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7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48篇
中国医学   167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目的:研究虫草素抑制脂多糖(LPS)诱导气道上皮细胞损伤作用机制。方法:培养气道上皮细胞9HTZ,50μg/ml的LPS干预9HTZ细胞8h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并收集细胞上清液和细胞,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的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和转录因子NF-κB、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蛋白表达。结果:虫草素(50,100μmol/ml)组能显著抑制LPS诱导的9HTZ细胞的凋亡,并能显著性抑制细胞上清液中的IL-6、IL-1β、TNF-α的含量,抑制细胞中NF-κB、ICAM-1蛋白的表达。讨论:虫草素能保护LPS诱导的气道上皮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132.
《中成药》2019,(1)
目的筛选30种黄酮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方法改良的HPLC法测定各黄酮抑制率,以筛选活性成分。腹腔注射氧嗪酸钾诱导高尿酸血症小鼠模型后,磷钨酸法检测血清尿酸水平,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清黄嘌呤氧化酶水平,脲酶法检测血清尿素氮水平,肌氨酸氧化酶法测血清肌酐水平。结果 12种黄酮在120μmol/L浓度下、9种黄酮在60μmol/L浓度下对黄嘌呤氧化酶有抑制作用,以木犀草素、槲皮素、芹菜素、山柰酚作用最强,IC50值分别为42. 02、120. 22、135. 98、 184. 36μmol/L。与模型组比较,木犀草素组(20、 40、 80 mg/kg)、芹菜素组(200 mg/kg)、山柰酚组(150、300 mg/kg)尿酸、黄嘌呤氧化酶、尿素氮、肌酐水平显著降低(P0. 05,P0. 01)。结论 3种黄酮(木犀草素、山柰酚、芹菜素)可明显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从而呈现出降尿酸作用。  相似文献   
133.
丹蒌片对动脉内皮损伤大鼠ET、AngⅡ、NOS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丹蒌片对动脉内皮损伤大鼠血浆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血清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影响。方法健康wistar 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辛伐他汀组、丹蒌片组,除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应用导管拉伤加高渗液损伤的方法建立大鼠主动脉内皮损伤模型,研究丹蒌片对大鼠动脉内皮损伤后血浆ET、AngⅡ、血清NOS水平的影响。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ET明显升高,丹蒌片组可抑制ET的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的NOS均有升高,丹蒌片组与模型组比较,NOS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ET/NOS明显升高,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丹蒌片组可抑制ET/NOS的升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模型对照组的AngⅡ有升高趋势,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丹蒌片组可降低AngⅡ含量。结论丹蒌片能调整ET/NOS比值及AngⅡ水平,对血管内皮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4.
皱皮木瓜的化学成分研究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皱皮木瓜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多种色谱法对皱皮木瓜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皱皮木瓜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鉴定了9种化合物,分别为绿原酸甲酯(Ⅰ),5-O-咖啡酰基-奎宁酸丁酯(Ⅱ),奎宁酸丁酯(Ⅲ),5-羟甲基-2-糠醛(Ⅳ),三十烷酸(Ⅴ),(-)-表儿茶素(Ⅵ),7,8-二羟基香豆素(Ⅶ),3,4-二羟基苯甲酸乙酯(Ⅷ),原儿茶酸(Ⅸ).结论:化合物Ⅲ~Ⅷ均为从本属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5.
本文分别对东北梅花鹿股骨粉、髋骨粉和髌骨粉进行了无机元素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3种梅花鹿骨粉中Ca、P、Mg含量相对较高,尤其是Ca、P含量,同时富含微量元素Zn、Fe、Cu、Mn。分析测得的无机元素在上述3种不同部位的骨粉样品中多数差异显著,可以作为评定东北梅花鹿骨粉的内在质量依据。  相似文献   
136.
目的:探讨痛风宁胶囊(TFN)对痛风性肾病模型小鼠血清中尿酸(UA)、肌酐(Cr)、单核趋化蛋白(MCP-1)、肿瘤坏死因子(TNF-α)、黄嘌呤氧化酶(XOD)和尿素氮(BUN)水平以及小鼠肾组织匀浆上清液中环氧化酶2(COX-2)活性的影响,分析其对痛风性肾病小鼠肾脏、脾脏和胸腺病理变化的改善作用。方法:采用腺嘌呤联合乙胺丁醇片制备小鼠痛风性肾病模型。将7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低(200 mg·kg-1)、中(400 mg·kg-1)和高(800 mg·kg-1)剂量TFN组,别嘌醇片(50 mg·kg-1)和痛风舒片(TFS)(600 mg·kg-1)阳性药对照组,每组10只。实验结束后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UA、Cr、MCP-1、TNF-α、XOD和BUN水平及小鼠肾组织匀浆上清液中COX-2活性,HE染色观察小鼠肾脏、脾脏和胸腺组织病理形态表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中UA、Cr、BUN、MCP-1、TNF-α和XOD水平明显升高(P<0.01),肾组织匀浆上清液中COX-2活性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阳性药对照组和高剂量TFN组小鼠血清中UA、Cr、BUN、MCP-1、TNF-α和XOD水平明显降低(P<0.01),肾脏组织匀浆上清液中COX-2活性明显降低(P<0.01),低和中剂量TFN组小鼠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肾小球萎缩,肾小管和肾间质出现大量的尿酸盐结晶;胸腺皮质和髓质分界不清晰,细胞稀疏;脾脏红髓与白髓分界不清晰,脾小结不同程度缩小,脾窦出现充血现象。与模型组比较,阳性药对照组和各剂量TFN组小鼠肾脏肾小球萎缩、脾脏脾窦充血和胸腺皮质与髓质分界不清等病理变化均有一定程度改善。结论:TFN对于痛风性肾病引起的小鼠脏器病变及各生化指标异常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37.
对冬虫夏草,亚香棒虫草,凉山虫草,蛹虫草,蝉花的产地,外部形态及生活环境进行了详细描述,以便于更好地鉴别。  相似文献   
138.
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为豆科甘草属多年生草本,以根和根茎入药,是我国主要的常用中草药,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行业,80年代后,野生资源日益枯竭,人们开始研究人工栽培技术,在野生甘草引种变家植后,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效益,但是在甘草的栽培全过程当中,除草是最繁重  相似文献   
139.
 目的研究了酵母提取物、水解酪蛋白、真菌诱导子、茉莉酸及稀土元素等对甘草愈伤组织中甘草黄酮类化合物合成的影响。方法在培养基中添加各种附加物,研究其对甘草黄酮类化合物合成的影响。结果 0.1%的酵母提取物可使培养物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提高76.8%,甘草查尔酮含量比对照提高7.5倍。水解酪蛋白在0.05%时,培养物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达最大值,为对照的1.7倍,其中甘草查尔酮的含量在0.1%时最高,为对照的3.2倍。50 mL培养基中加入真菌诱导子2 mL,甘草培养物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为149.58μg·g-1,比对照(85.26μg·g-1)增加75%。10.0μmol·L-1茉莉酸使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比对照提高了41%。低浓度的稀土元素Eu3+对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培养基中添加0.1 mg·L-1的稀土元素Eu3+最有利于黄酮类化合物的积累。此时,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为对照的2.7倍,其中甘草素的含量是对照的4倍。结论在甘草愈伤组织培养过程中,添加酵母提取物、水解酪蛋白、真菌诱导子、茉莉酸及稀土元素等是提高黄酮类化合物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40.
目的研究激素与诱导子对决明毛状根生长和蒽醌类化合物合成的影响。方法用发根农杆菌LBA9402感染决明Gassia obtusifolia外植体,建立决明毛状根培养系统。结果NAA为决明毛状根培养的最适外源激素,培养基中添加0.05%NAA可使毛状根中5种蒽醌类化合物总和提高4倍。黑曲霉诱导子对毛状根生长影响不大,却明显促进蒽醌类化合物的形成,其中每50mL培养基加入2.0mL诱导子可使蒽醌类化合物总量增加2倍多。茉莉酸(JA)对决明毛状根中蒽醌类化合物合成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中10μmol/L作用最强,蒽醌类化合物总量比对照提高73%,JA对毛状根生长有抑制作用,但不太显著。结论为进一步筛选适宜的决明毛状根培养系统并调控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