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1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3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在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和进展。方法收集自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临床触诊发现乳腺肿块且怀疑恶性的21例患者,23个病灶,应用DCE-MRI进行评价、诊断。结果动态增强扫描后15个恶性病灶中10个环形强化,其中7个表现为充填型环形强化;3个片状强化;2个结节状强化,最后手术切除或穿刺活检后病理验证恶性病变15个(65.2%),良性病变8个(34.8%)。结论 MRI动态增强扫描能更清楚地显示其生长类型、范围和内部结构,极大提高了乳腺疾病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2.
临床上,各期痛风的影像学表现不同.痛风性关节炎的X线片、CT和MRI影像表现各有不同,X线有助于诊断典型的慢性痛风石性关节炎,CT可很好地判断痛风导致的骨质破坏,MRI对早期及间歇期痛风所致的骨周围组织及软骨改变比较敏感.  相似文献   
53.
摘 要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13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实施中医辨证治疗(痰瘀阻络型1号方、阴虚阳亢型2号方、肾虚型3号方)。连续观察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生活质量和临床体征。结果:两组治疗后ABPM各血压目标值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的躯体化症状、工作状态、睡眠状况、强迫状况、生理症状评分及总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而对照组仅生理症状评分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在躯体化症状、睡眠状况、人际关系敏感、压抑、强迫状况、敌对、生理症状及总分等方面的改善更为显著(P<0.05或P<0.01)。结论:在西医基础治疗上辨证加服中药治疗方案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生理症状、躯体化症状、强迫状况、压抑、睡眠状况、人际关系敏感、敌对等方面积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改善预后症状。  相似文献   
54.
DWI和PWI在单侧大脑中动脉狭窄、闭塞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MR脑弥散成像(DWI)和灌注成像(PWI)技术,分析单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狭窄、闭塞患者脑组织血液动力学的变化,并判断缺血半暗带(ischemic penumbra IP)的存在。方法将73例单侧MCA狭窄、闭塞患者分成狭窄组和闭塞组,所有患者均行常规MRI、MRA、DWI及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dynamic susceptibilitycontrast-enhanced,DSC)灌注成像扫描。比较ADC值及脑灌注结果,分析两组间二者的差异,并比较患侧DWI、PWI病灶面积差异。结果 39例MCA狭窄的患者中20例(51.28%)DWI为高信号,31例(79.72%)灌注异常;34例MCA闭塞的患者中21例(61.76%)DWI为高信号,33例(97.06%)灌注异常。两组患者,患侧ADC值与镜像对侧脑组织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MCA狭窄组患侧rMTTr、TTP值与闭塞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60例(82.19%)患侧PWI病灶面积大于DWI病灶面积。结论 DWI能发现新鲜梗塞灶,但两组患者患侧ADC值比较,无显著差异;PWI能够显示MCA狭窄或闭塞区脑组织血流动力学变化,但两组患者病灶区PWI异常改变无显著差异;只有两者联合应用才可以判定是否存在缺血半暗带,从而为临床准确诊断、及时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5.
关节镜手术已是临床上诊治膝关节病的常规手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术后痛苦少及康复快等优点。但术后关节肿胀是一个普遍问题,处理不当将会影响手术疗效。笔者2009-01~2012-06采用渗湿通脉法治疗膝关节镜术后肿胀54例,疗效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6.
患者曹某某,女,58岁,农民。主因腰痛,尿频尿痛尿急伴发热1周于2005年1月2日入院。患者于1周前开始出现腰痛,痛连小腹,伴尿频尿痛尿急,时有发热恶寒,恶心呕吐,不能进食,无咳嗽胸痛,无关节疼痛及肌肉疼痛,无皮疹。当时未诊治,但症状未见好转,而于1月2日收住院治疗。入院时神清,精神差,周身乏力,口干口渴不欲饮,不思饮食,恶心无呕吐,腰痛连及小腹,尿频尿痛尿急,大便通畅。舌红绛、苔黄少津,  相似文献   
57.
小肠梗阻早期诊断病因对外科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慢性不完全性小肠梗阻,依据典型的症状、体征和X线腹部平片,大多数能做出正确的诊断,但对不典型病例难以做出正确的诊断,特别是粪石引起的小肠梗阻患者.X线平片诊断小肠梗阻的敏感度取决于梗阻近端肠管内气体的多少,假如没有气体或气体很少,小肠梗阻可能被漏诊,20%~52%的病例腹部平片不能提出肯定诊断,而且不能诊断梗阻的病因[1].全腹部多层螺旋CT及MPR重组图像能快速地做出粪石性小肠梗阻的定位、定性诊断,在临床中具有特殊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8.
目的比较三种脑梗死恢复早期实证患者二级预防模式的疗效,以求最佳治疗方法。方法随机纳入脑梗死恢复早期实证患者150例,其中解毒通络+调摄情志+基础治疗组50例,解毒通络+基础治疗组50例与单纯基础治疗组50例,治疗3个月,随访6个月,比较3种干预模式对脑梗死恢复早期实证患者的病残恢复程度、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经秩和检验,无论是治疗期还是随访期,三组在CSS与ADL评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两两比较,解毒通络+基础治疗组与解毒通络+调摄情志+基础治疗组的疗效均明显高于基础治疗组,但解毒通络+基础治疗组与解毒通络+调摄情志+基础治疗组两组之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医解毒通络药物,能明显提高脑梗死恢复早期实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减轻病残程度,改善生活质量,但加用中医调摄情志法后尚未提高疗效,有待探索。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通脉除湿中药治疗拇外翻温氏截骨术后前足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笔者应用通脉除湿中药治疗拇外翻温氏截骨术后前足肿胀41例(63足),观察术后患者前足疼痛及肿胀变化。结果:治疗组术后前足肿胀较对照组明显减轻,经检验后,P=0.0170.05,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术后前足疼痛较对照组明显减轻,经检验后,P=0.0220.05,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通脉除湿中药治疗拇外翻温氏截骨术后前足肿胀具有很好的疗效,且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0.
目的:观察电针对帕金森病(PD)大鼠的中脑黑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丙二醛(MDA)含量及对中脑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表达及多巴胺(DA)能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PD的可能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10)、模型组(n=11)、电针组(n=11)和西药组(n=11)。皮下注射鱼藤酮溶液制备PD大鼠模型。电针组选"百会""三阴交""太冲"穴电针10min,每天1次,7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西药组给予美多巴混悬液灌胃(1.67mg/kg)。治疗后行酶法测定右脑中脑黑质SOD、GSH-Px活力,比色定量分析法测定GSH、MDA含量;免疫组化(SP法)染色检测左脑中脑黑质TH,TUNEL法检测DA能神经细胞凋亡。结果:模型组SOD、GSH、GSH-Px均低于正常组(P0.05),模型组MDA高于正常组(P0.05);电针组SOD、GSH、GSH-Px均高于模型组(P0.05),电针组、西药组MDA均低于模型组(P0.05);电针组SOD、GSH-Px均高于西药组(P0.05)。电针组、西药组与模型组相比中脑黑质DA能神经元细胞形态较规则,体积较正常,核仁较明显,神经纤维排列较整齐,结构较密集;西药组改善差于电针组,优于模型组。电针组、西药组与模型组相比TH改善明显,阳性神经元数目增多(P0.05),神经元胞体轮廓及突起清晰;西药组改善差于电针组(P0.05)。电针组、西药组与模型组相比,DA能神经细胞凋亡减少(P0.05)。结论:电针可通过提高PD大鼠中脑黑质SOD、GSH-Px活力和GSH含量,降低MDA含量,增加TH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目,抑制DA能神经细胞凋亡来治疗P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