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14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43篇
预防医学   5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72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观察温肾活血法抑制女性绝经后乳腺腺体退化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36例),分别采用温肾活血方和乳增宁口服治疗,均治疗3个疗程,观察各组临床疗效,并分析治疗前后总有效率、乳房症状体征缓解情况、血清激素水平、乳房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改变.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温肾活血法能够明显促进腺体退化,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降低乳腺病变区的血流阻力指数,抑制泌乳素和雌激素的分泌.结论温肾活血法治疗绝经后乳腺腺体退化不全有明显疗效,这一疗效是通过改善乳房血运、调节内分泌功能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小组学习法在本科《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2004级护理本科的《护理学基础》课教学中实施该方法,进行期末学生成绩的分析和学生访谈对综合能力的评价.结果 小组学习法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同时这种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创新性思维能力,增强了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分析与解决问题等能力.结论 采取小组教学方式在完成《护理学基础》教学目标的同时,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了学习的兴趣,适应当代护理教育改革小组学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教学方法,适应现代护理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3.
胆胰疾病是临床常见多发消化系统疾病,其中胆总管结石好发,目前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ERCP)已成为治疗该病的有效手段.ERCP以其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患者耐受度好、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被广泛应用[1-2].由于术后可能出现炎症瘢痕...  相似文献   
14.
夏治平教授认为癔病性瘫痪以气郁为本,以筋脉失养、肢体痿废为标,治疗该病应遵循先开郁醒脑,后调畅气机以通调经络的原则,依照督脉“入属于脑”以及“治痿独取阳明”等治疗理念,运用针刺结合暗示的治疗方法,心身同治,通过强刺激以振奋经气,在临床上取得了显著疗效。附验案一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5.
引起子宫内膜病变的原因尚未完全清楚,其中PI3K/AKT/mTOR信号通路导致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发生子宫内膜病变这一机制日益在越来越多的研究中得到相关证实,但这两者具体的关系仍需更多的实验研究证实。本文主要从多囊卵巢综合征引起的子宫内膜病变、PI3K/AKT/mTOR信号通路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患者中医证型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1β)及其基因(IL-1B)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招募192例CAG患者及202名健康对照者(正常对照组),采用~(13)C呼气法及金标法检测Hp;ELISA法检测外周血浆IL-1β含量;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酶切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分析IL-1B基因多态性。结果 CAG患者证型以脾胃虚弱证(31.77%,61/192)为主。CAG患者Hp感染率为53.65%(103/192),其中以脾胃湿热证(64.86%,24/37)及肝胃不和证(66.67%,24/36)患者感染率较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脾胃湿热、肝胃不和及瘀血阻络证CAG患者血浆IL-1β水平明显升高(均P0.05)。正常对照组与CAG病例组IL-1B基因多态性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G的发病风险与IL-1B的基因多态性无相关性,但其中医证型与患者Hp感染及外周血IL-1β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健脾养正消瘢方对人胃癌MGC-803细胞BALB/c裸鼠皮下移植瘤抑瘤率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取胃癌MGC-803细胞接种于裸鼠皮下,制备裸鼠移植性胃癌模型。32只BALB/c裸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健脾养正消瘢方高、低剂量组,每组8只。阴性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阳性对照组给予5-氟尿嘧啶(5-Fu,2.5 mg/kg)灌胃,健脾养正消瘢方高、低剂量组分别以85、43 g/kg灌胃,每天1次,连续10天。观察健脾养正消瘢方对裸鼠皮下移植瘤抑瘤率的影响;采用RT-PCR法观察该复方对移植瘤中Bax、Bcl-2、Fas、Cyclin D1、Cyclin D2和Cyclin D3基因表达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法观察该复方对移植瘤中procaspase-3、procaspase-8和procaspase-9、cleavedPARP、Beclin-1和LC3B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1)与阴性对照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和健脾养正消瘢方高、低剂量组瘤重明显减轻(P0.05),健脾养正消瘢方高、低剂量组瘤重均高于阳性对照组(P0.05)。(2)RT-PCR显示:与阴性对照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和健脾养正消瘢方高、低剂量组Bax表达上调,Bcl-2、Cyclin D1、Cyclin D2和Cyclin D3表达下调(均P0.05),阳性对照组及健脾养正消瘢方高剂量组Fas表达上调(P0.05);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健脾养正消瘢方高、低剂量组Fas、Bax表达均下调,Bcl-2、Cyclin D2和Cyclin D3表达上调(均P0.05),健脾养正消瘢方高剂量组Cyclin D1下调,低剂量组Cyclin D1上调(均P0.05)。(3)Western blot显示: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健脾养正消瘢方高、低剂量组procaspase-3、procaspase-8、procaspase-9蛋白表达下调,cleaved-PARP、Beclin-1、LC3BⅡ蛋白表达上调(均P0.05);阳性对照组procaspase-3、procaspase-8、procaspase-9和LC3BⅡ蛋白表达下调,cleaved-PARP、Beclin-1和LC3BⅠ蛋白表达上调(均P0.05)。结论健脾养正消瘢方对胃癌MGC-803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作用可能与其激活凋亡、自噬相关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心脏瓣膜手术患者血浆硫化氢(H2S)浓度的改变,并探讨(H2S)与肺损伤的关系。方法选择30例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分别于CPB开始前、结束时、手术结束后1h、6h、12h抽取动脉血,测定血浆H2S浓度,并测定动脉血气分析,计算呼吸指数(RI)及氧合指数(OI)。结果在手术结束后1h及结束后6h血浆H2S浓度与CPB开始前(基础值)及CPB结束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在手术结束后1h血浆H2S浓度达到最高峰值,之后呈下降趋势,12h后接近基础值;血浆H2S浓度与RI数呈高度正相关(r=0.49,P=0.006),与OI呈高度负相关(r=0.54, P=0.002)。结论体外循环可引起H2S浓度增高,且与肺损伤相关。  相似文献   
19.
<正>唐蜀华教授系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名中老医,全国第四、五批师承指导老师,悉心研习歧黄之道50余载,医术精湛,中西汇通,学验俱丰,对化瘀法有独到见解。现将唐教授常见化瘀法在冠心病治疗中的运用整理总结如下,以飨同道。1唐教授对心系疾病中"血瘀证"的认识"心主血脉",唐教授认为在中医学理论中,"血"的概念与现代医学的"血"和"血流"的概念相近。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在日本血吸虫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进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 TGF?β1)和热休克蛋白47(Heat shock protein 47, HSP47)的动态表达,探讨其在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将50只雌性ICR小鼠随机分成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25只。感染组每只小鼠经腹部皮肤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20 ± 1)条,对照组以不含尾蚴的去氯水处理。分别于感染后4、6、8、10周和12周等5个时间点,各取5只小鼠肝组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小鼠血清中HSP47和TGF?β1含量,肝组织HE染色观察病理学改变,Masson染色观察胶原增生情况,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肝组织TGF?β1、HSP47、I型胶原(α1)链COL1A1基因mRNA表达水平。结果 在日本血吸虫诱导小鼠肝纤维化过程中,小鼠血清HSP47和TGF?β1浓度和肝组织中TGF?β1 mRNA、HSP47 mRNA、COL1A1 mRNA表达水平均随纤维化进展而渐次升高。小鼠感染后6周,小鼠血清HSP47和TGF?β1含量分别为(179.26 ± 29.87) pg/mL和(22.37 ± 5.21) ng/mL,显著高于同期正常对照组小鼠的(150.29 ± 34.91) pg/mL和(18.54 ± 7.78) ng/mL(P均< 0.05)。肝组织HSP47 mRNA、COL1A1 mRNA、TGF?β1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86 ± 0.04)、(1.17 ± 0.06)和(0.64 ± 0.13),均高于同期正常对照组小鼠的(0.23 ± 0.03)、(0.20 ± 0.02)和(0.38 ± 0.02)(P均< 0.01)。 结论 TGF?β1和HSP47在日本血吸虫诱导的小鼠肝纤维进程中的表达与肝纤维化进程一致,且随I型胶原的增多呈升高趋势;HSP47有望成为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新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