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7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48篇
中国医学   167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 毫秒
51.
目的:通过筛选生长剂组合、插穗规格提高五味子插穗生根率。方法:用不同浓度的NAA、KT、IBA组合对不同类型的插穗进行处理。结果:100mg·mL-1的NAA,40mg·mL-1的KT和60mg·mL-1的IBA混合激素处理一叶一芽的硬枝和嫩枝插穗生根率较高,45d时的生根率分别为71.41%和85.1%。结论:提出适宜生产应用的技术模式,此方法可为五味子优良株系扦插快繁提供新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痛风宁胶囊(TFN)对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的影响,阐明TFN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穿刺法对大鼠踝关节注射尿酸钠,建立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将48只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低(100 mg·kg-1)、中(200 mg·kg-1)和高(550 mg·kg-1)剂量TFN组,秋水仙碱(0.63 mg·kg-1)阳性药对照组,每组8只,均采用灌胃给药。造模后检测不同时间段大鼠踝关节肿胀度,检测各组大鼠血液中白细胞、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量,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及踝关节组织匀浆中一氧化氮(NO)水平及血清中尿酸(UA)水平,测定各组大鼠踝关节周围软组织及关节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在0~8 h内阳性药对照组和高剂量TFN组大鼠踝关节肿胀度明显降低(P<0.05或P<0.01),在4h时最明显(P<0.01);低和中剂量TFN组大鼠踝关节肿胀度无明显变化(P>0.05)。与模型组比较,阳性药对照组和不同剂量TFN组大鼠血液中白细胞、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量降低,其中高剂量TFN组最为明显(P<0.05),低和中剂量TFN组大鼠血液中白细胞、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阳性药对照组和高剂量TFN组大鼠血清中UA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血清NO水平升高(P<0.05);阳性药对照组和高剂量TFN组大鼠软组织及关节液NO水平及炎症因子IL-1β和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 0.01),低和中剂量TFN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FN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53.
梅花鹿良种繁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花鹿是珍贵的药用动物,近几十年来,梅花鹿的良种繁育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经过多年研究,梅花鹿良种大致应具备有良好的生产性能,系谱清楚,有典型特征,繁殖性能良好,适应力强等几个条件。梅花鹿的良种繁育包括选种选配、人工受精技术和胚胎移殖等。选种选配是梅花鹿良种繁育的关键和重要技术手段,而人工受精技术则大大提高了梅花鹿良种繁育速度和扩大了良种繁育范围。  相似文献   
54.
目的:研究鹿药Smilacina japonica根茎及根的化学成分及活性.方法:采用超声提取,柱色谱分离与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红外、质谱、一维、二维核磁共振等波谱方法鉴定结构,进行了体外抗肿瘤活性测定.结果:分离得到1个化合物,鉴定为26-O-β-D-吡喃葡萄糖基-(25R)-呋甾-5-烯3β,12,17α,22ζ,26-五醇-12-O-乙酰基-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1),该化合物具有抑制入肺腺癌SPC-A-1细胞生长的活性.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55.
目的研究丹蒌片对高血脂症大鼠血脂水平及高脂血症、血管内皮损伤大鼠血管内皮功能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所致大鼠高脂血症模型,测定血脂水平相关的指标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计算HDL/LDL比值,并测定与血管内皮损伤的相关指标内皮素(ET)、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一氧化氮(NO)、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采用机械性(导管牵拉)所致大鼠动脉内皮损伤模型,测定大鼠血清中一氧化氮合酶(NOS)、内皮素(ET)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含量。结果丹蒌片能降低高脂饲料喂养所致高脂血症大鼠的血脂水平,能有效地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相关指标;具有明显改善机械性损伤所致动脉内皮损伤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相关指标的作用。结论丹蒌片能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脂水平及改善动脉内皮损伤大鼠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56.
珊瑚状猴头菌子实体化学成分研究(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鹏  包海鹰  图力古尔 《中草药》2012,43(12):2356-2360
目的 研究珊瑚状猴头菌Hericium coralloides子实体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柱色谱手段,结合波谱方法(MS、NMR)分离鉴定珊瑚状猴头菌子实体的化学成分.结果 从珊瑚状猴头菌子实体的石油醚和氯仿部分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9,12-十八烷二烯酸甲酯(1)、麦角甾-7,22-二烯-3β-棕榈酸酯(2)、麦角甾-4,6,8(14),22-四烯-3-酮(3)、麦角甾醇过氧化物(4)、麦角甾醇(5)、麦角甾-7,22-二烯-3β-醇(6)、hericenone J (7)、啤酒甾醇(8)、麦角甾-7,22-二烯-3-酮(9)、β-谷甾醇(10)、hericene A (11)、hencene C(12).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珊瑚状猴头菌子实体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7.
杨世海  杨慧洁  闻玉莉 《中草药》2012,43(9):1841-1845
目的探讨不同因子对罗勒Ocimum basilicum发根生长及次生代谢产物的影响。方法用发根农杆菌1025感染罗勒叶片,建立发根培养体系,并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培养时间及培养基中添加激素和诱导子后罗勒发根中多糖和总黄酮的量。结果激动素(KT)为罗勒发根培养的最适外源激素;茉莉酸甲酯(MeJA)对罗勒发根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但明显促进总黄酮的形成;水杨酸(SA)对罗勒发根的生长影响不显著,但对多糖和总黄酮的积累有明显促进作用。结论 5种外源激素和2种诱导子均能不同程度地影响罗勒发根的生长及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为进一步筛选适宜的罗勒发根培养系统并调控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薯蓣皂苷元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株的增殖、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薯蓣皂苷元对SGC-790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薯蓣皂苷元对SGC-7901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MTT结果显示,薯蓣皂苷元体外可抑制人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并呈时间-剂量依赖性,作用244、8、72 h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62.90、31.83和18.21μg.mL-1;流式细胞检测表明,8、163、2、64μg.mL-1的薯蓣皂苷元分别作用SGC-7901细胞122、43、6 h,对细胞周期没有明显影响,但能明显诱导SGC-7901细胞发生凋亡,同样具有显著的时间-剂量依赖性。结论薯蓣皂苷元具有抑制人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的作用,但对SGC-7901细胞周期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9.
华蟾毒精和羟基华蟾毒精的人肠内细菌代谢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研究人肠内细菌对蟾酥中主要成分华蟾毒精和羟基华蟾毒精的代谢。方法:采用体外人肠内细菌粗酶与华蟾毒精和羟基华蟾毒精温孵法;根据波谱学和化学数据鉴定代谢产物的结构;根据原形化合物和代谢产物的体外抑制人癌细胞系(HCT-8、KB、BGC、BIU 和HeLa )的生长评价其抗肿瘤活性。结果:华蟾毒精可由人肠内细菌代谢产生去乙酰基华蟾毒精;羟基华蟾毒精可由人肠内细菌代谢产生去乙酰基羟基华蟾毒精;原形化合物具有强抑制人癌细胞生长的活性,而其代谢产物无活性。结论:华蟾毒精和羟基华蟾毒精由肠内细菌代谢而失活。  相似文献   
60.
曹煌  张静雅  龚苏晓  许浚  张铁军  刘昌孝 《中草药》2015,46(24):3617-3622
对中药五味中"酸"味的概念、功效内涵、来源以及与药性理论的内在联系进行了归纳。阐述应用电子舌仿生技术及化学分析手段进行酸味物质基础研究的思路和模式,提出酸味的表征方式及其物质基础拆分的研究方法,并总结了酸味中药的临床应用与配伍规律,为酸味药性的表达及临床合理应用提供研究思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