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8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儿童抽动障碍是一种慢性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运动性障碍,其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本病的西医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中医多从肝亢、外风、痰热、阴虚等分析论治,予以平肝、疏风、涤痰、滋阴等方法进行治疗。导师孙丽平教授认为“胆虚”为本病的常见病机之一,提出“从胆论治,兼顾心肾”的诊疗思路,以温胆定惊为主,兼以宁心安神、补肾助阳为法,选方用药取温胆、宁心、益肾之品,临床获效。  相似文献   
52.
此文研究细菌性肺炎患儿出生日期的五运六气分布特点及差异,以期指导临床预防及治疗.回顾性分析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童诊疗中心594例细菌性肺炎患儿,对患儿出生时的五运六气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细菌性肺炎患儿出生时的天干、岁运、司天及在泉分布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年干为壬,岁运为太木,司天为太阳寒水,在泉为阳明燥金者,最易...  相似文献   
53.
目的 基于中医四诊信息,针对糖尿病前期患者开展中医状态辨识研究,形成糖尿病前期风险人群的中医辨识方法。方法 基于医院和社区,纳入300例糖尿病前期人群,收集、整理其四诊信息,采用聚类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分析其常见症状、舌脉、中医证候类型等。结果 糖尿病前期人群中,一类多表现为形体肥胖,肌肉满实,可伴有颈部皮肤色黑,脘腹胀闷,心烦,口苦,大便干结,舌质淡红、舌苔白腻或厚腻,脉弦滑;另一类多表现为形体肥胖,肌肉松软,倦怠乏力,口淡无味或口中黏腻,纳呆,便溏,舌质淡、舌体胖大有齿痕、舌苔薄白或腻,脉濡缓。中医证候类型主要包括脾胃气滞证、肝郁气滞证、气阴两虚证、湿热证、痰湿证。结论 糖尿病前期人群中医证候类型主要有5类,中医状态以“郁”为主,按病性分为虚实2类,即郁态偏实证和郁态偏虚证。以此为基础,可实现对糖尿病风险人群的早期识别,进而为早期干预和早期治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4.
肺结节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非干酪样坏死性上皮细胞肉芽肿为病理特点,起病缓慢,早期不易发现,且常累及多个器官。西医治疗以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为主,为西医难治病。肺结节病隶属中医"积聚"范畴,随着影像学的发展,检出率的增加,已成为现代的常见病。张金波教授在长期临床和文献研究中,将"玄府""络脉"理论与风药理论相结合,认为"玄府"是广泛存在的,四肢百骸、五脏六腑皆有玄府;"玄府"是气机升降出入的门户,维持人体生理活动;"玄府"的郁闭,以致络脉僵紧,影响络脉的通畅,导致疾病的产生。针对肺结节病的肺"玄府"郁闭的主要病机,治疗以"解表扩络,化浊行血"之法。拓宽传统解表药的使用范围,认为解表药不止作用于皮肤肌表,还可以作用于脏腑"玄府",调节全身气血运行,灵活运用解表药的辛散走窜之性,开通闭塞玄府,扩宽络脉,外舒内展,宣通肺气,常起到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5.
目的:评价精制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原发性痛经(血瘀证)的安全性、有效性。设计:分层区组随机、双盲单模拟、阳性药平行对照、多中心试验,共入组病例240例,其中对照组120例,试验组120例。试验组:精制桂枝茯苓胶囊1粒+精制桂枝茯苓胶囊模拟剂2杉次,3次/日,口服。对照组:桂枝茯苓胶囊3籼次,3次/日,口服。从月经前7天开始,服药10天(经期服3天),连续服用3个月经周期,痊愈病例随访1个月经周期。结论:精制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原发性痛经(血瘀证)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6.
卒中复发是造成我国卒中患者死亡率、致残率的重要原因。卒中复发风险预测工具是早期识别复发高危人群、明确预防重点的有效措施,对于卒中的二级预防有重要意义。本文简要介绍我国卒中复发预测工具的开发建设与应用现状,为进一步完善我国卒中复发风险预测工具的建设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7.
背景 辛伐他汀(SIM)在临床多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但其对脑出血(ICH)后血肿内源性吸收的影响目前尚无明确结论。目的 研究SIM对红细胞(RBC)诱导的小鼠神经胶质细胞BV-2的ICH模型内源性血肿清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2017年12月-2018年12月,选取生长良好的BV-2细胞制成单细胞悬液,根据加入试剂不同分为空白组、不同浓度SIM组(0.312 5、0.625 0、1.250 0、2.500 0、5.000 0、10.000 0、20.000 0、40.000 0及80.000 0 μmol/L),采用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SIM对于BV-2细胞存活率的影响,采用免疫荧光法观察BV-2细胞吞噬RBC的ICH体外模型。建模后,分为空白组(200 μl的MEM完全培养基)、模型组(空白组+RBC)、SIM组(模型组+SIM),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SIM对BV-2细胞清除RBC的影响,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SIM对BV-2细胞内相关蛋白CD47、CD36、Toll样受体(TLR4)、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核转录因子2(NRF2)的表达。结果 MTT比色法结果显示,SIM≥5 μmol/L时对BV-2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免疫荧光法观察到BV-2细胞吞噬了RBC,显示ICH体外模型成立。流式细胞检测显示,与模型组相比,SIM组小胶质细胞(MG)吞噬RBC数量上调(P<0.05)。Western blot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CD47、CD36、TLR4、PPARγ、NRF2蛋白的表达上调(P<0.05);与模型组相比,SIM组CD47、TLR4蛋白的表达下调(P<0.05),CD36、PPARγ、NRF2蛋白的表达上调(P<0.05)。结论 SIM可以有效促进RBC诱导的BV-2细胞ICH体外模型血肿的内源性清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通过抑制CD47、TLR4的表达,上调CD36、TLR4、PPARγ、NRF2蛋白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58.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形成的微血管并发症,是一种慢性疾病,其发病率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中医认为其病机为阴虚燥热,且血瘀贯穿病程始终。因此在DN的治疗中,应用活血化瘀法取得了显著的疗效。本文从实验研究及临床研究2个方面,对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DN的研究概况进行综述,为活血化瘀法治疗糖尿病肾病寻找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9.
高颖源  南征 《吉林中医药》2021,41(9):1171-1175
目的 通过对南征教授治疗的消渴肾衰患者的疗效及回访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南征治疗消渴肾衰诊疗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南征治疗的750例消渴肾衰患者,根据慢性肾脏病(CKD)分期进行分层,观察其治疗9周及5年长期随访中解毒通络益肾导邪法对消渴肾衰(DKD分期V期)患者肾功能、24 h尿蛋白及血糖的改善作用,并分析相关因素.结果 短期疗效,治疗3个疗程(9周)后,CKD2~5期患者均得到改善(P<0.05),年龄、病程、血压与肾功能的改善情况均没有相关性(P>0.05);长期疗效,采用解毒通络益肾导邪法治疗的初诊肾功能为CKD2~4期的患者在接受治疗5年及以上者,肾功能持续改善,CKD2期患者的肾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CKD3期和4期的患者,CKD3期的患者肾脏功能改善情况优于CKD4期的患者,终点事件发生率为6.71%;初次就诊时分期为CKD5期的患者在治疗第2年开始因肾功能无法改善而出现残余肾功能持续丧失,终点事件发生率为27.03%;同时与治疗时间短于1年的患者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南征教授治疗消渴肾衰的诊疗方案治疗消渴肾衰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且越早期使用缓解肾功能减退的作用越明显,持续时间越长.  相似文献   
60.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柴胡对4种分子分型乳腺癌的治疗机制。方法:应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医药综合数据库(TCMID),获取柴胡的药物靶标,应用GeneCards和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获取4种分子分型乳腺癌的疾病靶标,将二者靶标进行网络分析,应用STRING平台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通过Cytoscape软件统计靶标的关联频次。应用R语言软件对公共交集及非公共交集靶标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应用DAVID平台对公共交集及非公共交集靶标进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通过Cytoscape软件将结果制成网络图。结果:交集的靶标共101个,其分子功能主要包括:RNA聚合酶Ⅱ转录因子结合、泛素-蛋白质连接酶结合、激酶调节活性等。其参与通路主要包括:MAPK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VEGF信号通路等。结论:柴胡治疗4种分子分型乳腺癌是多靶标、多信号通路共同作用的过程。对于4种分子分型乳腺癌,其机制多与调节肿瘤细胞的增殖、凋亡、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