通过调控LPAR3表达对宫颈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人正常宫颈细胞H8和4种宫颈癌细胞(SiHa、HeLa、MS751和HT-3)中miR-218-5p和LPAR3的表达。以HeLa细胞为后续研究对象,分别构建过表达miR-218-5p和敲减LPAR3的HeLa细胞株,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情况,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增殖相关蛋白CyclinD1、迁移侵袭相关蛋白MMP2和MMP9的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和Western blot验证miR-218-5p和LPAR3的靶向调控关系。结果:与人正常宫颈细胞H8相比,4种宫颈癌细胞miR-218-5p的表达显著下调,LPAR3的表达显著上调。过表达miR-218-5p或敲减LPAR3均可抑制HeLa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抑制CyclinD1、MMP2和MMP9蛋白的表达。LPAR3是miR-218-5p的靶基因,miR-218-5p可负性调控LPAR3的表达。过表达LPAR3可逆转miR-218-5p对HeLa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结论:miR-218-5p通过靶向下调LPAR3表达抑制宫颈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miR-218-5p/LPAR3分子轴有望成为宫颈癌的潜在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29.
肖华  杨静  崔佑萍  杜欣 《广西医学》2022,(16):1885-1889
目的 探讨针灸联合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PFD)的效果。方法 选择116例产后PFD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4例和观察组62例。两组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盆底肌肉强度,血清弹性蛋白酶抑制因子(Elafin)、骨桥蛋白(OPN)水平,并采用盆底功能障碍症状问卷(PFDI-20)、盆腔脏器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问卷(PISQ-12)分别评价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和性生活质量。结果 治疗4周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5.16%、83.33%,P<0.05);两组患者Ⅰ类肌纤维、Ⅱ类肌纤维持续收缩压均变大、收缩持续时间延长,血清Elafin水平上升,OPN水平下降,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PFDI-20各量表评分及总分降低,PISQ-12评分升高,且观察组上述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针灸联合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产后PFD疗效较好,较单一针灸治疗可更好地促进盆底肌肌肉力量的恢复,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性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0.
子宫肌瘤单次整体超声消融治疗无效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医疗急救3G系统车载终端计量检定,以利于其定位准确、行驶路线正确和救治[摘要]目的:分析单次整体体外超声消融治疗子宫肌瘤效果不佳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方法:对子宫肌瘤单次整体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效果不佳后行手术治疗的5例患者治疗资料及术中所见、术后组织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组HIFU治疗平均功率362~400W、辐照时间998~2947s、治疗剂量398500.0J~1178800.0J、治疗强度789~1091s/h;HIFU治疗后1l~16个月症状改善不明显,核磁共振检查或超声检查提示瘤体未明显缩小或稍增大,HIFU治疗后至手术时间为11~22个月;其中4例患者行子宫肌瘤剔除手术,1例患者行全子宫切除术。超声所见:子宫浆膜层光滑,与盆腔脏器、腹膜均无粘连,受照子宫肌瘤病灶中心1/2~4/5区域均为灰白色干酪样或乳状坏死,瘤体表层1/5部位见粉色典型螺旋状平滑肌组织结构、质地较软,部分呈囊性变;子宫浆膜层、子宫肌层及子宫内膜外观正常。术后病理检查提示:瘤体组织为平滑肌组织或有透明变性,无恶性病变组织。结论:肌瘤的部位、瘤体血供及治疗能量是影~NHIFU疗效的重要因素,个体化治疗是HIFU成功的原则,彩色多普勒检测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