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27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196篇
肿瘤学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71.
通过中药血清药理学的研究,探讨中药复方治疗脾虚型胃溃疡的作用机制,并简要说明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2.
目的:观察针刺双侧"太阳"、"风池"穴对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及探讨针刺治疗偏头痛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42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与对照组,每组21例。针刺组(治疗组)给予针刺双侧"太阳"、"风池"穴,电针刺激,每天1次4,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口服尼莫地平1,次40mg,每日3次,餐后服用,每周一至周五服药,停药2天,以减少副作用。连续服用4周。治疗结束1个月后评定两组近期疗效;采用荧光分光法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5-羟色胺(5-HT)含量。结果:两组患者疗效比较,针刺组总有效率85.71%,对照组总有效率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血浆5-HT含量比较,针刺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双侧"太阳"、"风池"穴治疗偏头痛是一种效果明显的方法,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患者血浆内5-HT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73.
本临床研究考察以中医理论中化瘀双补的治疗原则拟定而制的抗栓胶囊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为提供腔隙性脑梗死提供治疗手段,为该药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4.
疝环充填式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12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成人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的效果。方法:120例成人腹股沟疝采用填充式网塞及网状补片修补,大于4cm以上的疝环用多个网塞组合形成一个大的网塞。结果:120例无1例切口感染,术后并发尿潴留5例,阴囊水肿3例,切口脂肪液化2例,皮下瘀血1例。随访1~2年无复发。结论:与传统的腹股沟疝修补术相比较,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创伤小,术后痛苦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75.
青龙衣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媛媛  王莹  宋红娟  郭爽  刘艳  刘雨新  张晓娟  付起凤 《中草药》2018,49(18):4220-4225
目的研究青龙衣醇提取物正丁醇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常规硅胶柱、反相ODS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进行分离制备,利用各种谱学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青龙衣正丁醇萃取部位分离得到了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羟基-4-(3′-羟基苯酚)丁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乙酯(1)、4-羟基-4-(3′-羟基苯酚)丁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甲酯(2)、1,4,8-三羟基萘-1-O-β-D-吡喃葡萄糖苷(3)、1,4,8-三羟基-3-萘甲酸乙酯-1-O-β-D-吡喃葡萄糖苷(4)、(4S)-4,5,8-三羟基-α-四氢萘酮-4-O-β-D-吡喃葡萄糖苷(5)、(4S)-4,5,8-三羟基-α-四氢萘酮-5-O-β-D-[6′-O-(3″,4″,5″-三羟基苯甲酰基)]吡喃葡萄糖苷(6)、(4S)-4-羟基-α-四氢萘酮-4-O-β-D-(6′-O-4′′-羟基苯甲酰基)吡喃葡萄糖苷(7)、(4S)-4,5-二羟基-α-四氢萘酮-4-O-β-D-(6′-O-4′′-羟基苯甲酰基)吡喃葡萄糖苷(8)。结论化合物1、2为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胡桃酚苷P和胡桃酚苷Q。  相似文献   
76.
锤状指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由于传统手术方法治疗锤状指中存在弊病,提出用细克氏针交叉固定DIP的方法。方法对8例锤状指手术后并发症的患者进行治疗并分析原因,指出传统手术方法治疗锤状指存在的弊病,针对手术的弊病,提出改进方法。结果应用细克氏针交叉固定DIP于轻度过伸位的方法能够避免传统手术方法术后产生的并发症。结论用细克氏针交叉固定DIP于轻度过伸位的方法有利于减少锤状指手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77.
多发性大动脉炎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原因不明,属中医脉痹。至今国内外尚无根治的办法。脉炎消为我院研制的中药制剂,应用于临床已10年。本文拟采用二维高频超声法判定该药的疗效。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在我院住院的大动脉炎病人中随机选择30例,皆为女性。年龄在16~43岁,平均29.5岁。病程2个月~20年,平均5.3年。临床类型:头臂干型15例,混合型15例。所有病例皆符合以下诊断标准〔1〕:①上肢单侧(或双侧)的肢体出现缺血症状,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血压下降或不能测出者;②有脑缺血症状,伴有一侧或双侧颈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颈部或锁骨上、下区…  相似文献   
78.
仙术汤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5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十二指肠溃疡为临床最多发的消化系疾病 ,中医学按“胃脘痛”辨治。笔者自 1 997~ 2 0 0 0年 ,应用自拟仙术汤加减治疗该病 5 2例 ,收效较佳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5 2例中 ,男 3 0例 ,女 2 2例 ;年龄最小 1 9岁 ,最大 63岁 ;1 9~ 2 9岁 9例 ,3 0~ 3 9岁 1 3例 ,4 0~ 5 9岁 2 4例 ,5 0岁以上 6例 ;病程最短 4个月 ,最长 1 1年 ;本组病例有溃疡的临床表现 ,治疗前均经X线钡餐或由纤维内窥镜检查确诊 ,其中胃溃疡 1 4例 ,十二指肠溃疡 2 8例 ,合并慢性胃炎 8例 ,胃窦炎 7例 ,大便潜血 8例。中医辨证属脾胃虚弱型 3 4例 ,脾…  相似文献   
79.
糖尿病肾病 (DiabeticNephropathy,DN)是严重威胁糖尿病患者生命的并发症之一 ,目前尚无满意的疗法 ,因此 ,对于早期DN和临床DN ,有效的干预性治疗具有积极的意义。  DN发病机制复杂 ,现代医学认为 ,高血糖引起患者内环境异常、血管紧张素活性增高 ,致肾脏体积增大 ,肾脏呈高灌注与高滤过状态 ,早期促使尿微量白蛋白滤过增加 ,最终引起肾内微血管及肾小管硬化。糖尿病患者体内脂质代谢异常 ,血液呈高凝状态 ,血小板功能亢进 ,聚集增强 ,促进肾小球微血栓形成。由此可知控制血糖、血压和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量能有…  相似文献   
80.
笔者运用李东垣临床“升阳益胃”法治疗杂病收到了显著疗效 ,阐述如下。1 升阳益胃治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 (包括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 )病情多反复难愈 ,病程较长。若表现为胃痛隐隐 ,按之则舒、食则胀满。本病多为脾胃虚弱 ,升降失调。人体的营养主要来源于脾胃。而脾胃的主要功能是升降。脾胃居于中焦 ,是升降运动的枢纽 ,升则上输于心肺 ,降则下归于肝肾 ,因而脾胃健运才能乾旋气机 ,使之升降有度 ,脾气散精 ,游益百脉 ,若脾胃气虚则升降失常。水谷不化精微则必百脉失荣 ,李东垣重视脾胃 ,强调胃气升发 ,因而治疗上着重于升阳益胃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