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3篇
  免费   160篇
  国内免费   134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20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328篇
  1篇
中国医学   276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81.
一个修正的药物经皮吸收数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建立药物经皮吸收的数学模型。方法:用量子化学参数表示分子形成氢健的能力,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建立药物经皮渗透系数(lgP)与正辛醉-水分配系数(lgKoct)、分子体积(V)和分子形成氢健能力(Hb)之间的相关方程式。结果:36个有机化合物和12个甾体激素类药物透过人皮肤的渗透系数均与正辛醇-水分配系数、分子体积和分子形成氢健能力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复相关系数分别为0.9772和0.94610结论:该模型IgP=IgKoct-βV-rHb+δ的物理意义明确,可以较好地反映药物渗透系数与药物结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82.
新药开发已成为药学领域的热门课题,选题的科学性,研究方法的可行性,研究途径的合适性,直接决定了研究项目的成功与否。本文试从科学技术方法论出发,从科研选题、科学实验及科学观察等方面阐明在新药开发中遵循自然辩证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3.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近红外(NIR)高光谱成像技术融合近红外光谱和图像纹理特征,鉴别不同产地红参药材的方法。方法:提取红参ROI近红外高光谱数据,采用多种预处理算法对光谱数据进行降噪处理。利用灰度共生矩阵(GLCM)和灰度游程矩阵(GLRLM)提取图像纹理特征,实现NIR光谱和图像纹理数据融合。利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和支持向量机分类(SVC)建立产地分类模型。结果:全波段光谱融合GLRLM所构建的模型性能最佳,准确率分别为90.0%和91.2%。进一步地使用混淆矩阵和ROC曲线对模型进行评估。混淆矩阵中SVC模型表现优异,对吉林、黑龙江和辽宁3个产地的分类准确率可达100%、91%和83%;经ROC特征曲线评估,2个模型的最优曲线下面积值分别达到了0.97和0.96。结论:本研究为快速鉴别红参药材不同产地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84.
中药制药过程工艺复杂,过程控制水平与产品质量直接相关。进行制药过程质量评价与质量控制研究,提高制药过程理解,对保证中药制剂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核磁共振技术的发展,核磁共振氢谱已在中药质量评价与代谢组学研究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主要介绍了氢核磁共振组学技术应用于中药炮制、提取等制药过程研究时,在辨识过程化学标志物、研究代谢物在过程中的转化转移规律等方面的应用进展,同时展望了基于氢核磁共振技术的过程组学研究在中药制药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5.
目的:使用转基因斑马鱼模型筛选冠心宁片中具有抗血栓活性的组分及药效物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斑马鱼胚胎分为对照组、造模组、给药组及阳性药组,使用苯肼诱导血栓模型。通过荧光显微成像结合血红蛋白染色对冠心宁片各组分抗血栓作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进一步探寻活性组分中起抗血栓作用的主要成分。最后进行活性氧(ROS)检测及脂质氧化损伤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分析,探讨其抗血栓机制。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冠心宁片水溶性组分可显著减少外周血红细胞聚集(P<0.01),增加回心血量,且效果呈剂量依赖性。因多糖为冠心宁片水溶性成分中的主要物质,进一步实验发现丹参多糖和川芎多糖也具有抗血栓活性,且能显著降低斑马鱼的氧化应激水平,丹参多糖还具有下调胚胎脂质过氧化水平的作用。结论:丹参多糖和川芎多糖为冠心宁片水溶性组分中具有抗血栓作用的活性化合物,可能与其抑制氧化应激作用有关,具有开发为抗血栓治疗先导物的潜在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6.
目的观察硒酸酯多糖联合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疗效。方法56例RA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加服硒酸酯多糖胶囊。观察两组的检测指标变化。结果经6周治疗两组患者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血沉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或P<0.01),总有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尤其是关节压痛指数治疗前后的差值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硒酸酯多糖是改善RA疼痛症状疗效好、毒副反应轻的协同性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六棱菊提取物(LAE)对药物性肝损伤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Folin Ciocalteu和HPLC方法对LAE的主要成分进行定量分析:通过预防给药探讨LAE对大剂量(1000 mg/kg)醋氨酚引起的小鼠中毒死亡的影响:运用醋氨酚引起的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评价LAE大(200 mg/kg)、中(100 mg/kg)、小(50 mg/kg)剂量对药物性肝损伤的抑制作用.结果:Folin Ciocalteu法测定结果表明LAE的总酚含量为56.5 g GAE/100 g提取物;HPLC分析结果显示LAE的主要成分为是二咖啡酰奎尼酸类化合物,其含量为53.0%.醋氨酚中毒保护试验表明,LAE在100 mg/kg剂量下对大剂量醋氨酚所致小鼠死亡有明显抑制作用.药效评价结果显示:LAE在50、100和200 mg/kg剂量下灌胃给药,均能明显降低肝损伤小鼠血清AST和ALT水平,其中100和200 mg/kg剂量具有显著性影响;病理组织学检测表明,模型组小鼠肝组织呈现以中央静脉为中心的放射状坏死和脂肪变性,LAE大、中、小剂量组小鼠肝损伤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结论:六棱菊对醋氨酚所致的药物性肝损伤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二咖啡酰奎尼酸类化合物可能是六棱菊保肝作用的主要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索醋酸棉酚宫内给药装置在小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将醋酸棉酚宫内给药装置放入小鼠子宫内,用HPLC测定血浆中药物浓度。结果醋酸棉酚宫内给药装置放入小鼠子宫中,体内血药浓度在48 h达到高峰(0.30μg.L-1),随后呈现恒速释放的特征。结论醋酸棉酚宫内给药装置在小鼠体内达峰时间迅速,并能长时间维持稳定的药物释放,有望用于子宫腺肌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89.
脂质体纳米粒(Liposparticle)是一定浓度的脂质囊泡和米粒分散在水溶液中自组装形成的具有脂质外壳和纳料粒核心的新型组装体(图1),近来,在生物科技和药物、抗源、基因传递系统领域引起人们极大兴趣[1].  相似文献   
90.
目的:评价新型4,8-二取代-8,9-二氢吡嗪[2,3-g]喹唑啉-7(6H)-酮系列化合物体外抗肿瘤活性,获得高效抗肿瘤小分子化合物用于后续药物研发.方法:固相合成17个设计作用于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结构为4,8-二取代-8,9-二氢吡嗪[2,3-g]喹唑啉-7(6H)-酮的新型系列化合物.采用MTT法对人肺癌细胞株A549、人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细胞株K562及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加药96 h后进行抗肿瘤活性筛选.结果:对于人肺癌细胞株A549,化合物7-13和7-14抑制效果最佳,其IC_(50)值分别为8.10和8.12 μmol/L.共有8个化合物对人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细胞株K562有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7-2、7-13和7-17抑制效果最佳,其IC_(50)值分别为2.22、0.57和7.20 μmol/L.而对于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化合物7-3和7-13具有抑制效果,其IC_(50)值分别为4.20和9.71 μmol/L.结论:17个化合物对3种肿瘤细胞株呈现不同抑制效果,为结构修饰以提高化合物抗肿瘤活性提供了很好的依据.其中化合物7-13对所测瘤株均具增殖抑制活性,可作为潜在药物用于后续抗肿瘤药物研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