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15篇
  免费   472篇
  国内免费   132篇
耳鼻咽喉   39篇
儿科学   34篇
妇产科学   27篇
基础医学   503篇
口腔科学   631篇
临床医学   810篇
内科学   227篇
皮肤病学   59篇
神经病学   53篇
特种医学   210篇
外科学   311篇
综合类   1732篇
预防医学   500篇
眼科学   40篇
药学   420篇
  10篇
中国医学   648篇
肿瘤学   165篇
  2024年   90篇
  2023年   293篇
  2022年   145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90篇
  2018年   92篇
  2017年   240篇
  2016年   194篇
  2015年   188篇
  2014年   281篇
  2013年   264篇
  2012年   432篇
  2011年   454篇
  2010年   446篇
  2009年   503篇
  2008年   445篇
  2007年   487篇
  2006年   308篇
  2005年   250篇
  2004年   239篇
  2003年   238篇
  2002年   222篇
  2001年   101篇
  2000年   155篇
  1999年   7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基因表达谱差异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建立大鼠正常视网膜和糖尿病8周视网膜基因表达谱,比较两者差异,初步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基因。方法 通过限制片段差异显示 PCR( restriction fragments differential display-PCR,RFDD-PCR)获得正常大鼠视网膜及8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转录组片段。应用Fraent Analysis等软件,对差异片段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初步确定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基因/表达序列标签( expression sequence tag, Ksr)。结果 获得有意义的片段共3639个,有差异的片段840个,占表达数的23.08%。其中包括5个视觉传导相关基因,13个兴奋性神经递质受体基因和3个抑制性神经递质受体基因。糖尿病8周大鼠视网膜Rhodopsin kinase,β-arrestin,Phosducin, rod photoreceptor cGMP-gated channel 和 Rpe65的表达下调,离子型谷氨酸受体iGluR1-4下调,代谢性谷氨酸受体及γ-氨基丁酸受体各亚型则普遍上调,而甘氨酸受体表达无变化。结论 糖尿病8周大鼠神经视网膜已受到累及,其基因表达模式的改变,可能与糖尿病早期视功能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EGF(epidermal growth factor)在成年猴脊髓的表达。方法EGF特异性抗体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技术(SP法)。结果EGF免疫阳性物质主要位于神经元胞浆内,前角前内侧核、前角前核和前角前外侧核的大运动神经元以及背核的大神经元具有强免疫阳性信号,中等强度免疫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于前角后内侧核、前角中央核、前角后外侧核和前角后外侧后核、中间内侧核和中央管周围,弱阳性神经元主要位于后角边缘核、胶状质、后角固有核和后角连合核。此外,在脊髓白质中可见部分EGF阳性胶质细胞和纤维。结论EGF免疫阳性反应产物在猴脊髓有广泛的分布,提示其功能可能涉及多种神经元和非神经细胞,为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在猴脊髓分布规律和功能提供了有价值的形态学资料。  相似文献   
63.
B细胞特异性激活蛋白Pax-5在淋巴瘤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B细胞特异性激活蛋白(BSAP)/Pax-5在淋巴瘤的表达情况及应用价值。方法按2001年WHO关于淋巴造血组织肿瘤分类标准收集102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3例滤泡型淋巴瘤(FL)、3例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淋巴瘤)、1例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的霍奇金淋巴瘤(NLPHL)、10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和10例浆细胞瘤,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同步检测比较BSAP与CD20的表达情况。结果102例DLBCL全部表达CD20,100例表达BSAP,3例FL、3例MALT淋巴瘤和1例NLPHL BSAP和CD20全部阳性表达,10例ALCL、10例浆细胞瘤BSAP和CD20全部阴性表达。BSAP与CD20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BSAP/Pax-5是一种新的B细胞标记,阳性信号定位于细胞核,抗BSAP抗体在常规外科病理诊断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64.
脑动脉DSA形态分析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脑血管造影各主要动脉的投影规律及其分支的显示率,为脑血管疾病的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提供重要参考。方法:随机抽取140例全脑血管DSA系列图像,选择其中无脑血管疾病的51例进行观察。分别统计颈内动脉和椎动脉造影时正常脑血管各主要分支的显示率;归纳大脑前动脉A1段、大脑中动脉M1段及大脑后动脉P1段在平面上的投影规律并分析总结了脑动脉的正常解剖学特征及其变异。结果:①脑底动脉变异较大;②颈内动脉照影时OA、AChA、ACoA、PCoA、ACA和MCA的显示率分别为96.1%、92.2%、52.9%、69.6%、100%和100%;③椎动脉造影时PICA、AICA、BA、SCA、PCA和PCoA的显示率分别为66.7%、62.7%、100%、70.6%、80.4%和41.2%。结论:①尽管脑底血管实际解剖关系较为复杂,但造影时反映到平面上可简捷的用“水平、上升、下降”等来描述血管的形态和走行;②虽然是平面图像,通过调整投照体位仍可非常逼真的反映血流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泛素特异性蛋白酶(USP)2、14和泛素因子E4A(UBE4A)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癌及癌旁正常卵巢组织间的表达差异。方法:采用RFDD-PCR、半定量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USP2、USP14和UBE4A在40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癌患者卵巢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卵巢组织上的表达差异。结果:泛素特异性蛋白酶USP2、USP14和UBE4A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组织中高表达,而在正常卵巢组织中无表达或低表达。结论:USP2、USP14和UBE4A在卵巢癌组织中表达上调,提示卵巢癌中泛素-蛋白酶体系统活动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66.
AMPK调节骨骼肌细胞GLUT4基因表达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能调节运动/肌肉收缩所引起的骨骼肌细胞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基因的表达,但至今它的调节机制不清.研究显示在非运动刺激引起的细胞信号事件中由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以及组蛋白乙酰化酶(HATs)控制的组蛋白乙酰化状态是调节基因表达的重要机制,所以我们假设AMPK信号途径是通过征用HDACs中的HDAC5(在骨骼肌细胞内高表达)来实现对运动/肌肉收缩引起的GLUT4基因表达控制.细胞分为正常浓度葡萄糖对照组(NGLU组)、正常浓度AICAR组(NGLU AICAR组)、高浓度对照组(HGLU组)、高浓度AICAR组(HGLU AICAR组).用5 mmol/L和20 mmol/L葡萄糖浓度培养骨骼肌细胞后,NGLU AICAR组和HGLU AICAR组与肌肉收缩模拟信号刺激5-氨基-4-甲酰胺咪唑核糖核苷酸(AICAR)孵育.AICAR能激活NGLU组骨骼肌细胞AMPKα2、减少骨骼肌细胞核HDAC5蛋白、促使HDAC5与骨骼肌细胞加强因子(MEF2)蛋白分离和上调GLUT4基因的表达;相反,高浓度葡萄糖延迟由AICAR引起的AMPKα2磷酸化、AMPKα2向细胞核转入、HDAC5向细胞核转出和GLUT4基因的表达.实验结果说明在不同葡萄糖浓度下的骨骼肌细胞GLUT4基因表达变化都对应着上游AMPK蛋白和下游HDAC5蛋白的变化,AMPK可能是征用转录抑制子HDAC5来调节MEF2的活性而达到控制肌肉收缩所引起的GLUT4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67.
目的 了解四川省2011—2020年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力资源变化情况,为合理规划四川省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力资源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基本信息系统对四川省2011—2020年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力资源总量、年龄、学历、职称和专业技术人员构成等进行分析。结果 2020年四川省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总量达到10年来的最高值,全省每万人口疾控人员数由1.24人上升到1.69人,省、市、县三级疾控中心专业技术人员占比分别达到84.20%、81.60%、84.47%,55岁以上年龄段人数分别上升了237.50%、115.29%、38.88%,研究生学历人数分别上升了167.47%、105.88%、301.85%。结论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学历水平和职称结构明显改善,专业技术人员占比稳步增长,但存在疾控人员总数相对不足、省级疾控中心年龄结构老化、县级疾控中心高学历人才不足、职称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相似文献   
68.
目的 了解西藏地区6个高海拔县藏族成年人骨质疏松的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从西藏地区6个高海拔县随机抽取1 309名藏族居民作为研究对象,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该地区骨质疏松检出率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西藏地区6个高海拔县成年女性骨质疏松的检出率为3.8%,男性为3.0%;60岁及以上女性骨质疏松的检出率为16.7%,男性为12.8%。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女性群体中,年龄、从事农牧活动、BMI、绝经与骨质疏松的发生有关。在男性群体中,年龄与骨质疏松的发生有关。结论 西藏地区6个高海拔县60岁及以上男性和女性的骨质疏松的检出率偏低。增龄是该地区藏族成年女性、男性骨质疏松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绝经、BMI偏低是该地区成年女性骨质疏松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从事农牧活动是该地区成年女性骨质疏松发生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探讨社会支持对流动老人积极老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受访者驱动抽样的方式在抽取流动老人446名,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积极老化测评问卷和老化态度问卷进行问卷调查,对数据进行了独立样本 t 检、相关分析、有调节的中介模型的检验。结果 ①在控制了年龄和性别后,社会支持不仅能够直接预测积极老化(直接效应占比22.45%),还能通过自我老化态度的中介作用间接预测积极老化(中介效应占比77.55%);②流动原因在自我老化态度和积极老化之间起调节作用( β =0.20, t =6.80, P <0.01),自我老化态度对随迁老人的积极老化水平的正向预测作用更加显著( β =0.95, t =20.39, P <0.01)。结论 社会支持通过自我老化态度影响流动老人的积极老化水平,流动原因调节了自我老化态度对积极老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70.
目的 通过分析2018年四川省医疗卫生机构中成药治疗费用的规模以及分布,了解四川省中成药使用情况,为中成药的科学合理使用和调整制定有关政策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四川省1 600余家医疗卫生机构,收集经脱敏处理后的门诊、住院个案数据共计约2 600余万条,通过《四川卫生健康财务年报(2018)》《四川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18)》等资料获得中成药治疗费用总量数据,基于SHA2011框架对2018年四川省中成药治疗费用进行测算、并对机构、疾病和年龄等分布进行分析。同时,测算获得2018年四川省中草药、中药和药品治疗费用总量,与中成药治疗费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018年四川省各医疗卫生机构中成药治疗费用为55.84亿元,中成药费用占中药费用在各类型医院均较高;中成药费用主要发生在综合医院和中医医院;从疾病分布看,主要发生在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和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从年龄分布看,40~80岁中老年人群及0~10岁的儿童中成药使用较多。结论 应进一步发挥中成药特点,凸显中医特色医疗服务;中成药治疗费用机构分布不平衡,中成药的合理使用有待加强;中成药在疾病的治疗上有较好疗效,可加大中成药在治疗优势病种中的探索与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